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乎中医专业特点的方式立德树人——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特殊路径

2010-08-15 00:51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课中医药

林 海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交叉学科,不能坐井观天地进行狭隘的建设和发展,它需要从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以至自然科学中吸取更多更新的内容、观点和方法,以保证其源源不断的学术滋养和教学活力。鉴于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教学使命本然具有其它高校无法比拟的本土优势——中医专业相当一部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内容存在着融合交叉的紧密关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便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独特路径。本文试图对这一目前鲜有人涉略的路径和问题进行探讨,企望开辟一条借鉴吸收中医学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文化资源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新路径,为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视野和角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是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确保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直接显见的职业功利预期,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以理服人,这个“理”绝对不是空洞的单纯就教材内容而脱离实际进行说教。因此,就“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而言,最直接现实、最富有特色的贴近就是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放在学生专业学习领地的语境中去诠释和思考,从对中医专业认知的视角而不是单从思想政治理论的维度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专修”,把思想政治理论本身的深刻性、穿透力以及逻辑力量以有依托立足点的方式充分展示出来,就容易引起学生认知理性甚至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催生其学习兴趣与认同意识,这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培育学生宽广的理论视野的需要。

结合学生已有的中医专业知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绝不单纯是空中楼阁式的盲目牵强式的求新,它有实在的教育心理依据:中医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存在着许多融通之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在相关的中医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顺势引申和转化。正如奥苏伯尔所言:“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从理论层面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立德树人,其使命是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走向健康和完善,对人的思想理论境界的提升具有养护、保健和引领作用。而中医不仅探究身心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人的防病治病,而且也研究身心健康人的保养平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医学在最基础的“人学”层面,目的与方法相近相似,甚至存在大量的交叉融通地带。中医学的许多观点、理论和思想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在中医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两块领地里拓寻出“重叠共识”,对于双方的学科层面上的相互对话理解,特别是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向有效与深刻可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向。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努力发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诸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能够与中医学视阈融合的视点与“重叠共识”(而不是以简单类比和机械套用的方式去获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中医学视角上独特的教学切入点及其理论展开方式),逐一研究、确证并积累这些视阈融合的“重叠共识”之科学合理性与成果表述方式,将这些研究结果及时吸收溶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之中,付诸实施,并获取反馈信息,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认识成果,可为探索如何从中医学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服力积累探索经验。

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其它高校不可比拟的条件——它可以从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出发进行探索,挖掘和调动中医学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文化资源,这就使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切入点和背景依托。并且,以此研究为基点,这一路径还可为整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一种与专业教学“联手搭便车”的示范性启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是为中医本身的发展培育人文氛围从而反哺促进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伦理、法学、宗教、军事、艺术和美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故其本身就是关注人的思想政治而对人的信仰、情感和道德等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进行阐释和提升的育人课程:它传承中华民族和人类文化的根本精神,提倡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人类的生存意义,倡导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而中医学则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由世世代代医家共同创造的综合学术体系,从其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到临床应用,都贯穿着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从中医学科的几个最关键的考察指标如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发展模式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看,可以显而易见其富含哲理和人文特色,其强烈的人文属性一以贯之,无处不在。中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开放的胸襟不断吸纳各个时代的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学术思想而综合融汇地向前演进,因而学习中医者,若不研习人体以外的哲学、政治、伦理、地理、气候、美术、书法、建筑、军事、武术、音乐等诸多传统文化领域的学问,就很难弄清中医之道。

由上可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医专业学习所依赖的学科背景属性看,二者可以相互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医专业学习不仅不矛盾和相互抵触,它反而对中医专业的学习具有反哺促进作用。进一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同时也肩负着培育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使命这一任务。因而,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更加特殊和重大。这不仅是因为作为单科性院校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社会学科设置种类本身稀缺这一先天的局限,更是由于高等中医教育的内在规律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环境的特殊而强烈的要求使然。众所周知,中医自近代以来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的阴云之下不断被“科学化”,其人文性流失严重。中医教育日益陷入技术主义泥潭,中医教育中中医本身的人文性逐步被弱化以致缺失。中医本身的人文属性决定了中医专业教育的人文属性。而且,任何专业教育,只要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活动。故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人文氛围与环境乃是与中医学之生发息息相关的文化土壤。如果说中医高等教育的兴衰是中医在当代复兴的第一要事,那么,这种兴衰则直接取决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的成败。

故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营建中医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和土壤的过程中自觉地担当起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理论认识水平、拓展其人文视野的特殊使命,便可起到反哺学生中医专业学习的作用。这也从更高的层面和视角证明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与特殊功能。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

探求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应当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必须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即不能让所结合的中医专业知识冲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在这一前提之下,可尝试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即“05方案”)确定的 4门系列必修课分4个方面进行探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

中医具有很强的哲学性,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和气的理论上,它们既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虽然中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源自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两种各自独立的哲学体系,但二者在许多基本哲学层面上能够达到相似融通。作为开放动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吸收以往一切人类的优秀文化精神成果。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和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应该吸收和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合理地借鉴和吸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型代表之一的中医学之思想精华,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

