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进视角的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2010-08-15 00:48欧阳婷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教师

王 丹,欧阳婷,张 蕾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基于演进视角的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王 丹,欧阳婷,张 蕾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从演进的视角分析了教学方法变革的基本规律,结合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方法。

演进;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在轰轰烈烈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处于不温不火状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首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的讨论主题,这充分表明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积极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

教学方法的发展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参照系,一个是历史参照系,教学方法发展不能无视社会历史的变迁;一个是空间参照系,教学方法的发展同样不能无视国际化的影响。本文从演进的视角勾勒出教学方法的发展阶段,结合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现状,旨在探索教学方法的演进规律。

一、教学方法的发展演进

教学方法由“教学”和“方法”两个词组成,其中“教学”是核心,“方法”是手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学方法包含教法(教的方法)和学法(学的方法)。“教”和“学”之间的平衡关系构成了教学方法的发展史,而教学方法的发展演进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紧密相关,最根本的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综观历史,教学方法的发展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教学方法的形成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从学习活动出现到18世纪中叶,“识记”和“理解”是这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在这一历史时期,人们保存和传递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的方式是识记和理解,“识记-理解”便是当时教学的主要方式。文化学习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读本,教师鼓励学生熟记名著,并作口头或笔头复述,这样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从汉朝历经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变化。“识记-理解”的教学方法在古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人们常常树立伟大人物的光辉榜样,供年轻人仿效,教师会告诉年轻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这是光荣的,那是耻辱的;这是圣洁的,那是邪恶的;这样做而不要那样做。”尽管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孔子的“学思并重”、“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通过对话探究知识的教学方法,但这些大多也只是为了达到更好地实现“识记-理解”效果,没有突破封建社会的藩篱。

(二)教学方法的丰富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这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从“以神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崇尚“神学”转向崇尚“科学”。由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带来教学观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教学方法的内容,如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法和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在这一阶段,由于教学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这已经在理论上与传统的以“识记-理解”为特征的旧教育有了明显的差别。但由于仍然保持了“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特征,因此在本质上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从20世纪中叶延续至今。“以人为本”是这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针对工业化过程中学校无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只能培养出技术上“单面人”的尴尬,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教育理论主张,其中包括“以人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这些观点对教学方法变革产生了指导性作用,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教学方法的尝试性的改革。布鲁纳、施瓦布提出了发现、探索教学法;奥苏贝尔并不主张所有的学习都用发现法,他主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此外,赞科夫的“发展教学论”、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后来的“建构主义教育观”影响也很大,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

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

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检索得到相关网页298万条,在读秀学术搜索中,得到研究高校教学方法相关的图书1091种,期刊论文2950篇,学位论文41篇。内容广泛,有的探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类型,有的探讨高校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与改革的必要性,有的介绍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有的分析影响高校教学方法的因素以及高校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还有些学者对高校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纵观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目前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呈现以下特点:

(一)广泛采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近年来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在各国广泛应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也广泛使用CAI技术,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料和各种问题,对学生予以直接帮助。CAI的软件很多,例如教学测量软件、辅助自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软件和辅助实验软件等等。CAI技术的应用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深受广大学子的欢迎。

(二)教学日益注重个体差异化

学校利用“我们的节日”和各种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特别是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组织阅读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师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世界读书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强化道德修养,促进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磨砺意志,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目的。

现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强调个体的个性特征,注重因材施教。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教育在注重差异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分层次”教学就是其中的一支奇葩。教师将教学的内容难度、要求高低、指导程度进行必要的划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学习能力来实施教学。例如,教师提出一些研究专题让不同学生分别以读书报告、文献归纳、综合作业、研究论文、实验设计、讲座讨论等方式完成。这样,既可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还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爬楼梯”的感受,激励学生向更高一层努力。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研究式教学的基础。

(三)注重“团队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在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要进行广泛的合作。现代教学也愈来愈强调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鉴于此,“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之一。“团队合作”学习不排斥竞争与个体化的学习,而是将其纳入到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团队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活动为主,其活动特点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小组每个成员不但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而且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它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用于“团队合作”学习的时间约占总学时的10%,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世界各国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和趋势。让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已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导向。在美国,许多大学建立了直接负责本科生研究活动的“指导中心”,相当数量的大学建立了促进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的机制,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促进创新氛围的形成。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第一年就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形成有利于新生成长的学术氛围,使其在研讨式学习中获得学业成长的体验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在逐步探索应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三、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借鉴、消化、吸收别国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总体上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引导式”、“创新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日益多元化。然而,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较深,高等教育地区差异性较大,教学方法改革仍存在下列问题和不足。

