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英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新时期,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越来越成为高校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在本质上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然而,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在客观上造成了二者的分离,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培育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对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校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等活动中,所共同拥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
校园文化从其内部结构来分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它是学校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的、显性的文化,如校容校貌、校园氛围、建筑雕塑、教学设施、校园绿化等。第二个层次是校园制度文化,它既是文化活动的准则,本身又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校规校纪、学生工作条例、教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科研政策、校歌校徽等。制度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校园内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个层次是校园行为文化,如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后勤服务等,它除了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之外,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第四个层次是校园精神文化,它包括校园文化观念、学校传统,为校园大多数主体认可、遵循的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生活信念等内容。[2]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最为深刻、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情操和价值取向,也最能在学生心灵上刻上印痕,让学生有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使置身于其中的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达到提升人生境界的效力。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内涵的四个层次形成一个系统,相互依存、互相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发展影响较大,如何正确引导、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向上发展需注意如下几点: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追逐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冲击。部分大学生不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在诚实、守信、勤奋、谦虚等方面表现欠佳。高校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明辨是非,抵制假恶丑。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学生自觉抵制腐朽落后、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和侵蚀。[3]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服务社会,通过自己的道德风貌影响社会,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注重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素质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缺乏人文底蕴、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薄弱、文字书写质量较差,导致部分用人单位认为理工科大学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校园文化建设应转变 “重理工轻人文”的观念,逐步强化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同时,能开阔其文化视野,充实其文化底蕴,使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与其人格、心理、价值观的完善和发展相协调。完整的现代教育应该是人文科学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的融通与共建。从教师到学生,必须真正意识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避免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对立、分割开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高校是文化思想、文明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汇集了思想、文化、知识、学术各个领域的精英这一特点,立足创新、突出特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积极营造催人向上、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
1.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价值导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的影响作用,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
学校整体规划应立足长远,精雕细琢,让每一件文化设施都变为教育精品。积极向上的校园雕塑,优雅美丽的校园环境、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都能陶冶学生情操。目前不少高校都加大了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的力度,在学校主干道和主要生活场所,树立了一批高水准的宣传牌、阅报栏和公益广告牌等设施。在校园内绘制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在图书馆外悬挂名人肖像,张挂书法家的励志名言等。优美的育人环境使人置身于其中,顿感心情舒畅,有利于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
2.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培育校园精神氛围
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会使师生员工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同时受到影响、陶冶、洗礼和锻炼。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感染着所有的师生员工,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服务、管理同时,耳濡目染,达到精神信息的认同、接受、融汇。[4]
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学校领导者可采用校歌、校训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方针的宣传。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热爱教学、尊师重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课堂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优良学风。此外学校可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如评选“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等,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激励师生在事业、学业上有更高的追求。
3.创建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能提高大学生的学术修养、文化品位和人文底蕴。理工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与理工有关的校园文化。如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杯”科技创新活动等文化项目;设立读书沙龙、文化沙龙,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名家名师,讲座内容丰富,讲座形式多样;开展经常性的有益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体育比赛、诗歌朗诵、话剧表演、摄影艺术等各类活动;开展读名著、唱民歌、赏名画、看名片等活动。[5]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国大学文化的整体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高校需经历不断摸索、创新、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发扬光大等过程才能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1] 曹传明,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2):38~40.
[2] 吴国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J].教育与职业,2005,(4):15~18.
[3] 张玉珍,等.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简析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8~160.
[4] 马国防.论高校校园精神的塑造 [J].闽江学院学报, 2003,(6):34~40.
[5] 黄平.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索 [J].高校教育管理,2008,(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