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华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 宜兴 214206)
浅谈德育生活化模式下的德育新模式
张祖华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 宜兴 214206)
德育生活化模式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依据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的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择业领域讲择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
德育生活化模式;德育内容;模块
传统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大而空的感觉,我们的德育目标大而无当,我们把学生当作圣人来培养,脱离实际,缺乏层次性,以致于德育实效性不高。德育生活化为大学德育的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按照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大学德育内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德育是自己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及适应社会的需要。
德育生活化模式主要是指德育要以生活为载体,教育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需要,让大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其本质是“做人”,在内容上以“修养”为核心。德育生活化模式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道德主体在实际的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学习生活与思想体验中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它通过道德生活思维的运动形式,将当代道德价值观念贯穿于生活运动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考道德事件,提高德育效果。德育生活化模式在方法论上强调要以生活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德育生活的渗透功能,即德育生活化模式的要旨在于,在大学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感知、体认和思考,在大学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教育。德育生活化模式的立足点是教育与生活需要有机统一[1]。
德育生活化模式认为,生活过程与德育过程是有机统一的过程。每个人道德品德的形成都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的认同,德育并不是离现实很远,它就是生活本身。
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成长过程为大学德育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的路径。因为德育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德育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而个体的生活与其成长是相统一的,与他人、社会生活也是相联系的,因此,德育内容只有遵循个体生活成长的轨迹,德育内容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应该沿着大学生的生活成长轨迹建构德育内容的新模块:跨入大学校门讲学习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涉入职业领域讲职业道德、进入恋爱季节讲恋爱道德、走入婚姻家庭讲家庭美德。这五个模块是大学生一生的对照,可亲、可近、可实。
2.1 模块一:学习道德教育
大学新生,告别中学时代,跨入大学大门,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从此开始。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也是大学生活的首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而培育良好的学习道德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保证。
2.1.1 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学习动力 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智不达”。这里的“志”就是理想信念,大学生要树立好自己的理想,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有助于践行学习道德的动力。
2.1.2 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是大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基础。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成就要以为人民服务的贡献来衡量,而不能以个人所得回报的大小来衡量,要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1.3 优化学习习惯,严明学习纪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科学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是个体道德的外部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其一旦养成,个体就能按照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程序进行。德育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现代以班集体为主要形式的授课制下,学习纪律的约束是维系人们高效学习和保证学习计划完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模块二:人际道德教育
四年大学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简化版。因此,要处理好大学期间的人际关系,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处理好大学期间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2.1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就是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一个人无论家庭出身、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如何,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既不能自惭形秽,也不能高高在上,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平等待人,才会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2.2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也是深化友谊的保证。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心诚意切,言行合一,才会引起感情上的共振,彼此才会友好相处,这是信用原则的重要表现。轻许诺言,失信于人,会给人一种不信任感,也是人际交往大忌。
2.2.3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受到别人误解甚至责难时,要能驾驭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常生活中,磕磕碰碰的小事在所难免,对非原则性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过分看重对方的短处,学会宽容,求同存异。
2.3 模块三:择业道德教育
大学毕业,进入择业领域,这一阶段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择业道德教育。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是正常之事,只有持之以恒最后才会成功。因此,在择业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这一人生重要课题,做出理智、正确的选择。
2.3.1 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要充分认识职业对于个人、社会的重要作用,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资的多寡、环境的优劣,更要考虑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鼓励学生确立以事业为重、义利并重的择业原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最大才能,有利于事业发展为最大考量。对那些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要优先考虑,要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
2.3.2 提高择业心理承受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求职失败在所难免,不能期望每次都成功,要对出现的择业挫折做好心理准备,要用冷静、坦然的态度对待择业挫折,客观地分析自身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应把择业看做是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择业发展自己,完善自我。