因此,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时,研究找寻与其相关联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之相互贯通解析,对于深入理解和确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意识观、发展观和认识论等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中医学以元气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观,通过研究和解析元气论与唯物论的联系与区别,可深化对唯物论的理解。中医阴阳学说深刻阐明了有对立统一属性的事物和事物内部的两个矛盾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变化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统一、无限可分、互根互用、互相制约、消长转化等内涵蕴含着丰富精深的辩证法特质。而五行学说体现了中国人从天体的运动、天地的相互感召来认识气候变化,以整体恒动的观点认识万物,以自然规律探求事物变化规律的基本思想方法。此外,中医学的整体观——将人视为一整体的小宇宙,其基本特性能与天地宇宙相对应并相互参照;中医诊治过程的辨证论治原则——以四诊八纲辨证 (而非辨病)为依据而实施相应的治则(中医诊治病患不象西医依赖仪器,而必须调动医生个体全部的感官、灵感和哲学智慧)……无不充满了强烈的思辨特色。凡此种种,均可以采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很好论证说明结合点。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

中医作为中国重要的社会卫生资源,其发展本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医学的发展置身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之中,通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医发展战略与成就,知微见著,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于实现曾经处于濒危状态之下的中医在当代复兴的重要性,从这个视角切入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借鉴政治活动和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从文化上看就绝不仅仅是救人之术,其许多思想亦是解决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的困境之道。“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2],这是在借国家喻人身之养;反之思考,又何尝不可——一个国家何尝不需要好好养生以摆脱赢弱而达体健气爽。故阴阳平衡以治病,又何尝不可喻之以治国。《内经》云:“平人者,不病也”;平国者,亦不病也。中医强调的这种节制合适的平衡,通过上连天道自然、下通人伦日用,使这种从容回旋的和谐之态,渗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几千年生活和社会实践而汇成了一种引领社会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式,这对于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中医把“与天和”、“与人和”看作是修身养性最重要的原则。它以天为经,以地为纬,以人为本,注重协调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将天、地、人视为统一的整体,从人的生命、心神、环境相统一上来认识和调理人的健康与疾病,这对于建设当代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应天之道则社会安定,国祚永昌;逆之则必遭“天谴”,致天下嚣然。可见,天人相应以养生,阴阳平衡以治病,这伟大的中医学历史传统延续下来的医学智慧,与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通的。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

秉德行医是中医千年传承的优良传统。中医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而不断传递演进,成为推动中医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医医德有着比西医医德远为全面、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其注重“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普同一等、同仁博爱”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思想,乃是中医医德最突出的人文特征;其仁善立业与“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的贵义贱利观,赋予了医学以仁慈至善精神内涵的学科定位,将医学真正变成济世救人的“仁术”(在中国传统的百家艺业里,唯独中医被冠以“仁术”之名);其视“精术”为“立德”之根本和基础的以术济人的“精术”观,强调术不精无异于以药铒为刀刃杀人的警天告世……这些伴生于中医学术的道德文化思想,昭示了为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至今其精神光辉仍熠熠不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针对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设,该课程内容中的几乎每一个部分和方面,如追求远大理想、弘扬民族精神、锤炼道德品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敬业精神等,均可以联系结合中国古代丰富精妙的医德思想,使本课程教学贴近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成才的专业发展实际。医生须先学会做人后才可为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结合“仁术”之“仁”的道德传统,对于塑造未来德艺双优的执业医师具有鲜明、直接而实效的针对性。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的实现路径

近代中医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历程。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而言,将中医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与命运的相关内容引进教学之中,如结合西医传入中国的方式与过程来反思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在器物、制度和思想观念等三个层面受西方影响的历史路径,以此为视角将中医的近代遭遇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西方冲击与中国回应”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在此基础上阐发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认识,则将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涵养和对当代中国社会认识的纵深感。[3]

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身非常关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教学中结合中医文化安全问题以凸显这一教育主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为建构中国文化的自我保护机制提供思想文化支持。近代以来至今,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对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史实和基本理念构成了猛烈的冲击。[4]在这一形势和背景下,适当将中国文化重要代表的中医在全球化境遇中的沉浮与应对方式等内容引入教学之中,以此为基点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使中医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不迷失自我并树立起具有中国品质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标杆,特别要思考如何使中医在西医的冲击面前不再被进一步西化,逐步复兴中医的实力和市场贡献率,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我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一直怀有这样的设想和思路:置身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对中医学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文化内涵)是不能视而不见的,他应具有宽广豁达的教学观,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夫不仅在大纲规定的内容范围之内,其它专业学科的课程亦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实现起到呼应和拓展作用。如果学生熟悉亦或喜爱的中医专业知识常常随时能够具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联系性,那么其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形成就有了真正的源头活水,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就容易真正达成。

[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9.

[2] 葛洪.抱朴子·养生论

[3] 张婷婷.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和沟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6):50-53.

[4] 曹守亮.正视·总结·继承·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15(1):114-128.

猜你喜欢
中医学理论课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