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004)
从《红楼梦》英译本看文化的对比翻译
金 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湖南 长沙 410004)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民族文化典籍。迄今译界广为推崇的有两个译本,由于其译者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或翻译目的,对其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的结果也就迥然不同。
红楼梦;文化倾向;翻译目的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有许多人尝试着对它进行翻译,迄今译界广为推崇的有两个译本:一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二是美国翻译家霍克斯(David Hawkes)和闵福德(John Minford)的 The Story of the Stone。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语言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诚如萨皮尔所说,语言具有一种“文化功能”[1](P31)。故此,笔者将杨译、霍译中的部分译例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翻译目的及文化取向作探讨分析。
(1)贾芸对卜世仁说:“即使是巧媳妇也做不出没米的粥来。”(第24回)
杨译: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霍译: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粥作为我国居家饮食习俗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俗称稀饭、水饭等,并有药粥、养颜粥、供粥等类别,主要以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等为主料,添水文火煮成,西方不曾有。杨将“无米的粥”译作“a meal without rice”,基本传达了做粥的要领;而霍译处理成“bread without flour”,则把我国传统饮食中喝粥的习惯,归化为西方日常生活中吃面包的习惯。前者保留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后者则因背景知识的缺乏,或因翻译目的不同而影响了这一民俗的传达。
(2)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第16回)
杨译:Hsueh Pan is another ofthose greedy-guys who keep one eye on the bow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
霍译:You know what cousin Xue is like: always“one eye on the dish and the other on the saucepan”.
这里的“碗、锅”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家居饮食中餐具的特色。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制作方法多为煎、炒、烹、炸、煮、蒸等,炊具多为平锅或炒勺,圆底、内深、把儿短,餐具多为杯、盘、碗、碟、筷、匙等;而西方则以肉食为主,多烤、蒸、煮,炊具多为煎盘或煎锅,即平底煎锅,餐具多为杯、盘、盅、碟、刀、叉等。很显然,此处霍克斯用碟子“dish”代替了碗“bowl”,平底煎锅“saucepan”代替了圆底平锅“pan”,将典型的中餐风俗改成了西方的习惯,而杨译则较好地保留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风俗习惯。
(3)众人笑道:“那里能年下就有了?只怕明年端阳有了。”(第50回)
杨译:“By New Year?”they exclaimed.“Not likely!It probably won’t be ready till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霍译:“New Year?”said the others, laughing,“You’ll be lucky if she finishes it by midsummer!”
端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人们会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等,亦称端午节,常译作“Dragon-Boat Festival”。杨译保留了这一节日的风格,而霍译中的“midsummer”指“仲夏,夏至”,来源于西方的“仲夏节”,在每年6月22日前后,原是祭祀水、火与植物,净化灵魂的日子,与端午节在时间上不一致,对原有节日风俗的传达就更谈不上了。
(4)“……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第3回)
杨译:“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
霍译:“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ck of the family,Grannie.She’s more like Jia.”
“老祖宗”是汉语中对长辈或年龄最大的亲属的传统称谓。在《红楼梦》中“老祖宗”不仅指最高的辈分,而且暗指这一富贵人家所尊崇的最高统治者。杨译的处理反映了这一称谓中包含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了贾母本人在贾家的地位与权威,保留了原有习俗的传达;而霍译的处理“Grannie”,是西方文化中对父亲的母亲辈妇女的非正式称呼,仅表示亲近,过于随便,对其中隐含的富贵人家所重视的辈分等级等礼教风俗内容,传达得显然不够。
(5)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第57回)
杨译:“Amida Buddha!I do hope she soon gets well.”“Really,this is news to me!Since when have you started invoking Buddha?”she teased.
霍译:“Thank the Lord for that!”said Bao-yu fervently.“If only she could shake it off altogether!”Nightingale looked up at him with amusement,“It’s not often we hear you calling on the Lord!”
“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abha”的音译。“阿弥陀佛”即“南无阿弥陀佛”,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口念此佛,表示向有觉悟的人致敬的意思。杨译的处理“Amida Buddha”采用了音译,保留了这一佛祖称号的原样,而霍译的处理“Thank the Lord”,很明显地采用了西方天主教或基督教的祷告词“感谢主”的改译,也就改变了这一宗教信仰风俗的原样。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部《红楼梦》中的文化翻译,译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因而二人的倾向性会有所不同:杨译主要采用直译,以保留原作的风貌;而霍译多采用意译,尽量以英美文化中能接受的习惯和说法来代替。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来说,杨译多用异化法,而霍译倾向于归化法。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翻译目的不同,杨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而霍多虑及英美接受者以供欣赏。文化取向不同,杨根植于中国文化,崇尚中国文化,处处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霍根植于英美文化,崇尚英美文化,处处以英美文化为参照。背景知识不同,杨生长于中国,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故翻译时易于辨认文化风俗而能传其原貌;霍成长于西方,对于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认识得显然不如杨充分,翻译时难免有意无意地漏译、转译甚至误译。总之,取向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文化翻译,要充分展示它的原貌,可以说是文化翻译中的难中之难。它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面向不同的读者,对源语及译语均能作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做到既能准确地传达语意,又能尽可能地保留民族色彩,这是对广大翻译工作者的巨大挑战,更是对译者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意识及语言知识,以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弘扬中华文化的希望。
[1]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H315.9
A
1673-1395(2010)01-0155-02
2009-10-12
金钏(1973—),女,湖南辰溪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