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玲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样,它赋予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内涵,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教育观念、目标设定、教育机制、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具体来说,在教育理念方面,构建理性化的教育新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与时俱进、讲求实效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设定方面,坚持能力培育与人格塑造相统一的理念,使大学生“成仁成才”;在教育机制方面,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原则,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意识养成;在教育方法方面,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文化引领和内涵承载等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事关教育指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内容设计和选择上,“既要注重内容在空间上的拓展,又要加强其自身要素的优化;既要注意内容结构内部要素的相对独立,又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渐进性和层次性”[1]。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管道,为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政策、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形势政策事关中国社会发展的国内外政治实践和境况,爱国主义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觉认同,这些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世界观决定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和观点方法。每个心智正常的大学生都可以形成世界观,但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将其内化于精神深入。正确的人生观是有关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观念。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把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价值标志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观则是对价值的看法和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未来人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观和奉献精神。
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中不断规范个体行为,形成社会秩序。道德和法律是控制行为的规则和行动规范,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接受并自觉遵守的规范。道德教化可以培养大学生自我约束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规范行为举止。法律是现代控制社会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正义和理性的精神,每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是遵法守纪的好公民。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养其法治主义意识,有利于他们行为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也就是说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和谐个性是指个人的个性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化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建立起和谐个性关涉到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构建大学生和谐个性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干扰、随机访谈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塑型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状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未来目标设定、职业规划、职业设计等教育,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预期,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与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由多种教育资源组合的系统。因此,能否有效地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想是人类精神的精华,是人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理论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对待。为此,思想政治课程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良好的社会生活态度,以便指导其当下和未来的行动。
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人,都是生活、生存于实践中的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把课堂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社会实践形式。例如,利用假期和国家公共庆典节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红色资源是党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2]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蕴含的党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等,努力培养实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养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中不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情怀、“和而不同”的和谐原则、“见利思义”的义利精神、“言而有信”的诚信伦理,等等。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着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资源,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发掘和利用这些瑰宝,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垫实基础。
网络是融文本、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符号系统,它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主动占领网络高地,尽力抑制其负面效应,积极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便捷性,以及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合的限制等优势,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直达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触及其思想深处,取得实效。
[1]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2.
[2]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2009.1.
[3]吴丹.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