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市第四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亲身经历。《朱子语类》卷十:‘少看熟读,反覆体验,不必想像计获。’《元史·贾鲁传》:‘至政四年,河决白茅堤……帝甚患之,遣使体验。’”可见,认识过程中的体验是指主体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并通过自身的感悟把握本质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个人通过体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并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它强调从体验者自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并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现象,或者说,通过使受教育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用体验者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育者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受教育者体验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涵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关照和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而非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受众,教师是中心,学生只需要听讲及记好笔记就行。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想象力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指出:“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的学习效率的学生。”也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象必须基于现实,脱离现实的想象只能是幻想、空想。因此,必须使学生掌握大量感性材料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接受访谈时谈道:“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2009年苏州市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开展的暑期“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的“三会”活动,都强调要把人当作全面发展的生命体看待,强调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主动和谐发展。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享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及从他人的实践经验中获取认识。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各种现代化工具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学生更能获得较为深刻的体验和认知,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论来源于生活,因此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情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与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差别也是很大的,为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如在讲解《经济生活》中货币与商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高一学生逐步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并要注意培养高一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到货币产生过程时,可以将课堂变成古代的集市,以区别于现代的超级市场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各种市场。古代商品交换由于商品品种、商品数量及交易场所等各方面的因素,使物物交换变得十分不方便,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从而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培养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掌握知识。
我在“百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起,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尝到鲜味,内心被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实事表明,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可以使用各种电教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这种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能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强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相结合可增加真实感,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使学生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考题中的时事政治试题,以及培养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可以播放一些重大的时事新闻,并利用课堂的时间对部分重大时事联系教材内容进行点评。此外,课堂所使用的材料,尽可能多些图片与视频,如在讲哲学知识时,可以播放一些动画,以动画、图片、视频取代枯燥的文字材料。课堂实践表明,视听化的材料的使用效果较文字材料要好,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记忆也更深刻。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充分使用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进行生活体验,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比如在讲到政府职能的时候,光是教师进行展示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苏州市政府近几年来为苏州市民办了哪些实事。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将自己通过研究性学习所收集的大量的资料,特别是由他们拍摄的照片资料展示出来,使课堂变成了“政府实事成果展”:苏州火车站的改造、苏州轻轨的建设,苏州虎丘地区的改造,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彩船巡游视频等。学生通过对政府性质与职能的研究与亲身体验,会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即从生活中体验,获得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再将认识运用于实践。
[1]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漓江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2]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年第11期,第85-86页.
[3]曹长德主编.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