2.3.3 敢于挑战,勇于创业 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敢作敢为的青年先锋。大学生要有自主创业的打算,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确定合理的规划与定位,坚定信心,正视现实,抓住机遇,勇于创业,在市场大潮中奋力拼搏,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2.4 模块四:恋爱道德教育
大学生正值妙龄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2.4.1 尊重人格平等 恋爱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爱与被爱、接受爱与拒绝爱的权利,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束缚、强迫对方,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4.2 自觉承担责任 自愿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就是要自觉地担当责任。担当责任,不是单纯的我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见诸于平常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2.4.3 文明相亲相爱 恋人在公共场所,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公德,不能影响他人生活,恋人独处也要讲究文明道德。遵守恋爱道德,就是要在平常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庇护,爱情也不会长久。
2.5 模块五:家庭美德教育
事业成功,往往与美满婚姻密切相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方面作用巨大。
2.5.1 尊老爱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父慈子孝的国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是世代相传的道德格言。父母是生我养我的人,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在他们未成年之前,需要得到成年人物质、精神上的照顾与培育。当代大学生要践行尊老爱幼,做尊老爱幼的楷模。
2.5.2 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中国历来用“相敬如宾”、“琴瑟和谐”、“比翼鸟”、“连理枝”等美丽的言辞来赞誉夫妻关系。在封建社会,遵从“三从四德”陈腐道德信条,夫为妻纲,妻子对丈夫绝对依从,严重伤害了妇女的身心。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互助互让。
2.5.3 邻里团结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处理得好,可互为助手,互为依靠。邻里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让互谅,互帮互助,宽以待人,团结友爱。要尊重邻里的人格、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邻里之间长期相处,难免会产生误会和矛盾,要本着互谅互让原则,通情达理,宽以待人,这样才能化解矛盾纠纷,增进邻里感情。
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为大学德育内容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即五个模块的德育内容,这五个模块之间不是单线式的相互割裂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的。当然,这五个模块并未穷尽所有的大学德育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对大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个人品德、公共道德教育[5]。这五个模块的德育内容虽好,但要收到好的效果,还需变革德育方法。
3.1 树立开放意识,坚持学校与社会德育相结合
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走出象牙塔,要求从时间和空间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重视生活事件的德育价值。大学德育必须将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德育优势组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学校主动协调家庭力量,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因素,树立德育的全员意识,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的合力。同时,大学德育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方式,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加强社会场馆建设,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3.2 优化校园环境,坚持课堂与校园德育相结合
学校德育要主动变室内德育为室外德育,变灌输德育为体验德育。作为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教育环境,更是以其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的特点和优势,对受体产生深刻影响。学生沐浴在优化环境中,无意识心理必然得到净化与升华。因此,学校要坚持环境育人,优化校园环境,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园环境、景点、雕塑、花草树木、宣传橱窗、标语牌及学校标志等要有浓郁的学校特色;校训、理念、校风、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愿景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染和精神启迪。
3.3 规范日常行为,坚持道德修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规范日常行为,使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大学生的所感、所见与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相一致。要在生活中倡导使命感、责任感,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到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上,引导到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上,形成为国家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价值观念,让个人体会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感受到国家兴亡的责任。
德育教育离不开真实的生活。仅仅上几堂设计好的课是不行的,因为它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还很远。“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因此,我们的德育就必须遵循生活化的逻辑[6]。
[1] 文艺文.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J].道德与文明,2006(1):45.
[2] 姜莉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3.
[3] 李 虹.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8.
[4] 吕耀怀.道德榜样三要素及其局限[J].道德与文明,2008(2):26.
[5] 廖小平.个人品德建设:道德建设的个体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8(2):25.
[6] 王燕晓.中国社会转型期德育无效性问题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6.
NewM odel of College M oral Education from the L ife Perspective
ZHANG Zuhua
(D epartm ent of Foundation Courses,W uxi Institute of A rts&Technology,Yixing 214206,China)
The life m ode of m oral education and the students′grow ing tracks suggest that the college m oral education consist of the follow ing m odules:hard w orking on entering college,balanced socializing in college life,professional ethics w hen choosing a job,love m orals w hile in love,and fam ily virtues af2 ter m arriage.
life m ode of m oral education;contents of m oral education;m odule
D648
A
1671-7880(2010)04-0004-03
2010-05-20
2009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SGSY2009YB165);2009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科学发展观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研究》,2010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浅论高校德育中隐性德育的开发》阶段性成果
张祖华(1968— ),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