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复制时代文科学术期刊质量控制浅议

2010-08-15 00:42王绍林
文教资料 2010年18期
关键词:稿源文科刊物

王绍林

(南京师范大学 《文教资料》杂志社,江苏 南京 210097)

一、引言

当前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复制和传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效率,也带动了学术传播与交流的空前活跃和繁荣。然而,在当前学术评价和科研考评体制仍不甚完善的影响下,信息的高度“复制性”也给学术生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学术界,浮躁之风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论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整体写作状态所呈现出的“复制性”特征也分外明显。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成果的 “前沿性”和 “创新性”,甚至带来一系列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事件;另一个方面,也相应地致使文科学术期刊整体表现的“复制性”增强,众多期刊之间呈现出某些“同质化”,对学术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学术成果和学术期刊的生命,质量控制已成为当前文科学术期刊建设和发展中一个常谈常新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文科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含义、标准与侧重点

1.含义

质量控制原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沿用至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就是建立一套与学术期刊所体现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特点相适应的产品质量理论、质量管理方法,从而促进学术期刊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通过对期刊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印刷出版质量分别考量,在选题、约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等具体流程中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期刊的“内在质量”和“表现质量”俱佳的目的。[1]通俗地可以理解为,通过对稿件个体质量和刊物整体质量的多方面控制,达到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提高的目的。

2.标准

首先,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价,大体有两种基本标准系统。一是定性标准,主要遵循4条原则,即政治标准、内容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侧重于学术刊物本身的基本要素,在刊物的编辑过程中易于掌握,对实际编辑工作指导性较大。另一类标准系统是定量标准系统,定量评价标准主要基于文献的布拉德福定律和引文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系列评价标准,侧重于对出版后的学术期刊的统计分析和评价。[2]本文仅对前者进行讨论。

其次,“为使期刊管理工作规范化,促进期刊提高质量和健康发展”,期刊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期刊质量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新闻出版署1994年10月14日颁布了 《期刊年度核验暂行办法》,2001年2月22日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类期刊的出版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严格管理、重在质量的办刊意识,努力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3]

第三,对于文科学术期刊,新闻出版署于1996年7月5日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政治标准6条、业务标准5条、编辑标准6条和出版标准5条,共22条[4],涵盖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达到科学性、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形式上,符合编校标准、装帧适当、印制精美,突出刊物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此标准是期刊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和着力点。

3.侧重点

在当前信息复制时代背景下,学术质量应是当前文科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侧重点。纵观当前文科学术期刊,千刊一面,风格雷同,栏目相似,观点陈旧,内容相近,水平参差,甚而假成果、快餐成果、低水平重复的成果大量充斥学术期刊,在表面繁荣的后面实质是学术的凋零。

因此,在坚持办刊方针、认清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栏目的同时,通过优化稿源、加强审稿和编排来加强稿件学术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努力方向,唯有如此,方能重构文科学术期刊的生命力。

三、文科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1.风格突破“复制性”,彰显办刊特色

1)认清刊物优势,坚持办刊方针

不同的学术期刊,依托不同的办刊背景,必然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办刊特色。在文科学术期刊日渐“同质化”的趋势下,有效的质量控制首先在于要坚持办刊方针,突破期刊风格的“复制性”,彰显办刊特色。

办刊方针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它引导着刊物前进的方向,决定其质量的优劣、品位的高下、受众的多寡等。若某刊物没有明确的办刊方针或方针不正确,或方针正确但得不到有力的贯彻和实施,那么它必然是目标定位模糊、内容五花八门、质量徘徊不前,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因此,对于文科学术期刊,特别是某些综合性文科期刊和高校学报,首先必须打破“文史哲不分家”的旧思维和“期刊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老习惯,要认清自身的优势,细分受众类别,凸显优势专业,树立正确的办刊方针;其次要用方针来指导编辑实践工作,把它全面贯彻落实到选题、组稿、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最后还要通过实践反馈适时地对方针进行检验和修正,以维护期刊灵魂的正确性。这是突破期刊风格的“复制性”、避免突破把刊物办成各类文章“大杂烩”的第一步。

