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0-08-15 00:49陈青莲
关键词:审稿人文稿科技期刊

陈青莲

《(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科技期刊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

陈青莲

《(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4)

在分析影响专家审稿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制定严格的编辑初审制度,建立适合期刊自身的审稿专家队伍,制定审稿专家评价制度及对审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采用双盲法审稿,是科技期刊提高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

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审稿质量

科技期刊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而决定论文能否录用的主要依据则是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因此,专家审稿质量对科技期刊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审稿质量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编辑初审的态度、编辑部对审稿人的选择和管理、审稿的方式等。近年来,编辑同仁对如何提高专家审稿质量做了许多研究[1~4],但在实际审稿工作中,仍存在审稿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几种途径,以供同行参考。

一、制定严格的编辑初审制度

科技期刊对文稿通常实行三审制,即编辑初审、审稿专家评审和主编终审。编辑初审与审稿专家评审是使文稿达到发表要求的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数量的初审编辑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忽视了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在收到文稿后,不对文稿进行认真审查,不论文章质量好坏,一律送给专家评审,没有起到编辑应有的把关作用,因此,期刊社或编辑部应制定严格的编辑初审制度。

编辑初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来稿是否符合本刊宗旨、报道范围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要,查看来稿与已经发表或准备刊登的同类文稿相比有无独到之处,对来稿的质量和价值做初步评价,决定来稿是否送有关专家评审,等等[5]。初审的主要目的是剔除那些不符合刊物宗旨和特色,毫无创新性的稿件,以减轻审稿专家的劳动强度,提高审稿质量,同时也降低审稿成本。

此外,编辑在初审时还应对文稿进行认真的查重工作,以剔除那些重复性研究的文稿,但这项工作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费时费力。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科研中心研发出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方便实用,是科技期刊编辑对文稿初审把关进行快捷查询的工具。《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于2009年开始使用该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查重处理,对于重复率超过50%的文稿一律退稿,而对于重复率低于50%的文稿则视文章内容确定是退稿还是送有关专家评审,对于确定送审的文稿,在文稿首页的上方标明重复率及相关文献,供专家评审时参考。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审稿专家普遍反映,该做法大大缩短了他们查询相关文献资料的时间,审稿周期比原来缩短,从而留住了大量高质量的稿件,保证和提高了刊物质量。

据调查,有相当部分科技期刊的编辑没有深入从事过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由于他们对作者的研究领域现状缺乏基本的了解,因而缺乏淘汰劣质稿件的能力,完全希望审稿专家对文稿质量进行把关。这样做既浪费了审稿专家的宝贵时间,又会因为文稿数量多、质量差而影响专家审稿的积极性,导致审稿质量下降,审稿周期延长。因此,编辑部应提高对编辑初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编辑对初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组织编辑积极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以提高他们的专业鉴识能力;同时,编辑自身也应不断加强对相关专业的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提高初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建立适合期刊自身的审稿专家队伍

审稿专家是文稿科学性的把关者,创新性的鉴定者,稿件取舍的决策者,刊物质量的支撑者[6]。审稿专家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稿件能否及时审回,审稿结论是否客观公正,进而影响编辑对稿件的取舍决定。关于选择审稿专家的方法已有很多报道[4,7~9],但仍会因审稿人选择不当而在实际审稿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如审稿速度慢、请人代审等,导致审稿质量降低。

中国现行的评价体系将科技期刊分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一般来说,科技期刊都热衷于选择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知名学者作为审稿人,认为他们的学术造诣精深,能对文稿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由于这些知名专家、知名学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有的还担任了行政职务,工作很忙,且通常有多种刊物请他们审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专家往往更乐于为高档次的科技期刊审稿,而不愿评审一般期刊的稿件,或者将一般期刊的稿件委托给自己的学生代行审稿。鉴于此,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应依据自身的等级来建立适合期刊自身的审稿专家队伍。

《安全与环境工程》杂志是非核心期刊,在专家审稿工作中曾遇到过审稿速度慢、学生代审甚至稿件遗失等问题,审稿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严重影响了编辑部工作的正常运转。编辑部结合刊物自身现状,迅速调整了审稿专家队伍,使上述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具体做法是:在保留部分安全和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知名学者作为审稿人的基础上,大胆启用了一些工作在该领域科研第一线的副教授、博士后作为年青审稿人,同时吸纳了少数刚退休的教授作为审稿人,从而建立起了适合我刊特点的审稿专家队伍。实践证明,年轻人和刚退休的教授由于社会工作兼职少,时间相对较多,审稿的积极性很高,送给他们的稿件都能快速审回,且所写审稿意见较为细致和有针对性,对能刊用的稿件都提出了专业上的修改意见,编辑依此能较快地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退休的教授做审稿人时应慎重,必须遴选那些刚刚退休却仍被反聘从事部分科学研究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审稿质量。

