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补偿与翻译补偿

2010-08-15 00:48王先好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同构补偿汉语

郑 纹,王先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论语言补偿与翻译补偿

郑 纹,王先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0)

补偿机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生命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补偿,语言系统之间也存在功能补偿。语言的补偿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能够得以交流。探讨了语言补偿机制下的翻译补偿问题,论证了翻译补偿的机理,并重点探讨了审美层面的翻译补偿问题。

语言补偿;翻译补偿;审美补偿

一、语言补偿的内涵

众所周知,生物体具有补偿或代尝机制,从宏观到微观,从物理的基本粒子到天体的运行,从个人生命到整个人类社会,任何一种系统,在特殊的环境下,一旦和谐的系统遭到破坏或者受到外来侵害,导致系统内的部分功能丧失,此时,系统的其他部分就有可能代替受到破坏的部分来行使功能。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功能补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然,语言中也会存在这样的补偿现象,语言补偿是语言的最基本的机制,补偿可以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可以是发生在一种语言内部。例如现代英语的you没有平称和敬称之分,只单纯表达第二人称,所以汉语中敬称“您”在译成英语时就会遇到词汇空缺。但是这种词汇空缺并非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必要的增词(please/beg/do me a favor/trouble)、改变句子形式(如陈述句变成疑问句would you…/could you…/may I…?)等手段来补偿词汇的空缺,这是一种语际间的补偿。语言内部的补偿更加易于理解,如英语的大量虚词就是弥补形态简化的结果。

实际上许多语言学大师对语言的补偿代偿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萨丕尔就说过:“有些事,一种语言能够做得好,另一种语言怎么做也赶不上它。一般总是会有所补偿的。英语的元音级次生来比法语的逊色,然而英语在节奏的活泼上得到了补偿。”[1](P202)“不论一种语言的声音、重音和形式如何,也不管这些东西怎么影响了它的文学的外形,总有一种暗中的补偿规律给艺术家保留用武之地。”[1](P206)

二、传统的翻译补偿思想

《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翻译补偿是一种翻译技巧。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原语与译语诸多方面的差异以及译者的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原作的某些内容、音韵、效果、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力难以表达而有所损失,译者意识到的某些损失可以通过运用某些手段进行补偿,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通常采用的补偿手段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在译作中调整原作的某些内容结构。……另一类是为无法表达的内容寻找替代物。”[2](P168)

Mona Bake在其主编的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对compensation有专门的论述[3](P37-40),“Compensation is a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a source text effect by recreating a similar effect in the target text through means that are specific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nd/or text.”接着该词条的撰写者从对补偿的定义、补偿的语言学手段、补偿的效果对等问题、补偿与翻译单位这几个角度对翻译补偿进行描述。

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国外翻译理论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compensation,compensatory,compensate for等与补偿相关的术语,但界定尚不明确,含义也较为模糊。自80年代起,学界对补偿的功用及分类逐渐成熟起来,最著名的当属Hervey and Higgins[4](P35-40)提出的有关补偿的四种形式。国内也有一大批学者对翻译补偿进行研究,王恩冕是中国当代翻译研究中最早涉足翻译补偿领域的学者,他的主要观点是在语境中实现语义的等值补偿。南京大学的柯平教授对变通和补偿的手段进行了细化,认为可包括加注、增益、视点转换、具体化、概略化、释义、归化和回译等。南开大学的马红军教授则从译者在特定文本中所采用的总体补偿策略,将翻译补偿分为显性补偿与隐性补偿。当然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全面介绍翻译补偿研究思想的当属大连海事学院的夏延德教授的专著《翻译补偿研究》,作者论证了翻译损失的不可避免性、翻译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纠正了补偿界说忽视普遍性的倾向;从三个维度对补偿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翻译补偿的六项原则;并在语言和审美层面对翻译案例中不同的损失情况与相应的补偿手段进行了研究。

三、语言补偿机制下的翻译补偿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很多学者用语言学手段对翻译的补偿进行了细化研究,其弊端是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故对补偿的手段、分类等问题的阐释众说纷纭,存在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语言的补偿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翻译的补偿研究。