2)塑造刊物骨架,办好特色栏目

栏目是刊物的骨架。如同人靠骨架支撑一样,优秀的刊物必须依靠好的栏目来支撑。所谓好栏目,就是特色鲜明的栏目,它拥有较为固定的作者群,同时也能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一个好的栏目设置,既可以充分发挥其对学术研究的导向功能,又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刊物特色。然而当前很多文科学术期刊例如高校文科学报,因其伴随着高校而成长的背景,在长期形成的高校办学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影响下,其栏目设置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和个性的同质化倾向。甚至各大社会科研单位主办的刊物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因此,对于存在此类问题的文科学术期刊来说,要在同类刊物中凸显特色,就必须在栏目策划上下功夫,首先要依托主办科研单位的优势,改造或重塑具有专业特色或地方特色的好栏目;其次好栏目依赖于好文章,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要勤于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热门话题,勇于涉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敢于刊发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较新颖的专业论文,善于组织具有地方特色,惟我独有,各地皆无的文章。

最后还要注意栏目培育的长期性,只有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策划、实践和坚持,才能逐步提高期刊的品位和质量,逐渐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2.稿件突破“复制性”,提高学术质量

1)扩大优质稿源,优化稿源构成

a.当前文科学术期刊的稿源状况

近年来,某些文科学术期刊在发展中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办刊经费短缺,发行量低,缺乏优质稿源,导致刊物质量平平;另一方面,由于众多行业职称评定的需要,大量主题单一、质量较低、滥竽充数的论文被刊发出来,导致刊物整体质量的进一步下降。

此类稿源主题集中于类似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张爱玲、鲁迅、四大名著、康德哲学、意识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就业、课程建设等等。不如如此,而且论文结构、行文风格、遣词造句等都带有惊人的“复制性”特征,其学术质量可想而知。

b.优化稿源的方法和途径

优化稿源结构、打破稿件“复制性”的可行思路,首先要扩大稿源,变被动为主动,要及时追踪和了解学术界的最新信息和研究动态,围绕着自身的优势专业和特色栏目,有意识地组织选题,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刊物撰稿,从源头上还原学术期刊本身的“创新性”;其次要改变选稿思路,在稿源充足的保障下,稿件遴选宜由通常的“剔除法”改为“择优法”,优中选优,对于上述“复制性”较强的选题单一、内容空洞的稿件,须及时退修或坚决摒弃,还原学术期刊本身的“前沿性”和“学术性”;最后要坚决杜绝“人情稿”,不能为了某些情面而默许和助长此种风气,还原学术期刊本身的“公正性”。

2)加强审稿制度,提高学术质量

a.坚持文科学术期刊正确的政治方向

文科学术期刊是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因此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点政治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期刊科学的价值取向,这是期刊质量控制的内在要求。

在办刊实践中,必须认清期刊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立足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保证学术研究的思想性和开放性;同时也要警惕和摒弃打着学术争鸣的幌子来故弄玄虚、标新立异,甚至为哗众取宠、夺人眼球而不惜歪曲事实的稿件,以保证学术研究的政治性和科学性。二者相辅相成,这是确保期刊质量的根本。

b.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审稿,剔除问题稿件

针对文科学术期刊“复制性”现象较普遍和手法较隐蔽的问题,在扩大稿源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手段辅助审稿,以把问题稿件堵在源头。