三、制定审稿专家评价制度,对审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还没有一致认同的对审稿专家进行评价的方法,因此无法衡量他们的审稿质量,以至出现审稿质量好坏一个样,审稿责任不强的现象。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提高专家的审稿质量,科技期刊应建立审稿专家评价制度,对审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首先,编辑部应实行审稿登记制度。记录的内容包括审稿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送审文稿编号、送审日期及审回日期、审稿质量、审稿拒绝情况等。编辑依此可以查询每一位审稿专家的审稿进展情况、审稿速度及审稿的认真程度。

其次,编辑部应根据审稿登记情况定期对审稿专家进行考察,实行对审稿专家的动态管理,如定期考察审稿专家的审稿质量、审稿态度、审稿能力和审稿时滞等,不断更换那些鉴识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审稿人,及时为审稿队伍补充新生力量[1],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稿专家队伍,以保证审稿质量。

当然,在对审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的同时,期刊编辑部应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审稿专家的尊重和爱护,以提高他们的审稿积极性,如提高审稿费,评选优秀审稿人,吸纳优秀审稿人进入期刊编委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审稿人联谊会,年末给审稿人写感谢信和寄贺卡等。

四、采用双盲法审稿

目前,专家审稿方式主要有单盲法、双盲法及公开审稿。

单盲法是早期审稿常用的方法,目前仍有不少刊物采用此法。单盲法审稿即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而审稿人却可从稿件上的署名了解作者的情况。这种审稿法的优点是审稿人可以相对客观地评价稿件,而无需担心作者的影响。但是,如果审稿人与作者是熟识的,往往会对稿件网开一面,给出不公正的审稿结论。

双盲法审稿即审稿者不知道被审稿件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这种审稿方式可减少对名人稿、关系稿可能发生的偏倚,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评审人可无所顾忌地完全按照自己的客观判断来对稿件进行评审,投稿人也可消除对审稿人的不信任感。

公开审稿是指审稿人知道论文作者的情况,作者也知道审稿人的情况,即双方是互相透明的。理论上讲,最合理的审稿方式应是公开审稿,审稿过程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审稿人可以问作者,而作者若对所提意见有不同见解也可以随时反馈给审稿人。审稿人和作者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稿件的质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职称、利益面前往往做不到坦诚相待,常掺杂着个人情感及对利益的考究,往往会因人情关系而降低对论文的评审标准。

笔者认为,采用双盲法审稿是比较科学的,它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更有利于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能在较大程度上杜绝人情稿和关系稿,编辑部亦能得到更为真实的审稿意见。当然,真正的专家对于自己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学者的学术研究进展一般是比较熟悉的,即便是双盲法审稿,可能也难以做到真正保密,因此编辑在送审稿件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把稿件送给作者的老师、同学、校友或其他熟人,最好是交叉送稿或异地送稿,特别是高等院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应努力联系校外专家、学者作为审稿人,并扩大校外审稿的范围,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审稿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把住稿件的质量关。

总之,严格初审是保证审稿质量的基础,合适的审稿专家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证,合理的审稿方法更是保证审稿质量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应在不断的编辑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提高专家审稿质量的有效办法,提高刊物质量,创建品牌期刊。

[1]朱美香.遏止审稿失范提高审稿质量[J].编辑学报,2004(3).

[2]朱美香.审稿质量的指标体系[J].编辑学报,2005(2).

[3]朱大明.关于制订“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规则”的建议[J].编辑学报,2007(1).

[4]蔡玉琪.合理选配审稿人是提高审稿质量的有效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2).

[5]王晓梅,曹求军,张杨,等.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初审质量[J].编辑学报,2009(5).

[6]赵更吉,马宇红.用“第三只眼”看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J].编辑学报,2006(5).

[7]赵丽莹,冯树民,刘彤,等.如何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J].编辑学报,2007(1).

[8]杨波,赵丽莹,张荣丽.审稿专家的搭配法[J].编辑学报,2009 (1).

[9]傅佑丽.从稿件本身入手准确遴选审稿人[J].编辑学报,2009 (4).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2mail:shekeban@163.com

book=733,ebook=733

G232

A

1673-1395(2010)04-0105-03

20100511

陈青莲(1965—),女,湖北赤壁人,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审稿人文稿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军事护理》2021年度优秀编委、审稿人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科技期刊”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