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面临着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全球化的新趋势,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新要求,也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新需要。
进入 2l世纪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04年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05年 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年 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全面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这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切,都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水平,就要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社会实践,以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创新,其实质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扬弃或超越。教育理念创新过程,是批判继承传统教育理念,总结现实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炼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教育理念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创新主要是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体层,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价值、意义、理想、信念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是什么?”、“应当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等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并成为引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方向的指南。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包括特色发展、协调发展、能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等若干维度,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并转化为人的自我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并最终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也是社会实践的特征。实际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要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为依据,从时代特点、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要做到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充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以及国家新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中央的新思想、新精神及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补充进教学内容中,这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大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把学生所存在的思想困惑、心理问题以及青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这有利于师生间找到结合点,产生情感共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也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师益友的形象。
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制约和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现程度。教育方法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它的作用在于实现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的任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最根本的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单一,师生双向交流差,教学过程枯燥,在新形势下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有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坚持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进一步科学化和现代化,才能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型教育向现代双向互动型教育进行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单向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的重点、难点,又要讲清问题的思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由“满堂灌”的课教学模式,双向互动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之所以取代单向灌输型方法,是因为它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满足教育对象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双向互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讨论、分析问题时,激发主动性、创造性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互动要经常化,从课堂讨论交流到课后读书、实践调研等,教师要舍得投入精力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自觉学习,给他们提供书目,教他们做现实思考。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所以我们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为主,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社会实践则以实践活动为主,即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反馈作用,为调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信息服务,有利于巩固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成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内容和主题。以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教学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他们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并以此检验学生掌握理论、认同理论的程度和应用理论的能力。而且通过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清醒认识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强烈愿望,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中,实践教育往往有着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 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革.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201
[3] 张艳春.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J].吉林教育:高教,2009,(3):100
[4] 徐建栋.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7-80
[5] 栾伟.以社会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