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化”标准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2010-08-15 00:42蒋其琴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五化形势政策

蒋其琴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在大学生中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了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应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列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国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效果总体上还不尽如人意,尚没有完全达到其应有的目的,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主要有: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学方式落后、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材的编写常常滞后于现实、考核形式单一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实效即实际的效果和作用。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所在,也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实效性首先体现为内容有效和形式有效,最终体现为结果有效,即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使教育内容能够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和内在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

为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结合近几年对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我认为应该坚持“五化”标准来不断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一、制度保障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为了保障形势政策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形势政策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一方面,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与可操作性,包括教学计划、组织制度、实施措施、考核办法。而且这些必须纳入教学治理体系之中,以制度作保障,以治理作依托。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实际情况,在以制度保障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要灵活可变,因为形势与政策不是僵化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教育对象也是变化而广泛的。所以,授课的形式、内容等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变化,以促进形势与政策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师资队伍专家化

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体系全面、基本功扎实、结构合理、水平相当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精选、重用、严育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培育一支形势与政策课的专家队伍:(1)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2)加强师资培育建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进修,有计划地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3)加强师资研究成果建设。划拨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教学内容科学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基本理论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形势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的现实国情等;基本形势指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行业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热点问题则是社会普遍关注、广大学生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

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全国高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实际上对形势与政策学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起到了与教学大纲类似作用。但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时效性非常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把握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系统科学地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广大学生能够从中真正受益。

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要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有机地结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实际,把教育目的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考虑,要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有意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2)要把教育人、引导人与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要将讲授课程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结合起来;(3)要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考核评估深入化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知识性、时效性、现实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角度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又不能用一种固定的万能的考核模式。但有一点应该是各种考核形式所共同追求的,那就是应该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类社会问题引发深刻思考并产生强烈共鸣,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比如,可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论文;可用报告会心得+自学报告+课程考试的方式;可用社会实践和心得体会相结合;可用闭卷考知识点与开卷写论文相结合形式。现在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已成为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利用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好社会调查,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一种考核方式。它不仅能测评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测评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反馈、反思持久化

首先,每次教学实践结束后,可在教学对象中作一次深入的问卷调研,以征求授课对象对该课程的看法、意见及建议,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其次,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帮助。

总之,在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加强制度体制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育教学形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为达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用而努力。

[1]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3]中共中心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11.19.

猜你喜欢
五化形势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