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校园,提升学校品质

2010-08-15 00:46潘怀林
天津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办学责任

■潘怀林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干事业、求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

一、制度文化突出精细化

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制度文化彰显的是一所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绩效,它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及工作思路保驾护航。而制度文化中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团队中的资源高效整合。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管理网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要成为精品,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1.细化岗位职责,增强责任意识。

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首先要让每个教职工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是什么,怎样做才算尽职。为此,学校无一例外地为41个岗位制定了岗位职责(哪怕是一个临时工也必须有岗位职责),并且每个岗位的职责描述得都非常具体、细化。这样,避免了大而空、模棱两可的现象。方案制定出来后,先让教职工反复讨论修改,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责任意识的过程。

2.细化考评标准,落实岗位职责。

如果说岗位职责对教职工是爱岗敬业的责任教育,那么,考核评价标准则是对教职工工作的鞭策,是引领教职工追求工作完美、客观评价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为此,学校根据每个岗位职责制定了与其配套的工作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中分为工作态度、本职工作、加分和减分4个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若干关键表现予以佐证。除教职工本职工作考评外,学校还制定了对全体教职工的考勤、参加学校各种会议和活动以及师德等情况的考核评价。

3.细化考评过程,量化为“千分制”。

细化考评过程,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业绩,是创建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激励教职工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学校坚持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评价,对教师考评实行自评、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互评相结合;对职员考评实行自评、主管领导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对中层干部考评采取主管领导评与教师评的方法。考评期限分为月评与期评,最后由各部门归总成绩,形成学期每个人“千分制”考核结果,然后依据学校奖励规定予以兑现,并且评价结果与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进结合起来。“千分制”考核就是根据干部、教师、职工的工作性质,分别制定考核细则,设以1000分为评价的满分,再根据考核指标的主次分别进行赋分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4.细化奖励机制,激励教职工努力工作。

对于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教职工给予适宜的奖励,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奖励之下教职工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乘势而上。为此学校近三年来相继制定完善了奖励制度12项,涉及教育教学成果和德育、体育、科技等方面。奖优让教职工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奖励激励着教职工向更高的工作目标迈进,从而营造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5.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

为了有效地实施精细化管理,校长可以统揽全局,综合谋划,按照设定的管理目标,科学合理地将权力和责任分配到管理的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形成一个管理处处见、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运转机制。校长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

6.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分层次管理。

校长可以选择把权力分给下属,尽可能少地使用权力,尽可能少地管理具体事务,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实行层层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努力倡导:领导可以越级检查,但不能越级指挥;教师可以越级汇报,但不能越级请示;校长应该干校长的事情,干了校长不该干的事情,虽然很忙,也仍叫不务正业。

7.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执行力。

校长必须致力于强化和提高每一位教职工的执行力,特别是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积极、意识先进、作风扎实、管理精细、富有创新精神,能围绕学校重点和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协作、协调一致、实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有人品、有能力、有态度、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总之,学校制度文化的逐渐形成,首先是建立在规范性的基础上,使教职工的行为有明确的参照标准,这是学校管理者行使职能的依据;其次,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既要传承又要发展,从而使学校管理保持连续性;再次,学校制度的制定是以学校的总目标为前提的,因而在各项制度中要体现导向性。让制度发挥最佳效能,关键是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

二、物质文化突出教育的系列化

1.整体建构外部环境教育区域。

2007年9月,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研究室”,开始了有组织、有步骤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工作。经过精心的自我设计,学校外部环境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个教育区域和墙面教育。

第一个教育区域为“团队建设园地”。走进校园,教学楼两侧整齐有序地排列着22块展牌,呈现三个主题。一是在学校大门一侧竖立着学校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和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了办学方向;二是学科组、年级组建设,展示了9个基层团队,齐头并进发展、团结、奋进、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不同的工作特色;三是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展示了近三年来涌现出的一批骨干教师队伍。“教坛英才谱”谱写着25名区级骨干教师的事迹,“德育楷模园”彰显着17名区级师德标兵的形象。在教师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又一批最棒的学生也展示在校园里,成为了在校学生的榜样。

第二个教育区域为“责任教育基地”。根据我校生源的实际状况,学校责成校园文化研究室和德体卫艺处对责任教育展开了议事论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挖掘和提炼,一个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图文并茂的大型系列宣传展牌置于学校操场醒目位置,命名为“责任教育基地”。 展牌共计30块,分为10大篇章——希望篇、孝敬篇、哲理篇、行为篇、读书篇、毅力篇、励志篇、爱家篇、爱校篇、爱国篇。突出了学生的四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个人的责任。具体明确的要求与做法,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学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同时也成为了校园中一抹教育的景色。

第三个教育区域为“德育特色活动及成果展示长廊”。在这里排列着20块展牌,呈现的内容分别是:“学生礼仪规范”、“共青团建设”、“学校国旗班升旗展示”、“学校艺体团参赛盛况”、“学校车模组成果”、“各类兴趣组活动情况”、“各种劳技比赛成果”等。这些活动及成果的展示,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同时,教育学生要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必须谋求全面发展。

为了更直接地让教育投射入学生的视觉,学校力求让校园建筑的每一面外墙都会“说话”,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学楼的墙壁上,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言。一方面烘托学校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时时激励学生积极奋进,努力学习,提示学生遵规守纪,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2.内部环境彰显特色文化。

走进教学楼厅,对面写着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前厅右侧写有对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的诠释;前厅左侧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写有教师静心工作的“七静三品四用”要求,还写有教师自我发展的“五个一、四个二”具体完成的业务指标。

