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林,赵剑锋,华 玉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运行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李子林,赵剑锋,华 玉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高校建立健全董事会的共识机制、领导机制、管理模式、利益机制、工作机制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多建在地级城市。与传统的研究型或教学型为主的本科教育相比,这类学校主要实施应用型的本科教育,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呈现了一些不同的特征,其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管理体制也与传统本科教育不尽相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也有着较特殊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高校董事会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636年美国所办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学院,其后成立的高校均采用这一模式,校董会制度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外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教育实践证实有效的一种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它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已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并成为一种国际惯例。
《现代汉语词典》对董事会的解释:董事会是某些企业或者学校、团体等的领导机构。企业董事会一般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高校董事会是指高校根据一定章程和法律规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人事、财务等具有决策权力的领导机构或咨询、指导机构。《教育辞典》对“高校董事会”的解释是:“高校董事会是学校的组织机构。在旧中国,地方人士集资办学或独资办学,往往成立董事会,直接管理学校,决定学校的人事、财务、基本建设以至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它的权力很大,校长由校董会聘任,必须执行校董会的决议。”谢安邦在《高等教育学》中给了一个比较贴切的定义,指出:“高校董事会制度就是组建由校外或部分校内人士共同参加的专门机构,来为学校筹集资金,并承担学校的有关决策的行政领导制度。”[1]
高校董事会管理模式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最早出现在1922年的暨南大学、云南大学。解放后我国高校管理借鉴苏联模式,一度取消了高校董事会。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工科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又相继建立了董事会,并受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鼓励与引导。[2]1990年后国家陆续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均强调高校要进行体制改革,增强办学的自主性和适应性。《高等教育法》在“总则”中也指出:“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为高校设立董事会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学校与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争取社会各方面更多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明确要求“条件成熟的学校,还要积极组建有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科研单位及社会各界参加的学校事业发展基金、院一级董事会或建立校董事会,逐步探索面向社会办学的路子”。这为高校董事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董事会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探索开放办学模式的一条重要渠道。建立高校董事会,能为高校实现多种办学形式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解决高校办学资金短缺提供帮助,是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高校民主化管理的需要。[3]
(1)是高校实现多种办学模式共存的需要。高校由过去单一的政府办学模式向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共同办学模式转变,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实现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和办学主体多样化,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设立董事会,能够形成教育市场、教育投资、教育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能够较好地理顺投资者、经营者、受益者之间的经济与责任关系,能够处理好高校扩招过程中招生数量增加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因而,它的设立有利于加强教育成本核算,提高教育产品质量,满足教育投资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有助于缓解高校资金短缺。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高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教育投资观念,将“一靠国家、二靠自身、三靠社会支持”多渠道筹资作为高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重要措施。建立高校董事会,为学校走向社会筹资提供了一条可靠途径,是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如何使“三结合”办学体制顺利、健康、深入地发展,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这是许多地方高校都在探索的课题。高校董事会,可以在体制上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即通过董事会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化高校与社会的结合,利于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能为市场和社会对教育和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
(4)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校设立董事会后,广大教师将会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到厂矿企业进行实践,能有更多的机会与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利于教师更快地更新实践知识、更好地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
(5)利于高校实现民主化管理。实施管理民主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趋势。设立董事会可使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中来,有利于高校民主管理的实现。
迄今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建立了董事会或相应组织,包括决策型、半决策型、监督指导型、行业对口型四种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董事会,从国内成功经验来看,都对活跃和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高校的自身发展增强了活力。
唐山学院是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唐山学院董事会是由唐山学院和关心、支持唐山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政府领导,各市区县、企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公益机构负责人以及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实业家组成的合作办学的组织形式。董事会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审议、指导和监督,对学院的办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及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学院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各界与唐山学院在多种领域的广泛合作。[4]唐山学院董事会成立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3.1 唐山学院董事会的成立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1)提供资金,资助学院办学。近年来,各县(市)区和一些企业积极捐资助学,董事会将这些资金用于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支持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院依托董事单位建立了60余个学生实习基地。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开元电器、松下电器等一批董事单位,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并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在董事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学院先后建立了多个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开展科技服务、进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有效提高了自身素质。学院邀请董事单位有经验的高层管理、技术人才任客座教授,充实了师资队伍;邀请董事单位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拓宽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浓厚了校园学术氛围。
3.2 唐山学院董事会的成立也为董事单位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为董事单位提供技术和智力服务。学院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结合董事单位生产建设中的需要,优先、优惠向董事单位转让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改造,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实际课题,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如唐山学院与唐山钢铁集团合作开发超细化双相组织钢,可在X120管线钢及高级船板钢中应用。该项目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优化唐钢的品种结构,占领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为董事单位培养、培训各类人才。唐山学院培训中心积极发挥高校优势,为唐山市热力总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导入,进行员工培训,与唐山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唐山市中小学城市远程教育工程网管员培训。唐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经与迁安、遵化、唐海、丰南、丰润等县(市、区)开展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学院还积极配合董事单位招聘人才,根据用户需求,为董事单位以及唐山市众多民营和国有企业推荐输送优秀毕业生。
(3)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唐山学院与唐山市冶金锯片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研究,优化锯基体的综合力学性能,代替进口产品。该项目得到唐山市科技局的支持,被列为2008年重大工程项目,且被唐山市列为产学研示范项目上报河北省教育厅。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提出:“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中关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写道:“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这些都为高校董事会运作发展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
从根本上来说,高校董事会运行的效果直接取决于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探索并建立适合地方高校特点的董事会运行模式,不断完善董事会的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管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1)加快立法,从制度上规范地方本科院校董事会的性质、地位及运行机制。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保证高校自主管理的健康运作,就应对高校设立董事会予以立法,使高校成立董事会有法律依据,其运行机制有法可循,受法律的保障和约束。特别是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如果从国家层面上对高校董事会制度给予法律保障,那么高校董事会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转变观念,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的良性运转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董事会成员之间真正实现“双向参与、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前提之一就是董事会各成员特别是高校,要具有推动董事会发展的良好意愿。高校党委、行政领导要把董事会工作摆上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快制度创新,建立符合地方高校自身特点的董事会管理模式;要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关心、支持和积极推动董事会工作,确保董事会工作取得实效。[5]
(3)规范管理,做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内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搞好董事会工作,就要不断完善董事会章程,细化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注重发挥董事会的主动性、实效性和互动性;还要健全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机制,广泛听取包括董事会成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增强董事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互利互惠,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成员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在董事单位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关系,既要探索在办学形式上建立教学、科研、生产有效结合的形式,实现优势互补,也要在教育模式上摸索互惠互利的途径。学校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与企业一道解决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水平得到提升,并从企业得到经费资助,反哺教育的发展,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高校还可通过为地方培训人才、研究弘扬地方文化、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信随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董事会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将不断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董事单位的共同发展。
[1]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57.
[2] 钟晓东,陈洪涛.我国高校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34.
[3] 杨红梅.浅谈高校董事会的设立[J].长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0):1.
[4] 华玉,李兵,赵国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5] 张佑祥.高校董事会在高校内部的运行模式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1,20(06):43.
(责任编校:李聪明)
Operation Mechan ism of Board of Directors of New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and Relevant Practice
LIZi-lin,ZHAO Jian-feng,HUA Yu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The paper the role of Board of Directors of New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in management and elaborates the agreement mechanism,leadership mechanism,management model,interest mechanism,work mechanism,etc.of establishing Board of Directo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w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Board of Directo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peration mechanism
G647
A
1672-349X(2010)05-0097-03
2010-08-12
李子林(1970-),男,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