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2010-08-15 00:42黄玲娟胡志明秦世琼龚日朝彭雪贵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研究型师范生

黄玲娟 胡志明 秦世琼 龚日朝 彭雪贵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当好“教书匠”,而且要自觉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名研究者。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养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是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既符合世界教师发展的趋势,又体现现代社会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加快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对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结合对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综合性大学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作了初步探讨。

1.对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现状及课程结构设置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接受调查的对象为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我们共发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与有效率为93%。下面我们对调查结果作初步分析。

(1)关于“哪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才能胜任基础教育改革”的调查。35人选择了单纯教学型,15人选择了学术研究型,81人选择了教学兼学者型,129人选择了教学兼教育家型。结果表明大多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应是教学兼教育家型。

(2)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性”的调查。91人选择了非常重要,113人选择了重要,46人选择了一般,10人选择了不必要。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3)关于“大学四年中在校师范生发表教科研论文的情况”的调查。248人选择了从未发表过,6人选择了1篇,1人选择了2篇,5人选择了2篇以上。这表明大多数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关于“今后教育工作中否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的调查。70%的师范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教育工作中不具备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这说明在校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不容乐观,同时也表明他们独立承担课题的自信心不够。

(5)关于“毕业后教育工作中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的调查。36%的师范生认为要成为研究型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自身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从事教科研的知识和训练,在学校想搞,但无从下手。

(6)关于“培养师范生教科研能力的基本设想”的调查。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了“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教师合作研究”、“改进教学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及“学生经常收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

(7)关于“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安排”的调查。38%的被调查者认为 “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一般只安排在第四学年,并且加在一起只有六周”的安排不合理且偏短,同时建议教育实习应该分散在大学四年中,要加长教育实习时间。

(8)关于“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基本设想”的调查。8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扩充教育类课程门类,增开实践课,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等,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6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课程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整合”,7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 “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8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7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与中学课堂相结合”,7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 “加强对高师学生的学科课程教学理念、课程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引导”,5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 “发挥教育类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的作用”。

2.调查结果的启示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性。高校教师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理应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师资。而培养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在校师范生的学习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最终实现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新课程的研究型教师的目标。

3.综合性大学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初步构想

(1)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在学校教研经费中拔专款积极支持教育类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使教师教育研究制度化、常规化,并提高研究的高针对性,以课题研究带动和提升教师教育整体水平。每年从教学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逐步建设好教师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的物质平台。

(2)明确培养目标。我们正处在一个时刻发生变化的社会,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新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3)优化课程设置与管理。①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育类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能课两部分组成。教育理论课开设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和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技能课开设教师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调整,逐渐使教育类课程达到总学时的20%左右。②精选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师范类专业的师德教育;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选择,做到有用和够用;选修课程要合理规划,必须有利于满足专业加深、专业转换或职业适应等需要而系统开设,以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③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互通共享,提高利用率。协调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发挥CAI课件和网络等媒体资源的作用,实现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④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实行归口管理。教师基本技能归口人文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教学设计与操作、CAI课件制作等归口教育学院,艺术类课程归口艺术学院。提高教师授课的专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4)促进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①学校应经常性地举办教育教学科研讲座、学术论文报告会、学生论文竞赛等,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科研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②教师应以研究性题目整合课程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及中小学教学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资料,作好课后调查、情况分析、论文写作、成果交流等各项工作。③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教科研的综合能力,独立承担科研的课题能力。

(5)加强教育实习。①创造条件保证低年级学生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到中小学见习,增加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和归属感。②增加试教、模拟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录像、“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丰富和充实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真实情景感受。③延长实习时间,逐渐探索10周乃至一个学期的实习模式,让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一环。④建立一支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采用“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模式,聘任校外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专业发展导师,充分利用校外导师所具备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拓展活动。

(6)加强教学实践,设计教学行为。①跟教育实习基地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顶岗实习”。具体做法分以下三步:第一步是聘任校外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专业发展导师,充分利用校外导师所具备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试讲、说课。第二步是师范生到中小学校进行全职教师岗位培训。第三步是返校后进行汇报讲课与总结。以小组为实习单位,小组成员之间或小组之间相互学习,讨论,交流经验,从评议中反思;对教学实况进行采录,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分析,提高教学监控能力。②从家教和教育中心代课等兼职教学行为中获益。在校师范生大多数都会有从事家庭教育的经历,学校应鼓励师范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业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家教。有意识的家教行为应该有别于简单的功课辅导,也有别于单纯的获取物质利益的行为,师范生应学会模拟课堂教学,重视教师角色的体验和反思,在教育行为中验证教育理论,在跟学生的交流中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在家教的过程中,开展学习问题诊断与建构,授后及时检测与反馈,听取学生意见,并整理成教后反思记录,分析得失,探究更好的授课方式,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研究型师范生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