陈 琴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试谈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陈 琴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的管理环节和不同的管理层面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该文通过对教学管理中信息源占有不同、教学管理者处理信息能力的差异和教学管理业务信息具有私人信息特征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成因,探讨了规避高校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途径。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现象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取得良好教学管理效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是一个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活动无处不在的行为过程。“信息的不对称是绝对的,信息对称是相对的”[1]。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最初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指交易双方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和信息,有时候这一方掌握的信息会多一点,而有时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又会多一点,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信息不对称”[2]。信息不对称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在不同领域具有一定的差别。在经济学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交易双方,交易双方具有对立性,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利益。而在教育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教学管理者,他们都是教学管理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他们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一定的教育风险。如果不消除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它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从某个层面来讲,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是信息管理,所有信息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使各方尽量掌握充分的信息,达到管理的理想状态。在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管理环节之间以及不同管理层面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对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但各个环节的管理又各有侧重点。各个环节管理的内容对象和信息获得的时间不同,不同的教学管理环节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目前,多数高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分级管理。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各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进行各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掌握了全校教学管理信息,而各学院掌握了本学院的教学资料,不同管理层面的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管理实践中,信息在不同环节、不同层面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管理者获得信息多,有的管理者获得信息少,比如,教务处的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它要对教学计划进行管理,也就是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设计、规定和安排,同时还要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管理。因此教学研究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就是这方面信息的制造者和拥有者,它在教学研究信息源的占有方面比教学运行管理部门有优势。而教学运行管理部门又是教学运行管理方面信息的制造者和拥有者,它在在运行管理信息源的占有方面又比教学研究管理部门有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管理是一个整体,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教学管理都至关重要,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者拥有和支配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获得、分析、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决策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信息不对称。如二级学院对同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过程中,因教学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以及分管领导的观念、思维、决策能力的差异,对信息的接收程度、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从而作出相异或相反的判断和决策。
根据信息是否可以共享,将信息分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公共信息建立在信息共享基础之上,而私有信息则具有排他性[3]。在教学管理的不同环节中,不同岗位的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应该是公共信息。但从信息的获得过程来看,又具有私有信息特征,即这些信息只能被该部门或该岗位的管理者观察到,而其他岗位的管理者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它具有隐蔽性,这样的公共信息又具有私人信息特征,使业务信息部门化,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要促进信息从不对称向对称发展。
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管理风险发生,即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行为风险。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是导致教学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核心要素,要控制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就要控制人的行为。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将人本化的理念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本质属性,尊重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有教学管理活动都要合乎人性[4]。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使教学管理者由被动工作转向主动工作,从而使其行为获得主动控制。
教学管理者的行为是影响管理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管理者个人行为造成的风险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怀特·巴克认为,组织体现着一种“融合过程”,在融合过程中,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个体,个体亦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组织[5]。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到各二级学院的分管教学院长、教学秘书都要参与教学管理。他们都是教学管理队伍的成员,也是其他组织的成员。构建教学管理共同体就是要把分布在不同组织的教学管理者融合到一个新的“场所”,通过组织的目标和共同愿景让大家加入到这个共同体中来。由于他们分工不同、专业优势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使他们之间形成了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也使每个成员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通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融合,共同体成员与共同体之间的融合,公共信息不再私有化,甚至私人信息公共化,教学管理信息部门化的情况得以缓解,每个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以提高,信息不对称度就会下降。
教学管理要借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管理过程信息共享。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关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分析和诊断,反思和审视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在规范员工基础上,优化控制规则,使教学管理者能够共享其他的业务信息。在优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彻底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束缚,提倡面向对象、组织柔性、员工授权等管理思想,加强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这样每个管理者才能及时地获得各个部门的业务信息,使教学管理中复杂问题程序化、数据化、高效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1]孙亮,柏静儒.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5).
[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 4版)[M].张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44-247.
[3]王则柯,何洁.信息经济学浅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6.
[4]公培红,王德民.论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J].职业圈,2007(24).
[5][美]Fred C.Lunenburg,Allan C.Om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孙志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11.
Asymmetry Information Phenomen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Colleges
CHEN Qin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Asymmetry information phenomena exist in different teaching management links and differ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spects in colleges,which cause certain risk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asymmetry information phenomena such as different source of information,different abilities of managing information.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ways of avoiding asymmetry information phenomena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colleges;teaching management;asymmetry information phenomena
G473
A
1674-5787(2010)06-0081-02
2010-10-29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合同编号:09ske19)的阶段成果。
陈琴(1979—),女,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仇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