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的主体自我与阿玛尼原型的融合

2010-08-15 00:42潘思佳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尔夫人雷纳阿尼玛

潘思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红与黑》的主题向来众说纷纭,人们对它的界定也莫衷一是。这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和时代色彩的长篇小说,堪称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但作为一位享有“心理学家,而且只是心理学家”[1]之称的作家,斯丹达尔除了进行政治解剖,还对人性展开了更深刻的关注和洞察。

《红与黑》原著后面的那句英文题词 “To TheHappy Few”或许才是斯丹达尔写作《红与黑》的目的。他通过对于连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提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于连的一生

于连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不幸—幸福—不幸—幸福”的循环的一生:

于连生活在一个惟利是图的外省小城,拥有的是贫贱的出身和低微的地位,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所以这一阶段,于连从外在物质到精神世界都是痛苦,不幸的;

第二阶段中,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与善良、温柔的德·雷纳尔夫人相爱,他在与德·雷纳尔夫人的交往过程中是得到了真实的快乐与幸福感的,而这种幸福感绝不是征服欲的满足;

在这短暂的幸福后,于连只身来到贝尚松神学院与巴黎,在这两个地方,映入眼帘的都是麻木不仁和伪善,尽管于连凭借才华与手段挤入了上层社会,但内心深处,他是抑郁恐慌的;

直到被捕入狱,在那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他才开始进行思考,并第一次那么真切地认清了自己。

造成于连这循环、奇异的一生,并使之不断在幸与不幸中沉浮的,是他独特的性格特性与精神世界。在于连的身上,一直存在着两个人格特性:一个是自我主体本身,另一个是女性化特征明显的阿玛尼原型。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意思是说,当阿尼玛高度集中时,就能让男性变得女性化,容易激动、多愁善感、好嫉妒、爱慕虚荣、犹豫不决等。 ”[2]

于连身上的女性化特征非常显著,他可以说是一个人格分裂者,在潜意识里,他不断尝试将两者融合,完成主体的自我对阿玛尼原型的主宰。

所以他的一生,尤其是对感情生活的追逐,都是试图从女性对象上寻找自己女性化的那一半,让自己在男女关系、社会关系的探索中,形成一个真实美好的自我,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成为少数幸福的人。

二、于连的阿玛尼原型

在于连的身上,女性化虽不是占主导地位,但对其生活与命运的影响却不可忽视。他在《红与黑》中,从以下两个方面突出地显现阿玛尼原型:

1.外貌上的女性化

于连的初次登台亮相便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漂亮、孱弱的小伙子的形象:“他面颊通红,眼睛低垂。他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年轻人,十八九岁,看上去身体相当弱,相貌虽然不够端正,但是很清秀,长着一个鹰钩鼻,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3]

这种外貌上的女性化在德·雷纳尔夫人眼中则演绎成了一位可怜的少女——“这个年轻农民,面色是这样白,眼睛是这么温柔,以至于头脑有点儿富于浪漫色彩的德·雷纳尔夫人首先想到,这可能是一个乔装改扮的女孩子,来求市长先生帮什么忙……”[4]这使得这位“素来对男人的目光感到反感”的美丽少妇产生了同情和温柔。

斯丹达尔在描写于连时几乎不用帅气、高大、英挺这一类正常描写男性的词语,而是常用形容女性的词语来形容于连,比如“温柔”、“漂亮”、“胆怯”、“柔弱”等等。 其中表现得最为直白的是德·雷纳尔夫人的一段心理感受:“仅仅到这时候,她才被于连极不寻常的美貌所打动。他那几乎是女性的容貌,还有他那困窘的神态……”[5]

这些其实都是作者不自觉且不自知附加在于连身上的女性化特征,于连惊人的美貌是那么显著,以至于我们无法忽视。

2.性格上的女性化

于连在《红与黑》中多次哭泣,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于连却是恰恰相反。他的第一次出场就伴随了泪水——“他眼睛里含满了泪水,不过这倒不是因为肉体的痛苦,而是因为失掉了他心爱的那本书”[6];在他初次来到市长家里时,也是“脸色苍白,刚流过眼泪”[7];于连在整本书中的哭泣不少于15次,相对于一个男人,这个数字是多么惊人啊!

伴随着哭泣的,还有他那极度的敏感与多疑[8]:当德·雷纳尔夫人问于连是不是真的懂拉丁文时,极度的敏感让于连认为夫人是在羞辱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力图采取冷淡的态度”[9];当别人有意无意谈论他时,他的 “怀疑再也没有止境了”,“他那颗敏感细腻的心灵”总是以为“别人在打主意戏弄”[10]他;当于连在去神学院前最后一次见德·雷纳尔夫人时,她因为失落而“没有对她的情人的热情作出反应”,导致“性格多疑的于连一瞬间以为她已经把他遗忘”。

其实在于连身上,能表现出这些女性性格特征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像个小女生一样容易幻想,做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等,这些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上的阿玛尼原型都对于连的行为、生活甚至命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给他的幸福之路平添了许多的波折、坎坷。