(一)语言补偿机制下的翻译补偿理论依据

1、人类语言的同构(isomorphism)机制

带有各自特征的语音、词形与句法形式的不同的语言之间之所以能够得以交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语言的同构现象。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把同构界定为“指两个或多个结构的一个特性,即其组构成分在某一抽象层次上相互一一对应。”[5](P56)这一定义侧重指出了语言符号的具体形态与语义的抽象对应关系。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G Grammar)实际上是同构理论的具体体现。Chomsky认为,每个句子都有两个层面的结构,表层字面结构和深层抽象语义结构,语言表层的同构,尤其在分属不同语谱的语言之间,常常是非常有限的。但人类语言在深层上的同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有五大类需要: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社交需要,四、受尊重的需要,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语言,不管表层同构如何不同,在深层同构上都是能体现出人类上述五大类需要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虽然无法在语言表层寻找到相同点或相似点,但我们可以从深层同构寻找出路,即寻找语义相同,或功能相同,而结构形态相异的语言单位实施转换,以期达到意义层面或语用层面的对等,补偿在语言表层上的不同。

2、语言的功能补偿性

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语言的补偿性功能。每一种语言与另一种与之对比的语言在句法、形态和语音范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并不妨碍其中任何一种语言在本系统内的正常运转,每一种语言对于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语言使用者来说,都是相当完善的、基本上能够保证自给自足的系统。从上面对翻译补偿的定义来看,无论是《中国翻译词典》还是Mona Baker主编的《翻译研究百科全书》都认为翻译补偿的目的是在译文中产生大致相同的交际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翻译补偿实际上是一种功能补偿,围绕交际效果这一最终目的,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最终总能在一语言系统中找到某种表达方式与另一语言系统中的表达方式具有相同的交际效果。从理论上讲,语言的补偿性完全可以从功能上补偿语言形式上的差异与空缺。例如对于汉语中缺少的印欧语法范畴,如时、体、数、格等,熟练的译者可以凭借语言的的补偿功能,用汉语的词汇手段,如表示时间的实词、动态助词、时间副词、数量词、被动意义词语和语境、语序等手段驾轻就熟地完成语法范畴转换。对词汇意义的损失可以通过增译、注释等手段加以补偿;词汇空缺可以依照汉语构词惯例造出新词来弥补。而且除了这些由语法、语音、形态和语义等造成的交际性损失可以补偿,即使由语言特异性造成的语言审美要素的种种损失,如韵律、修辞手法、语言游戏、语言文化等也多半可以通过语言的功能补偿在译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一般这些语言审美要素的形式与其语义同样重要,不可分割,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形式比意义还要重要,一般认为这些审美层次的翻译补偿是很难补偿的,但只要译者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勤于思考,善于想像,虽不能完全再现原文的这种审美要素,但从功能上对这些审美要素进行补偿是完全可以的。下面我们重点看看原文中这些审美要素在译文中是如何得到功能补偿的。

(二)翻译中的审美补偿

1、对韵律的补偿

英语是有韵律感的语言,通过轻重音节的交错分布,尤其是头韵的运用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而且英语是字母文字,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头韵是一种辅音相同现象,即两个以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头韵是英语所特有的“英语音韵之美,其半壁江山归于Alliteration(头韵)”[5](P114)。而汉语不使用字母文字,也无轻重音之分,也很难找到头韵相同的汉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再现英文的韵律之美。汉语讲究格律的平仄,叠音词和双声连绵词是汉语特有的音律美方式,所以在英汉互译时应根据各自的音律特点,调动各种手段对音律损失进行功能补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So dim,so dark,

So dense,so dull,

So damp,so dank,so dead!

