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简析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楠
20世纪的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作常传达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从史蒂文斯诗歌的词汇运用、主题选择、诗体风格方面分析了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色,介绍了道家思想对史蒂文斯的影响。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主题;风格;道家思想
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他于1950年荣获波林根奖,之后又获得过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作为诗人,史蒂文斯属于大器晚成。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簧风琴》后,史蒂文斯才在美国诗歌界逐渐为人所知。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纽约法学院获得法学学位的史蒂文斯,曾担任哈特福德意外事故保险公司副总裁,在法学界和商界都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商人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诗歌的特点。他没有所谓的“现实”压力,不必为了经济原因而写作。他致力于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生活,在他的诗作中常传达出属于他自己的哲学。
史蒂文斯的第一本诗集《簧风琴》中的作品,深受英国浪漫主义与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史蒂文斯比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更重视想象的转换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都因“奇怪的特点”而饱受争议。诗作中庞大的词汇量和音乐节奏的不一致以及声音与意义之间的不同所指,都是读者理解欣赏的障碍。分析这位“纯粹”诗人的作品,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而独特的诗歌风格是其诗作最吸引读者眼球的一点。“只要我能够自由自在的表达我自己,我是不会去顾及那些所谓的诗歌形式。”史蒂文斯曾经这样回应关于写作技巧的问题。他根据自己“风格与诗歌同一”的信条,创造出了自我专属的诗歌形式。
在运用词汇方面,史蒂文斯所经常使用的词汇中包括人们不熟悉的非常用的词汇和古语今用、外来语借用以及人名、地名、花鸟植物名与声音、色彩词汇等。史蒂文斯通过运用非常规的、丰富的词汇和声与色的综合、意象、讽刺以及他特有的反讽滑稽,形成了他所宣称的属于自己的“宏大的风格”。史蒂文斯从不按照规律来运用诗歌格律,而是多采用那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出人意料的节奏。而这些韵律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非同寻常的特点。很多评论家认为,它们使得诗歌更具有音乐感,美感更强。
运用具体的感官性的形式表现抽象的内在的,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史蒂文斯诗歌的一大特点。在《最高虚构笔记》一书中,他提出过这样的疑问:“诗歌是不是特殊与整体的统一?”而他的诗歌作品恰恰为此提供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在他的诗歌中,如果作品是以一个总括开始,接下来他多会用具体的分析演绎;而如果是以一系列特例开头,他又多会以一个归纳收尾。这种写作手法体现了演绎与归纳的哲学思想。在他的代表作《雪人》中,就以“人一定要有冬日的心情”总括开篇,告诉读者:若要观其景,就必须要有冬日的心情。接下来以几个具体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冬雪图:冬之霜雪(frost)、雪裹的松枝(boughts of the pine tree)、冰雪覆盖的杜松(junipers)、冰冻粗硬的云杉(spruces)。
史蒂文斯用词突兀、色彩艳丽,诗歌的意义也比较晦涩难懂。他的诗歌多是围绕想象与现实两者之间的关系确立主题的。史蒂文斯曾说“一个上帝的结束即意味着一切的结束”,他努力在诗歌中展示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西蒙(Hi Simons)在他的文章《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作品类型》中指出:“史蒂文斯的诗中主要表现了四种主题:艺术家和他周围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想象与现实间的关系、关于信仰的问题以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正好像在他的诗《谈蓝色吉他的人》中所表现出的那样。”在这四种表现主题中,对于想象和现实的关系的追求是史蒂文斯的最终目标,也是他的诗歌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坛子的轶事》就是诗人展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观点的典型例子:
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
放在田纳西的山顶。
凌乱的荒野
围向山峰。
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
高高地立于空中。
它君临四界,
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别的事物都不一样。
在这首诗中,诗人就使得想象和感性与现实和理性有机统一。“田纳西”是自然界,是现实的象征,它“凌乱,荒凉”;“坛子”是艺术,是想象的象征,它“君临四界,与他物不一样”。在这首小诗中,诗人巧妙的把看似矛盾的两者结合起来。在作者看来,代表想象的坛子虽然“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但是它却“与田纳西的事物都不一样”,它赋予了混乱的自然界(荒凉的田纳西)一种秩序,它“高高地立于空中,它君临四界”。诗人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写法把想象力和现实并列,从而产生强大的张力,体现了诗人的哲学观。史蒂文斯终生都非常痴迷对想象与现实统一的思考。他在给好友的信中提到:“我从过去中继承了很多,但是那些过去的是我自己的而不是华兹华斯等的。我的现实——想象情节几乎全部是我自己的,我不知道还有谁的诗也是关于这些的。”