三、两段恋情的皈依与迷失

一般认为,于连在两场“爱情”中,得到的是一种个人魅力和价值的证明,并非爱情的激动和满足[11]。但在笔者看来,于连对于两场恋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他在德·雷纳尔夫人身上找回了自己,却在德·拉莫尔小姐身上失去了这种皈依——所以在市长家,他体验到了真正的幸福;在巴黎,面对更为美丽的年轻姑娘,他却只有无尽的痛苦与烦闷。

于连一开始接近德·雷纳尔夫人的目的并不单纯,带了明显的征服欲与报复感。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于连在于德·雷纳尔夫人的交往过程中是得到了真实的快乐与幸福感的。这种幸福感绝不是仅仅是征服欲的满足。

在第十二章《征服》中,“于连出乎自己的预料之外,发现自己渴望着再见到她;他忘不了她那只如此好看的手”[12],同时,德·雷纳尔夫人的美丽甚至“在于连的心灵中一下子唤醒了一种他还从来不曾感到过的能力”。在这一刻,于连是完全沉醉了,我们从书中看到,后来面对德·雷纳尔夫人故作的冷冰冰后,他才开始“记起了他在上流社会”,他“感到一阵强烈的恼怒”[13]。

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是可以感受到,于连心里从来没有意识到他对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超越了简单的征服、报复或者功利心的,他不过是在不断用上流社会来欺骗自己,作为一个爱她的幌子,其实他是把自己也蒙骗了,他不知道,“他这种感情是快乐,而不是热情”。

而于连面对德·拉莫尔小姐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他把这场恋情看成一次战斗、一次较量。“他完全没有爱情”[14],同时,他自己分明感觉到,即时在与德·拉莫尔小姐缠绵的时分,也“不是他有时在德·雷纳尔夫人身边得到的那种心灵的陶醉。他的感情里没有一点温柔的成分。他感到的是野心得到满足后的最强烈的幸福。”[15]

两个同样美丽的女子,为什么在于连的心理投射中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阿尼玛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提供了男女之间的交往模式,也就是为于连所选择一个怎样的对象划定了一个潜在的标准”[16]。阿尼玛为男子提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子的形象,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女子很符合他身上的阿尼玛,所以觉得亲切和默契,就像是自己的“另一半”。

于连本身的女性化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也许这就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提供了一个模板:必须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女性——这样才能暗合另一个长久以来不被承认的自己。德·雷纳尔夫人恰是这样一个典型女性的代表,她敏感、情、善良、美丽、爱幻想、容易激动,“这个天真无邪的心灵还没有被任何虚伪的念头所玷污”[17],可以说基本上符合了于连身上的阿尼玛,所以于连最终会真心地爱上她,会觉得和她在一起是幸福。

而德·拉莫尔小姐具有更多的男性特质,称之为“假小子”或许也不为过。她很漂亮,但她比一般的女性更具勇气,更能理智地思考问题,“她的言谈的色彩有点儿太浓,缺乏女性的细腻”,于连甚至认为,“德·拉莫尔小姐在他眼里永远不会是一个女人”。正因为她身上的这种男性特质比较明显,不符合于连突出的女性化,所以才让于连从一开始就以一个非女性的身份看待她,而双方的恋情也成了男人与男人间的竞技游戏。

所以,也就是说,德·雷纳尔夫人更符合于连身上女性化特征的气质,使两人在恋爱交往的过程中,让于连真正感受到了两个“自我”的融合,获得了难得的幸福感。

四、真正的幸福者

于连在押回监狱后,被关进一间专供死囚住的牢房里,在这个阴冷黑暗的房间,他真正看清了自己。于连之前的一切内心自省都是一个铺垫,使其他重新找回了最初的质朴、谦逊与善良,同时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很平静地面对这一切。

这个时候,他对于曾经的恋人也显得格外宽容,他看清了自己对德·拉莫尔小姐的感情的功利性,他看清了自己真正爱着的仍是德·雷纳尔夫人。然而他再也不需要任何一位女性来填补他内心的缺失感,再不需要向任何人寻找“安慰”。在他不知不觉幻想着本可以拥有的美好前景时,他突然说了一句“俏皮话”:“完全不对,先生,三天之内就要上断头台了。”[18]他由衷笑了笑,“确实如此,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两个人……见鬼,有谁曾经想到过这个恶毒的想法呢? ”[19]

那句“完全不对,先生,三天之内就要上断头台了”正是另一个自己与于连的对话,他这才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人的,他也找回了自己一直分辨不清也不愿承认的阿玛尼原型,并把两个分裂的自己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完全的自我。

正是因为只有少数人才意识自己人性中的缺失与分裂,世上才会有那么多不幸者——他们一生忙忙碌碌寻觅、追逐的,不外乎是声色名利。而真正能了解自己内心需求的,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当真是那些“幸福的少数”了。

[1][丹]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第五分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50.

[2][16]论于连的阿玛尼原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1).

[3][4][5][6][7][9][10][12][13][14][15][17][18][19]红与黑.上海译文出版社:18,28,30,18,28,29,302,66,67,323,325,63,464,464.

[8]红与黑:世俗人生的激情 冒险与高贵终结.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4).

[11]《红与黑》中畸变的爱情.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猜你喜欢
尔夫人雷纳阿尼玛
周韶华作品
一分钟的财富
阿尼玛卿,常在于险远
摄影《阿尼玛卿冰川》
缉毒英雄惨死案,35年又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