在各层教学楼道的墙壁上,相隔有序,悬挂着名人画像、手笔字画和各年级教师誓言以及奋斗目标。楼道的横梁上有“静开发智慧、敬传承美德、净拥抱健康”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两套行为提示语。学校注重楼道文化的营造,意在给学生一个美化的学习环境,一个知识的园地,一个教育的空间。

学校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环境,尽量做到以育人为突破口,让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育人功能。每一个班都制作了独具特色的班牌,在制作班牌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班名,自定班风,确定班集体奋斗目标,选取催人奋进的班歌,班干部还向教师和同学们“公开承诺”,明确干部的职责。另外,学校还把《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统一制作成镜框,挂在教室统一的位置。为了使教室文化不空泛,学校德体卫艺处定期对两个宣传板块进行评比,在班牌上做文章,把相关评比结果体现在班牌里,从而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打造特色物质文化,是为凸显环境育人的优势,也是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精神文化突出人本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凝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让办学理念绽放办学思路。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校办学目标要求。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人人有才,人人成材”,基本含义是“相信每一个师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和搞好学习。学校尽一切可能帮助教师得到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为日后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而奠定基础”。

办学理念决定了办学思路,为了把一所普通初中校打造成为一流学校,学校提出了三大主题办学思路,即:科研兴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学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两项举措:第一,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致力于有目标地进行骨干教师培养。第二,成立“青年教师文化沙龙”,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思想文化交流平台。为了践行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学校大胆尝试管理体制改革,把原来的教务处分设三个处——教学运转处、教学质量处和教学科研处,使之把教学部门推上了专业化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显现出有章有法、有条不紊的发展态势。教学质量管理在《教师成长档案》中践行跟踪、调查、分析,使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提升,教学科研管理从做表面文章逐渐走向深入。

另外,为了进一步谋求学校的发展,近期学校又组建了“综合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和“谏言组”,立意群策群力,共谋共建学校今后三年的工作。

2.让校训放飞理想。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就学业;教师充分发展,成就事业的地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统领,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学校依据师生的情怀提出校训要求,无疑会唤起师生对理想的追求,从而使师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支撑点,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此,我校向全体师生提出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基本含义为,全校师生要自强不息,勇于奋斗,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力争办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教师,当最好的学生。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勇敢地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从每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所有进入塘沽十五中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各年级组教师也纷纷立下了誓言,写下了年级奋斗目标,并以招贴墙报的形式置于各楼道醒目位置。

3.加强校风建设,着眼于立德树人。

我校的校风是:规范、文明、和谐、向上。规范是指事事有章可循,人人照章做事;文明是指环境整洁美观,师生彬彬有礼;和谐是指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家校关系、社校关系融洽;向上是指人人生机勃勃,富有朝气。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我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是立德树人,先立教师之德。

立德树人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师德风范。我们的做法是:第一,组织学习,唤醒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提出了十问教育,并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十问教育分别是:一问教育是什么,二问素质教育是什么,三问德育是什么,四问班主任是什么,五问智育是什么,六问教师是什么,七问什么是好课堂,八问办学理念是什么,九问校训是什么,十问校风是什么。第二,开展活动践行师德标准。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四项师德规范要求,并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使教师去理解教育的使命。通过组织“师德风范周”活动鞭策教师认真履行师德行为标准;通过开展“爱生月”活动,让教师走近每个学生,关爱每个学生;通过召开“师生情感交流会”,让教师感受做教育工作的快乐。另外,学校积极倡导要重视“第一次教育”:第一次亮相是形象;第一次叫出学生名字是亲切;第一次提出要求是信任,第一次上课是艺术;第一次批改作业是鼓励。第三,加强师德考核评价,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为了保证师德建设不走过场,提高教师自我约束力,学校制定了《全员育人考核方案》《教师师德考核量化》,每学期通过自评、年级互评、学生和家长问卷评、师德领导小组根据日常工作实录讨论评价等形式,归总师德考核量化,并纳入学期“千分制”工作绩效中。

二是以“责任教育”为载体,培养有责任心的人。

为了补给学生责任的匮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展开了对责任教育的大讨论。共识之下,形成了具有鲜活内容的十大篇章“责任教育基地”,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在校园里,同时又完成了近三万字的责任教育解读本——《责任教育百问》,从此学校德育工作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国旗下讲话有了责任教育的内容,班会、年级会有了责任教育的主题,家长会有了培训材料。随后,德体卫艺处又成立了学生讲解团,他们把责任讲给自己,讲给同学,讲给家长,讲给周围的人。

4.让教风彰显静心静悟状态。

我校的教风是:敬业、民主、创新、高效。敬业指的是工作兢兢业业,爱岗奉献;民主指的是教学作风民主,关爱学生;创新指的是不墨守成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高效指的是工作方法科学、效率高、质量高。

一是让教师静心工作。

学校向教师提出了“七静三品四用”要求: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教学;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工作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未来。

二是让教师静心读书。

学校设法安排教师读书活动,学生自习课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在稳定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每周安排两课时让教师到图书馆读书,并做到课表化。

三是让教师静心钻研。

学校规定,凡是任课教师都要有自己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要完成“五个一”、“四个二”的指标要求。“五个一”是:每学期撰写一篇有深切感受的德育论文或教育案例;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学年撰写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学期做一节校级(或以上)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每学年做一次校级(或以上)教材分析或参加一次读书论坛活动。“四个二”是: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2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每学期编制两份以上高质量的单元检测试卷;每学期制作两节课以上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为了帮助教师开阔教育视野,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自挖潜”的举措,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近三年,聘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为教师培训20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访260人次。

5.加强学风建设,培育有自我价值的接班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我们坚持从常规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行为抓起,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从细节抓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打造团结奋进的团队。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

我们力求把学校创设成一个陶冶师生心灵的场所,以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精神文化为依托,不断积淀学校文化的内涵,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教职工办学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期望嘱托责任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