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保华
(蓝田县工业园区小学,陕西 蓝田 710500)
思想道德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理想追求事关国家繁荣昌盛。小学低年级是人生教育的起步和奠基阶段,影响人一生的诸多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大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语文德育即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以及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其德育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人文关怀,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1.人与自然的人文主义教育
小学低年级孩子正处于懵懂阶段,天真无邪,小学语文教材中充满理想色彩的童心童言为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便是在童话世界中自由徜徉的过程,他们通过想象、模仿、感悟,逐步接受新生事物,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比如,《春雨的色彩》、《找春天》、《小蝌蚪找妈妈》等诗歌和小故事让小朋友们更热爱自然;《地球爷爷的手》、《棉花姑娘》、《太空生活趣事多》等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描绘得亲近、可感,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想象空间。再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失物招领》等课文展现了伟人风采,同时教育孩子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崇高的情感教育,是语文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从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多方面的,可以学习爱国人物,培养爱国情操。比如,《王二小》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儿童团员形象,其和学生的年龄相仿,更具有说明力;结合我们国家成功申办奥运盛会,引导学生学习《我们成功了》,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强大,由学习内容升华到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才华,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3.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语文德育的核心,其重点是集体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通过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课文,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还可培养学生遵守公德、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先人后己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4.理想情操教育
理想情操是人生的动力。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成人世界充满向往,此时是引导其树立崇高理想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正好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我坐上了飞船》、《最大的书》等课文既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理想的启迪。
5.行为规范教育
语文德育的大量日常工作中可渗透规范教育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单纯,充满幻想,追求上进,富于理想,可塑性强。同时,他们知识、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综合培养,使之逐步养成整洁卫生、文明礼貌、诚实正直、好学上进、宽厚质朴、勇敢坚毅、吃苦耐劳、惜时守信、开拓进取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第一,教育孩子从小立志,成为讲诚信、讲道德的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作业考试求真务实,不抄袭、不作弊。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孩子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比如学习课文《我为你骄傲》就可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诚实做人的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介绍科学家、讲述知识性文章,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这有着重要意义。只有从小提倡科学精神,才能使儿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习惯,树立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对待身边事物的精神。提倡科学精神,可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渐渐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数星星的孩子》、《恐龙的灭绝》、《爱迪生救妈妈》、《农业的变化真大》等课文就是通过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好奇、爱动脑的好习惯。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爱劳动。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做家务开始,渐渐养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在品德等方面往往要超过不爱劳动的孩子。就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具有劳动意识,则说明心中有他人,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以,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很重要。
第四,教会孩子正确对待网络、电视。信息时代,网络道德、电视道德使人忧,家长、老师怕学生学坏,不让上网,不让看电视,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端正学生对看电视的认识,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无限度地看;二是在家长的帮助下选择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内容看。
语文德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读写听说发掘教学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使学生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思想雨露的滋润。因此,语文德育具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
1.内容丰富
语文德育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每册课本的不同单元思想教育的侧重点互不相同,一个单元的不同课文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各有差异,就是同一篇课文里也可能同时蕴含着几种不同内涵的思想教育因素。
2.情理交融的渗透性
语文德育总是情感熏陶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多是以情感人,以知喻人,以理服人。文学作品情中有理,在进行情感熏陶时往往给人们以理性的启迪;非文学作品理中有情,在传播知识或讲述理论时往往又充满了情趣或情感。因此,语文德育总是情理交融的,它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心田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显隐结合的针对性
语文德育中既有显性教育,又有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等,这些大多是直露的;隐性教育主要是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以及教师教学中的言传身教等。显性教育及隐性教育总是有机地结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听说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发挥作用。语文教材是为学生而编的,语文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的,语文教学是为学生而开展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语文德育的针对性。
4.日积月累的长效性
语文课时多,每节课都无法避免对学生进行有形的或无形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日积月累的直接灌输与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既是明显的又是长远的,从而使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优良的品质。
教学是语文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讲故事、朗诵、直接问答、角色扮演和讨论,把知识、规则或道德标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在道德情境中知道是非对错。比如,教师提出高出学生现有水平的价值判断机会,提出使学生两难的问题,促使学生多方思考,倾听与参考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其道德认知层次。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时收效比课堂教学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实施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比如,举办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腻情感;组织参观浏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等。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总是寓教于乐,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只要安排得当、组织得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天地,父母亲人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往往对孩子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语文德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和书本里,应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学校要优化学习语文的环境,通过各种语文园地和标语等规正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应率先垂范在语文的教与学上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道德教育是长期任务,语文教师一定要把道德教育始终贯彻在教学活动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