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经籍考》辨误

2010-08-15 00:46温志拔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9期
关键词:五经字样陈氏

●温志拔(南京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0093)

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以其集表志之大成为历代所称,而其中《经籍考》七十六卷更是以“会萃晁陈诸家,折以己意,几于豪发无憾”,读之乃可“百代坟籍烨如指掌”。[1]作为辑录体目录学经典著作,引文收罗之富,能博采众家之说,汇聚群籍所论,自然是其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文献通考·自序》云:“先以四代史志列其目,其存于近世而可考者,则采诸家书目所详,并旁搜史传文集、杂说诗话。”[2]可谓无所不及,但也正因于此,在处理这些庞杂的条目引文中,难免千虑一失。对此,前贤亦有论述。乔衍琯《中国历代艺文志考评稿》[3]中认为这些讹误包括增、删、易、脱等四类;台湾淡江大学汉语文化暨文献资源研究所副教授陈仕华先生也将《经籍考》引文情形归为增字、删字、改易、误引等四类。[4]139-151笔者在阅读《经籍考》的过程中,在这些讨论之外,也发现部分误例,兹补如下,求教高明。

1 误增条目

《通考》卷185《经籍十二》经解门“五经字样一卷”条曰:

陈氏曰:“唐沔王友翰林待制唐元度撰。补张参之所不载,开成中上之。二书当在小学类,以其专为经设故,亦附见於此。往宰南城出谒,有持故纸鬻於道右(当是“者”字之误——引者),得此书,乃古京本,五代开运丙午所刻也。遂为家藏书籍之最古者。”引文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下简称《解题》)全同,只是《经籍考》著录为“《五经字样》一卷”,《解题》则著录为“《九经字样》一卷”。那么,同一条解题何以有不同的书名著录?清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之《文献通考经籍校补》对此推测曰:

即前《九经字样》也,不当分为两条,五或是误字。[5]28

考唐人张参所撰《五经文字》和唐元度(或称玄度)所撰《九经字样》是唐代两部著名字书,考《解题》及各家书目唯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皆无作《五经字样》。且《解题》卷3“小学类”《通考》卷190《经籍十七》小学门“修校韵略五卷”条,解题及《经籍考》“陈氏曰”并作:“秘书省正字莆田刘孟容以《说文》《字林》《干禄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佩觽》《复古编》等书修校。”亦未有《五经字样》。《通考》同卷“五经字样一卷”条前,另有“九经字样一卷”条,并引《崇文总目》曰:“唐翰林待制唐元度撰。开成中,元度奉诏覆定太学石经字文以来补张参之阙,更作《九经字样》,为七十六。” 又《通考》卷190《经籍十七》小学门“广干禄寺(当作‘字’——引者) 书五卷”条引《中兴艺文志》曰:“按以蔡伯喈《五经备体》、张参《五经文字》、田放《九经字样》,与夫经典释文、子史古字,参以本朝丁度所书《集韵》,为《光(当作广)干禄字书》,盖广唐人颜元孙之书也。”由此,《经籍考》亦多认同《九经字样》而非《五经字样》。那么诸史中是否另有《五经字样》一书呢?

宋王应麟《玉海》卷43“唐九经字样、五经文字”条云:

开成二年八月国子监奏,复定五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玄度状准。太和七年二月五日敕复,定九经字体。今所详复,多因司业张参五经字为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点画参差,传写相承,渐致讹误。(中略)今与校勘官取其适中,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字样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样》之末。从之。[6]811

这段文字详细说明了唐玄度编订《九经字样》的缘由及所订书名,并说明了其书当初是附录于张参书后的。而此处出现了《五经字样》。王应麟此条文字来源于《唐会要》卷66“东都国子监”条:

(开成)二年八月国子监奏,得复定五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玄度状,伏准。太和七年二月五日敕复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复,多因司业张参五经字为准,其旧字样岁月将久,画点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并字书与校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一卷,请附于《五经样》之末,用证谬误。敕旨依奏。[7]1162

