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茂勇
(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诸如文体特点不清、内容空泛不实、偏题离题等。我们在讲评时面面俱到地解决问题,可往往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些作文中的顽疾,我认为应该先作系统的会诊,然后对症下药,逐个击破。
随着高考作文对文体的松绑,一方面,学生不必拘泥于一两种文体去写作,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尽情发挥,充分展示写作才能,另一方面,学生也逐渐看淡了文体,不重文体形式,从而对所写作文缺少一个清晰的文体概念,再加之时下散文写作的泛化,更模糊了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文体。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出现文体不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其了。
“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倪思活强调文体的重要性,文章若不讲体制,即使文采出众也难以掩盖其中的硬伤。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规定:一类文,符合文体要求,即凡是文体特征鲜明的;二类文,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即文体特征明显;三类文,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尚能辨出文体类型的;四类文,不符合文体要求,即文体不清的。
由此,文体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如何解决文体不清的问题呢?我们首先必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重视文体特点,树立文体意识;其次进一步讲清各种文体特点;最后进行强化文体方面的专题训练。
我们不妨尝试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明确文体特点。教师花两节课时给学生讲清高考中常用的一些文体特点,特别注意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区别。高考比较青睐后者,它包容着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更能显示考生深厚的文化功底。可着重指导记叙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第二步:进行文体训练。教师命题作文,可以提供几种常用的文体让学生选择,学生写好之后标明所选文体。这可以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学会选用合适的文体。
第三步:批改与点评。教师可侧重文体形式去批改,也可让学生对照文体特征去互评。然后教师选择文体特征鲜明的范文和文体不清的例文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不能贪快图便。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学生课后及时总结自己的文体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就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此外,教师还可以对那些出现严重文体不清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进行后续训练。这样才能基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出现。
而且,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文体方面进行创新,这样更能让他们脱颖而出。
学生写议论文常常泛泛而谈,空说道理,缺少材料佐证,不懂得举例分析;或者举例子只会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缺乏典型性;或者是自己生造一些例子,缺乏真实性;或者举例喜欢用屈原、司马迁、苏轼、张海迪之类的陈旧例子,而无新鲜见解,让人生厌。而写记叙文则是“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没有生动感人的情节描写。具体体现为,写人手法单一,举例平平,人物形象不够饱满;记事内容冗长,而无新颖事例。
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学生平时的积累不足。学生有限的生活阅历束缚了他们的发挥,加之他们不能从阅读中去积累素材,获得间接的经验,很多事例只是在凭空想象,缺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不能打动读者。
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成就美,在于它能使外在的形体“生色”,给人以美感。实际上作文如做人,内容充实才美。
要求内容充实,需要做到哪些方面呢?
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创作者来看,他们大多数是饱读诗书,阅读面非常广泛,他们开出的书目远远超出一般中学生的规定阅读篇目。因此,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很重要,这样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2010年江苏高考“古文奇才”王云飞的《绿色生活》通篇古文,而且古字很多,专家评价很高。且不管这种写法是否值得借鉴,但能获得专家的推崇,一个重要原因是展示出了深厚的古文修养。王云飞熟读《史记》和《尚书》等,《儒林外史》更是翻阅多次。
此外,学生之所以在高考过程中大量虚构情节,是因为缺乏对生活深刻细致的了解,从而在具体写作时造成内容的不实和感情的做作。
文学起源于生活,因此写好文章还必须留意生活。学生虽然没有时间周游世界,但是可以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比如上学路上的挤公交,细心观察人们是怎么挤的,不同的人衣着神情语言怎样,诸如此类都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片花瓣诉人情”的艺术效果也是源于细心观察生活。内容充实,并非材料堆砌,还应体现主题,讲究详略得当。