对于现实—想象这个迷宫,史蒂文斯在他的散文《高贵的骑手与词语的声音》中,第一次对此进行了解释。这里引用《诺顿文集》中的一段话来表明史蒂文斯的观点:“诗人有着他自己对于现实的理解,就像画家和音乐家一样;也就是说,现实不仅仅对于知识分子或是艺术家有所指,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自己意义的。应该理解这个通常性的意义。诗歌的主题,不是那些‘固定的,不变的事物的集合’,而是我们的生活所包含的意义。因此,现实不是那些外在的而是我们生活的内在。现实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丛林,它既包含自己的特殊意义,也通用一般意义所指。”
史蒂文斯还在哈佛上学的时候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兴趣延伸到中国艺术和道家哲学、唐宋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史蒂文斯的随笔《高贵的骑手与词语的声音》,就涉及很多关于老子和道教的思想研究。
很多评论家对史蒂文斯诗作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很重视,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哥翰姆·孟森(Gorham B.Munson)说:“无可否认,他既受到法国诗的影响,也受到中国诗的影响。由于他这种训练有素而且行之有效的细腻作风,史蒂文斯一直被人称作是中国式的诗人。”史蒂文斯在其诗歌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国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道家美学乃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根据道家美学,世间万物为一体,作为万千存在物之一的人是有限的,他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宇宙万象、自然万物、人际经验存在和演化生成的全部,都是无穷无尽、千变万化、持续不断的,将我们推向无法预知和界定的“整体世界”。这一整体世界完全是活生生的,无需人管理、无需人解释,它自生、自律、自化、自成、自足地运作。
史蒂文斯大部分诗作中蕴涵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道家的顺应自然等思想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中国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提倡以“无为”应对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现实。他鼓励他的弟子们多多感知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他所强调的“道”,即世界的本初,是无名的。史蒂文斯的诗作中有许多跟老子思想相似的地方。在他的论文集《必要的天使》一文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些思想的体现:“是什么使得诗人成为他所享有的或应该具有的影响力的人物,正是诗人所创造的世界,正是那个我们不停的改变但并不了解的世界,是他给予了最高虚构以生命。”在《一个特例的过程》一诗中,也清楚地表达了他所具有的相近于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树叶叫喊……
有一个人呆在旁边只是在听
这是忙碌的叫喊,跟其他的人有关
尽管有一个人说一是万物的一个部分
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反抗
而作为一个部分就是要努力去谢绝
一个人感受到的生活就是这一切赋予的生活
在这里,诗人诠释了自己对“整体与部分”的独特见解。尽管有人说一是万物的一个部分,但作为一个部分就要努力的实现这个部分所属的价值,赋予这个部分应有的意义。史蒂文斯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对此做了最好的证明:坚持自己的独特性,做一个有个性的诗人;但同时又兼顾整体,他也以成功商人的身份很好的适应融合于整个社会。
“当地对象属于一个无处栖息的世界,没有记得下来的过去,只有现在的过去,或者在现在的指望中指望着的现在的未来。”在诗歌《当地对象》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也跟道家的 “无法预知界定的整体世界”的思想相统一,诗中所表现的自然观也跟道家推崇的和谐、天人合一相融合。史蒂文斯提出的著名的“最高虚构”,也是同道家的“最终和谐”不谋而合的,即想象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史蒂文斯一直希望摆脱人类意识和文化传统对自然形象的扭曲,希望通过他的诗歌创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一个想象与现实统一的世界。他认为“伟大的诗歌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正是他的这种夙愿,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一论题成为了他的诗歌所表现的最重要的主题。为了更好表达这个主题,他选用了一种被弥尔顿十分推崇的“宏大诗体风格”。他惯用无韵诗和短的诗句,节奏富于变化;他的辞藻多突兀新奇,诗歌语言很富有音乐性,声音、色彩感都很强烈。作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诗人中的诗人”,史蒂文斯的诗歌作品在思想成就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给后人以启迪。
[1]Abrams M H.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G]. New York:W.W.Norton&Company Inc.1986.
[2]Bloom Harold.Wallace Stevens:Modern Critical Views[M]. New York: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5.
[3]Pack Robert.Wallace Stevens:An Approach to his Poetry and Thought[M].New Yor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8.
[4]Stevens Holy.Letters of Wallace Stevens[M].New York:Alfred A.Knopf,1981.
[5]Stevens Wallace.Collected Poetry and Prose[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97.
[6]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G].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8.
[8]史蒂文斯.史蒂文斯诗集[G].西蒙水琴,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I106.2
A
1673-1999(2010)07-0116-03
李楠(1985-),女,回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