除文字小有异同外,《玉海》的“五经字样”《唐会要》其实作《五经样》。若原作《五经样》,那么《五经字样》便非与张参或唐玄度无关,若是《唐会要》脱“字”字,也并不影响唐玄度所作乃《新加九经字样》即《九经字样》的记载。陈振孙说他所见到的是“古京本,五代开运丙午所刻”。“开运丙午”是五代后晋开运最后一年,即开运末。此本应当就是《玉海》卷43“唐九经字样、五经文字”条所说的“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类相从,开成中翰林待诏唐玄度加《九经字样》,补所不载。晋开运末,祭酒田敏合二者为一编,以考正俗体讹谬”。[6]811是否陈振孙所见的本子是合张、唐二书而田敏称《五经字样》,马端临照此著录呢?应该不会,首先这里王应麟也并未说田敏合编为《五经字样》,况且陈振孙是根据所见书著录,其《直斋书录解题》原就是著录唐玄度的“九经字样”,因此应当是王应麟引《唐会要》是衍“字”字,而所谓《五经样》只是张参作《五经文字》作为经书字样的一个称呼,所谓《五经字样》或《五经样》,既不是唐玄度所撰书名,也不是田敏开运刻本书名。

《玉海》还有一处称《五经字样》:“宋朝重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言者谓张参、唐玄度所撰《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辨证书名,颇有依据,然其法本取蔡邕石经、许氏说文,宜重加修定,分次部类,为《新定五经字样》,从之。”[6]811重和乃宋徽宗年号,言者所谓《五经字样》同样也与唐玄度《九经字样》、田敏合编本无关,而是北宋末年将《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重新整理合编而成的另一本字书,且该书《五经文字》3卷合《九经字样》一卷一不会是马端临著录的“一卷”。要之,《经籍考》所录“五经字样一卷”当时误衍,其下所引“陈氏曰”之文当属前一条,即引录《崇文总目》的“九经字样一卷”条。

另,前文《经籍考》“广干禄寺书五卷”条所引《中兴艺文志》中又称“田放《九经字样》”,此亦当讹误。《册府元龟》卷601《学校部》“恩奖”云:“(后)周田敏为国子祭酒,广顺三年,献印版《九经》,书五经文字。太祖优诏嘉之。”[7]6938唐五代并无“田放”,当是《中兴国史艺文志》或《经籍考》将“田敏”形近而误为“田放”,因此字书史上只有唐元(玄)度的《九经字样》。

2 漏引、误引“晁氏曰”或“陈氏曰”

《经籍考》所引条目及解题,多本晁公武、陈振孙,乃引为“晁氏曰”“陈氏曰”,其中亦有误引、漏引者。对于误引前引台湾陈仕华先生一文中,已有论述,并引证两条:“卷三十四《姓源韵谱》条引‘陈氏曰’而其文字与《读书志》完全相同,陈氏不至于一字不易照录《读书志》。乃是马氏误题‘陈氏曰’。”“卷十四《太常因革礼》条,引《晁志》文而作‘陈氏曰’。”[4]144实际上这种误引远不止两条,卢文弨《群书拾补》之《文献通考经籍校补》指出八条:

二十(《文献通考》经籍第二十,下同)、《通鉴节文》六十卷下“晁氏曰”当作“陈氏曰”。四十七、《集马相书》一卷“陈氏”误作“晁氏”。五十一、《内景中黄经》二卷下“陈氏”误“晁氏”。六十、《田霖四六集》一卷“陈氏”误作“晁氏”,后《扈载集》同。七十、《罗邺集》一卷“陈氏”误作“晁氏”。七十四、李公择《庐山奏议》十七卷下“晁氏”误作“陈氏”。七十五、《列断金集》一卷“晁氏”当作“陈氏”。[5]28-42

需要说明的是,卢氏所指第一条《通鉴节文》,《经籍考》并无误,《解题》并无《通鉴节文》及解题著录,因此卢氏实际指出了7条讹误。此外此例尚有6条:

(1)卷196《经籍二十三》传记门“祖宗独断一卷”条引“陈氏曰”当作“晁氏曰”,见《郡斋读书志》卷6“祖宗独断”条(P263);

(2)《通考》卷200《经籍二十七》伪史门“江表志三卷”条引“晁氏曰”当作“陈氏曰”;

(3)卷230《经籍五十七》别集门“二十四箴”条引“晁氏曰”当作“陈氏曰”;

(4)卷234《经籍六十一》别集门“陈文惠公愚邱集”条引“陈氏曰”当作“晁氏曰”;

(5)卷249《经籍七十六》总集门“輶轩集一卷”条引“张氏曰”当作“陈氏曰”;