(一)对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学方法革新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而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也妨碍了这种认识的“理性回归”。高校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教学和科研)都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他们花在争取科研项目经费、写论文专著、参与和接受评审、填写各种报表材料、处理行政事务和公关接待的时间多了,承袭传统的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便是理性的选择。本科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班级规模过度扩张,学生能力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也增加了教学方法变革的难度。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教学方法的创新迫在眉睫。科技进步一方面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立体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给教师以极大的运用自由,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降低了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难度,也相应提高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使感知、记忆、理解、创新等人的认识、思维活动获得更为科学的注解,从而必将推动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实验明显不足

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托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离不开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我国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对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配合老师的教学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往往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依据教育史上的传统经验与理论去概括和阐述教学方法,虽然是一条研究途径,但经验的东西往往带有直觉性、意念性的特点,使教学方法不能摆脱片面性的束缚,更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近十年来,我国教学实验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发展,但在规模、范围和类型等方面均与国外的教学实验有很大差异,这对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空泛化抽象化的弊病,提高现代教学方法的科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保证教学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创新校际差异性较大

我国教学方法创新呈现地区、院校和课程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东、中部地区和边境地区院校的教学方法创新进展较快,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外交流频繁,对国外教学方法创新做法吸收、消化速度较快所致。内陆高校由于对外交流不畅,教学方法变革总体进展较慢。从院校差异来看,“985”高校和“211”院校教学方法创新速度较快,这主要得益于较先进的教学配套实施(如教室和实验室数量等)、雄厚的财力支持和“教学方法改革试点”机遇。一般高校的教学方法革新由于受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约,进展较慢。从课程差异来看,公共课程的教学方法革新速度较快,教学模式相对较成熟和多样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变革较慢。相比较而言,工学、管理学、人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变革较快,理学和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变革较慢,高职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速度较快,本科及以上院校教学方法变革速度较慢。教学方法创新速度在地区、院校、课程之间差异性较大的特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这也必将影响到我国高校推进教学方法变革的实践。

四、对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影响,理念、体制和预算等仍然制约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都将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育思想亟待更新

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中国高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直难以真正推广,大家还是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之所以长期保持不变,就是因为受制于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先导。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更加迫切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唤起本科生投身学习的热情。正如周远清教授所言:“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如果大家天天讲创新、讲创新能力培养,而丝毫不去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扼杀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那就等于自己骗自己。”[1]在笔者看来,改革教育思想,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由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重理论向重实践的转变。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均应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否则,就很难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2]。

(二)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引起了几乎所有高等学校的关注与重视。然而,面对日益深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认识是一回事,实践则是另一回事,将认识付诸实践并取得理想效果,这还需要教学改革的其它方面(如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时间保障、教师素质、教学设施保障等)整体推进。

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主张交叉又要避免重叠。时代的进步,知识总量的迅猛增长,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越来越突出,一些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本科课程应运而生,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高校需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的穿插与联接问题,既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隔裂而分散,也不能使得知识的重叠度很高,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会无济于事。

其次,给予教师足够的教学时间保障对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非常关键。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如果这一部分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自然会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性。

最后,教学师资的整体素质对教学方法创新至关重要。高校抓教学方法改革,实质上就是抓教师,抓教师的素质。没有一批熟谙先进教学理念、学识渊博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师资,教学方法改革只能是空谈。除了教师以外,教学方法改革要求班级规模适当,具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允许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这就会对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生师比等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3]。教学方法改革还会引起教务管理上许多矛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方法改革还牵涉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定势。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的运用,都会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只有向他们讲清道理,得到他们配合,改革才会成功。

(三)充分挖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4]

目前,尽管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阻力,我们仍可将其作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各高校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新教学方法试点。但教学方法一定要与教师本身和所授课程结合起来,不同的课程适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千差万别却各有千秋。好的教师都能以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打动学生,使学生获益匪浅,终身受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充分考虑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师教学所需要的往往不只是教学的“方法”,更需要教学的“艺术”。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当然和教师本人的学识、声望、性格和风度有关,但能根据授课对象的基础、课程的性质、听众的规模等运用各自特殊的教学“艺术”至关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在评估教学质量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些“艺术”因素,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方法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沈荣富.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B/OL]. [2010-03-04].http://www1.shu.edu.cn.

[2]何兴楚.论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8-11.

[3]王一遒.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EB/OL].[2010 -03-04].http://gaojiao.sdili.edu.cn/read1.asp?id =354.

[4]潘金林,龚放.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87-91.

Studies on the Reform of Methods of Instruction in China’s High Edu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Evolution

WAN G Dan,OU YAN G Ting,ZHAN G Lei
(A nhui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 ei230038,China)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methods of instruction are the guarantee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On the angle of evolu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of instruction,and based on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reforming of methods of i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approach of our reforms in methods of instruction.

evolution;methods of i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G642

A

1009-9735(2010)03-0043-04

2010-03-12

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zlgc200946)。

王丹(1982-),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改革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师如何说课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