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2016-11-28 18:27卢洁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五化表达方法夹竹桃

卢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除了要让习作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表达方式,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物,人化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出塞》)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用的就是这种“物,人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动物、植物、物体、思想甚至是某个抽象的概念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这种表达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表述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更灵动,更有情趣。

例如苏教版《台湾的蝴蝶谷》最后一段就用了这种方法。“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这种表达方式把蝴蝶上下翻飞的情景寄予了人的情感,它们是在用舞蹈诠释自己的快乐和对游客的欢迎,它和“蝴蝶在游客身边飞来飞去”意思一样,但课文中的表达就显得更有情趣。

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就关注到了这种表达方式,并做了相关练习。

师:动物、植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谁能当个小小翻译家,能让我们听懂他们的语言,看懂他们的动作。“风吹过树林”,谁来让我们读懂他们?

生:风姐姐悄悄地走来,她捂住小树妹妹的眼睛,和她捉迷藏。

师:真是调皮可爱的风姐姐。

生:大树伯伯吹着清脆的口哨,为在树丛中玩耍的小精灵伴舞。

师:快乐的树伯伯。

生:树叶快乐地和同伴击掌,因为他们发现来树林里玩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

师:热情好客的树叶。

孩子的想象很丰富,他们是天生的童话大师,只要老师能够关注这种表达方式,并通过语言实践来不断强化训练这种表达方式,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熟练运用,为自己的习作增加感染力和情感魅力。

二、人,物化

这种语言表达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大部分是以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呈现的。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把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过程说成“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既从时间上写出了徐悲鸿发愤学画是夜以继日,甚至通宵达旦,又与他在绘画上最拿手的绝活骏马联系在一起。他有骏马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所以才在世界美术界引起轰动,赢得原本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学生的敬佩。这句话可以说是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和文眼。在《开天辟地》中盘古化身为宇宙万物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这种表达方式有时是以借代的方式呈现,如《大江保卫战》中的“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这部分内容换一种表达:“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滔滔洪水中群众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它们意思是相同的,但表达效果立见分晓。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言训练点,这样独特的表达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语言实践中运用,来使自己的表达更形象生动传神。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这种“人,物化”的方法来写写自己的母亲,她以列小标题的方式来布局谋篇的,每一段围绕这个小标题写一件事。她的小标题是:“一、任劳任怨洗衣机;二、全能厨房操作机;三、多功能宝宝学习机。”这样的表达方式只要在课文中有呈现,就应该抓住语言训练点,强化运用,久之,使之成为学生表达的习惯,学生的作文立刻就会生色许多。

三、景,情化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文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更突显出游子深切的愁情、凄厉的悲伤。有人说:“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种表达方式比比皆是。记得薛法根老师在上《剪枝的学问》一课时,就引导学生体会了这种表达方法,并引导在语文实践中来运用这种表达。

师:同样是鸟在树上叫,你考了一百分,你听它的叫声,会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它的叫声像在唱歌,婉转动听。

生:我觉得鸟儿在夸我“考得好,考得好,快回家让妈妈也高兴高兴”。

师:那要是我今天特烦,刚和同学闹别扭,又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听到树上的鸟叫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会特烦,嫌它吵人,恨不能捡块石子把它撵走。

生:我觉得它在嘲笑我。

师:你们看,一切情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关注到这点,让景物来说话,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是不是写作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四、事,细化

写事件,要写具体。老师经常在习作指导课上要求,学生也懂,但在具体操作上往往犯空洞、笼统的毛病。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多关注那些怎样把事件写详细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出现一处,关注一处,练习一种,反复训练,使之成为技能。例如《船长》一文叙述的是在危难之际,哈尔威船长如何指挥船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安全脱险的。行文最精彩的就是它对话描写——没有提示语,或少用提示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体会危急关头的语言表达特点。然后通过播放洪水来袭时解放军官兵解救老百姓的画面,请学生仿照这种表达方法来叙述事件。并请学生说说还能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上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哪些场合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不恰当。学生通过思考、实践,掌握了语言描写也是一种写具体事件的表达方法。

细腻、具体地描写事件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出现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衬托对比描写、环境描写等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得生动传神,整个事件的过程好像就是一幅缓缓展开的有声有色的画卷。只要我们老师做一个有心人,不放过每一个能把事件写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在课堂上指导仿照练习,课下安排学生尝试独立运用,再通过交流、点评把这一种技法掌握,在不断的语文训练实践中强化,相信整个小学阶段能够达成课标提出的“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

掌握了“事,细化”这个大方向,我们再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把细节具体化,就能让我们学生习作中事件的描写呈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理想表达效果。

五、志,隐化

这里的“志”指情志,是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刘勰《文心雕龙》有语:“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志是文之魂。在古诗文中这种“志”是隐于语言文字中的。读柳宗元的《江雪》,诗人的情志——虽孤独寂寞但不与世俗权贵低头的孤傲之“志”在“千、万、孤、独”中,在“独钓寒江雪”中散发出清幽之气。“志”之隐匿的幽香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夹竹桃》一文中也有体现。国学大师季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在跳动的文字符号中我们隐隐觉得“夹竹桃的韧性”是作者“志”的隐形,作者是借夹竹桃来表达自己的生命情状:像夹竹桃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默默无闻,但以自己独特的芬芳传达生命的力量和存在的意义。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把自己的理想、志向、情感附着在某一物体或某一情境中,借物喻人或借物咏怀。以物写人,物是人格观照下的有“情志”的物。这样的写法会使文章的立意更具个性,更能凸显习作的魅力。

猜你喜欢
五化表达方法夹竹桃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夹竹桃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五化”模式研究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夹竹桃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