——(毛荣贵:《翻译美学》)[5](P114)

为了再现原文的音韵,林语堂不仅一气连用了七个so,更让人称道的是,林译还连用了七个以d字母开头的形容词,一气呵成,自然构成Alliteration,与李清照原诗的尾韵遥相呼应,从而词趣洋溢,很好地对原文的韵律之美进行了补偿。

2、对修辞手法的补偿

绝大多数英语修辞格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所以对这些相似的修辞格可以从形式上对其进行直接转换,但有些修辞格由于其形义的统一性,在翻译中是无法直接转化的。我们来看看最难处理的双关语是如何实现功能补偿的。双关语(pun)是指为了引起发笑或乐趣,使用一个或者两个发音相同,而且有两种可能意义的词。汉语和英语都是富有双关语的语言,因此理想的补偿方式当然是原文形式与意义同时保留,以双关语译双关语。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

A.如果今天我们不紧紧团结在一起,那就一定会被一个一个地绞死。

B.咱们要是不摽到一块儿,保准会吊到一块儿。

——(夏延德:《翻译补偿研究》)[5](P36)

原文中用了两次hang,前面的hang意思是团结,后面的hang意思是绞死。也就是说hang同时具有团结和绞死的意思,对此原文读者自然心领神会。汉语中自然没有与此相对应的双关词,所以A只好把他们的语义译出,双关趣味全无;B为了尽量补偿双关语的趣味,分别使用了“摽”(biao)(北方方言)和“吊”两个字。虽然两个字的拼写、发音不尽相同,无法达到双关的完美效果,但两字谐韵,保留了一些原文的趣味,从功能上对原文的双关情趣进行了一定的补偿。

3、对语言文化的补偿

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出有别于他民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补偿文化含量高的词语时,必须慎之又慎,一方面在补偿时应尽量注意保持源语鲜明的民族色彩,体现源语的形式之美。但同时又一定要注意,美是具体的,在一种文化中定义为美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是丑的东西。这种审美上的价值冲突远比语言形式上的损失要严重得多,因为语言形式上的损失,读者至多感受不到愉悦,审美价值可能是零,而审美价值上的冲突则会给读者带来消极影响,审美价值就呈现负数了[6](P246)。因此,在翻译中若仍然固守原文表层意义,企图保留原文审美客体的形象,读者不但难以产生美感,反而容易滋生逆反心理。这时需要译者在翻译补偿时大胆地用目的语的文化审美客体替代源语文化的审美客体,或者减译、或者略而不译只保留所指意义。

雪雁听了,只当是他又受了黛玉的委屈,只得回至屋里。黛玉未醒,将人参交给紫鹃。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7](P541)

Snowgoose assumed that Dai-yu had been upsetting him and continued on her way.When she got back to the Naiad’s House,Dai-yu was still asleep,so she gave the ginseng to Nightingale.

——(Hawk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8](P90)

Hawks在翻译《红楼梦》时采用意译的方法来译人名,但没把紫鹃译成“cuckoo”,因为“cuckoo”一词在英语中有“傻子、怪人、疯子、破坏他人家庭的人”等贬义色彩,而汉语的紫鹃有“乡愁、思乡、相思”等褒义色彩。若在英语中保留原来的形象,显然和汉语“紫鹃”的审美功能相悖,因此Hawks才用了审美功能与汉语“杜鹃”相似的“夜莺”(Nightingale)作为替代意象。

四、结语

本文从语言补偿机制入手,分析了在语言补偿机制下的翻译补偿问题,论证了翻译补偿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审美层面的补偿问题。翻译补偿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翻译补偿的顺利实施依赖于译者对源语与译语的精通与敏感程度,补偿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功能的补偿,取得与原文大致相同的交际效果。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C].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Hervey,S.and I.Higgins.Thinking Translation:A Course in Translation Method:French-English[M].London: Routledge,1992.

[5]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6]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7]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Hawk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1973.

From Language Compensation to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ZHENG Wen,WANG Xian-hao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241000,China)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universal,which not only applies to the biological system but also to language system.Language compensation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nations possible.In light of the langua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theorizes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and focuses on aesthetical compensation in translation.

language compensation;translation compensation;aesthetical compensation

H315.9

A

1009-9735(2010)03-0119-03

2010-04-02

郑纹(1970-),女,安徽濉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及教学。

猜你喜欢
同构补偿汉语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学汉语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解读补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