(6)卷202《经籍二十九》职官门“翰林盛事一卷”条引“晁氏曰”当作“陈氏曰”。

凡十五条误引。这些误引虽不是严重的文字脱漏、衍误,但仍产生了不小的误解和影响。尤其《姓源韵谱》条,孙猛先生校证本《郡斋读书志校证》虽对此做了辨析,其“陈氏曰”解题仍收在徐小蛮、顾美华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中而未作辨误说明,卢氏亦未作校正,此当是依从殿本所录。但正如孙猛所云,陈振孙《解题》当不至全抄《郡斋读书志》而未易一字,只能是马端临和当初殿本所根据的《永乐大典》记载即发生了错录,因此近人陈乐素亦引此条解题论证陈振孙注意氏族之学,[8]而未发现此条实非《解题》所有。又《四库全书总目》卷66《史部载记类》“江表志三卷”条提要曰:“(上略)晁氏《读书志》称文宝有序题庚戌,乃大中祥符三年,此本无之。今从《学海类编》补录成完帙焉。”[9]实际上晁公武《读书志》并未著录《江表志》,《总目》提要当时从马氏《经籍考》而误。因此,对《经籍考》中引称讹误还是当仔细校正辨误的。

《经籍考》所采者不过晁陈两家之说,其余各家或引“某氏曰”,或称“序略曰”“跋曰”,此外尚有解题原文出自别处而未著明者,即漏引,此类实全为陈振孙《解题》中文字,皆脱“陈氏曰”,卢文弨《群书拾补》之《文献通考经籍校补》指出八条:

二十四、《渡江遭变录》一卷,自此以下共十七书,皆脱“陈氏曰”三字(《渡江遭变录》一卷、《建炎复辟记》一卷、《建炎通问录》一卷、《北狩闻见录》一卷、《北狩行录》一卷、《戊申维扬录》一卷、《维扬过江录》一卷、《己酉航海记》一卷、《建炎假道高丽录》一卷、《绍兴讲和录》二卷、《乱华编》三十三卷、《元祐党籍列传谱述》一百卷、《绍兴正论》二卷、《绍兴正论小传》二十卷、《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北盟集补》五十卷、《中兴十三处战功录》一卷《通考》卷157)。二十六、《二杨归朝录》一卷,脱“陈氏曰”三字。二十八、《尊号录》一卷,此与下共五书俱脱“陈氏曰”三字(《尊号录》一卷、《辅弼名对》四十卷、《青社赈济录》一卷、《元丰问事录》二卷、《官制局纪事》一卷)。二十八、《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此与下三书共四条皆脱“陈氏曰”三字(《西汉会要》七十卷《东汉会要》四十卷、《汉制丛录》三十三卷、《平阳会》四卷、《唐昌记》二卷《通考》卷201)。三十三、《湘中山水记》三卷,下脱“陈氏曰”。七十一、《注东坡诗》四十二卷,下脱陈氏曰三字。七十二、《涧上丈人诗》二十卷,下是陈氏语。[5]30-40

其中,《经籍考》“《涧上丈人诗》二十卷”条下非“陈氏语”,卢氏误。台湾政治大学乔衍琯教授对卢氏成果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尚有“卷二十六《孝史》、卷三十二《襄阳志》、卷四十五秦少游《蚕书》等”[3]117脱漏“陈氏曰”,凡三十二条。多集中接连出现脱漏,当是马端临集中数条原版照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及解题文字所致,由此更可见《解题》与《通考》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学者指出:“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将《郡斋读书志》及《直斋书录解题》几乎全文采入而成《经籍考》。”[10]足证确论。

[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2009:3.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8.

[3]乔衍琯.中国历代艺文志考评稿[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

[4]陈仕华.《文献通考经籍》辑录体解题引文之研究[C]//李浩,贾三强.古代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卢文弨.群书拾补[M].北京:直隶书局,1923.

[6](明)王应麟.玉海[M].扬州:广陵书社,2007.

[7]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8]陈乐素.求是集(第二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28.

[9](清)永瑢,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Z].北京:中华书局,1997:909.

[10]武秀成.陈振孙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1.

猜你喜欢
五经字样陈氏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合格”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勤向窗前读五经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从来不知道哪天会有投资”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穿越魔幻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