期刊编辑对所有来稿和约稿初审时,须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专业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以及专门的论文检测系统如“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http://check.cnki.net)或“我的论文通行证”(http://www.paperpass.org)进行“查重”,即对论文的“复制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首先,编辑通过检索此类学术资料数据库来核查是否已有与所审稿件内容雷同或类似的科研成果。通过制定合理的查询规则,加大查询力度、扩大查询范围,很容易对稿件的“复制性”进行定性的判断;其次,通过专门的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则能定量地分析稿件的“雷同”程度,从而对稿件的质量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和判断。上述检查措施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大多数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把大多问题稿件堵在编辑工作流程的源头。

c.加强人工初审和专家外审,紧抓学术质量

技术手段能排除大多问题稿件,然而技术不是万能的。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上目前已开始流传利用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本身的局限性来应对抄袭检测的方法,包括改写、翻译和取巧等,比如,“每句话变变句式,换换说法,加一些解释性的扩充,略作增删,最后把这些部分组织到一起”或者把“一篇拼凑的英文论文”再“翻译成中文”或通过改变理工科实验的数据和图表等。[5]

针对此类新情况,一方面,必须加强抄袭系统的本身的严谨性,通过更复杂的规则,对检测功能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在稿源尚未充足,暂时不能“优中选优”时,必须加强人工审稿,不迷信软件,对通过论文抄袭系统检测的稿件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紧抓学术质量,通过编辑的初审和专家的外审,把观点陈旧、结构相似、内容趋同、“复制”特征特别明显、学术价值不高的稿件直接手动剔除,才是应对此类行为釜底抽薪的有效手段。

3.编排和装帧突破“复制性”,提升外在品质

1)优化篇幅结构,调整刊期频率

关于期刊稿件编排流程本身的质量控制,阐述颇多,兹不赘言。此处所言编排,重点在学术繁荣的背后强调“返璞归真”。目前某些文科学术期刊,在办刊经费不足的压力下,迫于无奈,通过增加刊物页码,压缩稿件篇幅,增加稿件数量的方法来维持,这必然影响到学术论文的质量。笔者建议“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众多期刊“文短篇多”的“复制性”特征,适当削减所刊发的论文的篇数,增加单篇论文的篇幅和页码,同时适当调低出刊的频率,改变“论文生产线”的面目,还学术期刊自身的特性,这对于减少重复性稿件、提高稿件和期刊整体水准将大有裨益。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坚持季刊出版,每期精编细作,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术品质。

2)改版整体设计,提高装帧水平

相对于学术期刊所承载的学术性,其外在形象似乎并不那么重要。然而在日益重视书刊装帧设计的今天,多数文科学术期刊依然固守着十几年前的“白皮书”面貌,很少随着时代而变化,各类期刊的版式雷同,装帧相似,特色不鲜明,多少让读者感觉到有点遗憾。固然有少数期刊因办刊条件有限,经费缺口较大,不得不简单从事,但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优秀期刊仍疏于装帧就应转变观念了。信息时代的学术期刊要改变“千刊一面”的“复制性”,必须改版整体设计,“内外兼修”,从内文版式到封面设计每个细节都应关注,装帧设计要力求体现期刊的学术性、特色性和高品质。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直重视装帧,其稳重厚实、简洁大气的装帧风格不仅得到了读者的喜爱,亦得到江苏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其外在的品位和整体质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文科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含义、标准与侧重点的阐述,提出在办刊风格和特色、稿件来源和质量、编排手法和装帧上对“复制性”分别加以控制,以求得突破,才能有效地提升文科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在信息复制时代的大背景下,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下定决心、摆正心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进步和胜利、维护学术的圣洁和尊严。

[1]黄蓉,朱晓文,刘培一.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出版广角[J].2008,(5).

[2]杨岭雪.论图书馆学学术刊物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2000,(3).

[3]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EB/OL].http://www.gapp.gov.cn/cms/html/ 21/399/200601/447443.html.

[4]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EB/OL].http://www. 51falv.net/lawInfo/2008-4-3/137734.shtml.

[5]如何躲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三大方法[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8b05efe910ef12d2af 9e736.html.

猜你喜欢
稿源文科刊物
刊物贺词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系列刊物介绍
豆文科作品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孙文科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
我最喜欢的刊物
创办中文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