高考作文,其艰难性不言而喻。它要求学生既要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审题立意,谋局布篇,又要写出相对出色的文章。
就拿2009年江苏高考的命题作文《品味时尚》来说,很多学生因不能准确把握时尚含义,在内容上选择了不是时尚的定义范围,造成偏题。另外,即使文章选对了符合时尚的内容,也要注意切题。
学生在写作时大多数能做到点题,但是有一部分人不会切题或者写作流于形式,导致效果不佳。所以切题应该讲究策略,做到切题有力。
好文章讲究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切题也应做到“切面广”,即多次点题。
1.开头切题,先声夺人。如果没有构思出很好的开头,不妨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比如有考生在《把握诚信》作文中,这样写道:“诚信是什么?在我看来,诚信是一种无畏的敢于说真话的勇气,诚信是一份高尚的勇于负责的纯真,诚信是伟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闪亮点,诚信是人生财富那最瑰丽的明珠。我们应该把握住诚信背囊,不能抛弃它。”这样的开头既很好地引起了下文论述的内容,又快速地起到了点题作用。
2.文中切题,稳中求胜。在写作过程中,也应注意切题。议论文可以用论点及时扣题。例如有学生在写《必修课》时,设计这样的分论点:“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必修课”,“坚忍顽强是人生的必修课”,“乐观积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些论点都能很好地切合题意。记叙文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点题的句子。比如写《挫折》这篇文章时,可以穿插对挫折的理解、感受等。
3.结尾点题,升华主旨。作家陈启文的《天子坟》开头这样写道:“我早已知道,在那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结尾说:“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文章写到收尾时,水到渠成地点题,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能发挥升华主题的作用,在结构上还构成首尾呼应,可谓一举多得。
点题除了“切面广”之外,还要注意“切点准”。这需要建立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然后一针见血地切题。材料作文先准确归纳材料的中心意思,话题作文先准确区分话题范围,命题作文先要弄清题目的内涵外延,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画出作文中点题的句子,让他们逐渐树立点题意识。并且理清点题句和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点题由形式走向内容,从量变走向质变。
大凡优秀作文虽无固定的模式,但却有相似之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结构于文章正如图纸于建筑,看似无形,实则隐含其中,必不可少。擅驾驭文章的学生,能将文章之经纬了然于心,做到下笔如有神,而写作水平一般的人,便需要好好谋划,三思而后“作”,这样才能写出结构相对清晰的文章。
学生习作结构方面出现的症状——要么缺乏一个清晰的思路,信笔由疆,表面洋洋洒洒,实际思维混乱;要么材料堆砌,简单罗列,缺少必要论述,造成逻辑不清;要么段落划分过少,拖沓冗长,层次不清,看起来十分费力。这些问题会大大削弱文章的表现力,甚至成为致命的硬伤。
那么怎样让学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呢?
1.养成列提纲的习惯。高考过程中时间紧迫,完全打草稿不太现实,而不打草稿往往在结构上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学会列提纲。它主要包括确定题目、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安排,其中结构安排是重点。
结构上首先要精心策划开头和结尾,做到相呼照应。其次,中间安排材料,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其次要确定内容详略和材料层次关系,等等。
2.加强材料组织能力。记叙类文章在叙述上要避免随意性和“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要注意扣住中心思想展开。论述类的文章要学会提炼材料观点,选择符合论点的典型材料。另外还应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紧密。
3.创新结构模式。立足传统的文章结构基础上,还要敢于采用新颖的结构,这样才能更胜一筹。比如,片段组合结构。它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组成,但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例如,一考生写《怀想天空》时,把三个相对独立的片段:一个人的天空(写丛飞)、三个人的天空(写父母呵护孩子)、一群人的天空(“微尘”爱心团体),巧妙地用“爱”串联起来,做到了构思新颖。另外还有像镜头放映结构、网页浏览结构、日记连载结构等。
当然,结构还应根据不同文体来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将适得其反。总之,文字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构特色决定一流文章。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需要下足苦功,认清学生的写作现状,在实践过程中想出良方,让学生的作文绽放光彩。
[1]孔庆东主编.作文树·高中生就这样写满分作文.语文出版社,2007.11.
[2]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语文报社,2005,(5).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4]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5]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说明.江苏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