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0-08-15 00:49:04张志聪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外阅读基础

张志聪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张志聪

基础英语作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必修课之一,历来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重视。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角色,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以及教学方式探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方面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地方性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地方教育事业,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使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

笔者主要承担两门课程的教学,《基础英语》和《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简称《改革》)。在《改革》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安排的,前10周主要讲一些教学理论,比如现代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结构法与交际法的主要区别,如何理解中小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等,后7周主要是学生讲课,老师和其他学生听评课,发现很多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发音不标准;第二,对文章的重点把握不是很明确;第三,在讲课过程中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第四,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基础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整教学方法以改进学生学习效果。

一、教师的角色变化

新《大纲》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由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3)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4)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多数情况下,教师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让其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某个任务。如发音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地、仔细地去听并分析——是清浊不分,还是卷舌与不卷舌不明确。如山西有些地方[h]和[f]不分,南方口音里[l]和[n]不分,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课后进行必要的指导,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任课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要意识到,课堂上已经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单一过程,基础英语课不仅仅是完成一本教科书的问题,英语学习应该是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会如何有效地输出已经得到的知识的过程,不断实践和运用。要能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学生的presentation 就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用英语去推理,想象,理解和思索。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用英语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渐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和最终提高又能促进英语的学习和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拓宽英语文化事业,逐步摆脱母语思维定势的干扰。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用英语的习惯。其中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中有很多文章是适合练习口语的,如 “the Message of the Land”有的学生还是延续了高中阶段的那一套学习理念,就是为应付考试的。进入专业阶段的学习,应该要求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仅仅注记忆单词,短语则不足取。学生应该清楚哪些是可以在日后的交流中用到的,哪些是在什么样的文体中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效果就是融会贯通知识,遇见特定词汇可以推断出作者写作的目的及背景。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按照新《大纲》精神,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如采取讨论形式,让学生各自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整篇课文或者段落的中心大意,分小组内讨论文章的分段方法。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老师必须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采取研究式教学方法,就课堂练习中出现的词义辨析,让学生查阅词典,领会其中的细微差别,从而掌握借助工具书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做presentation则效果可能更好。笔者的体会是,同样的知识,自己一个人硬啃,掌握的内容是零碎的,如果把自己的见解能给别人叙述一次,那么叙述的过程也就是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的一个过程。此外,还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表演,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竞赛,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的改变

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不同角度讲述的内容,不再仅仅满足于老师上课所传授的教科书内容。但由于课外书太多.学生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书。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就需要将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能给学生一些有意义的指导。强化课外阅读,让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已成了许多英语老师的共识。强化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不能停留在认识上,关键是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能读书的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淀英文素养,丰厚英文底蕴。老师应专门开辟一定的课堂时间来讲解阅读,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开展一些竞赛,或让学生采用“presentation”的方法锻炼自己,也让其他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多地了解许多课外知识。

五、结论

基础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任课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各项要求,并且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各任课教师也应该与基础英语教师积极沟通,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性,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英语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渐深入,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体会学习乐趣,享受学习过程,巩固基础知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课外知识,精心设计课外知识对于师生都是考验。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梅红.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常熟高专学报,2002(5).

[3]孙志红.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外语教学,2001(2).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H526.5

A

1673-1999(2010)04-0187-02

张志聪(1983-),女,山西交城人,硕士,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 034000)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2010-01-2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课外阅读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