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华 刘海兵 刘栖如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腔鼻窦最常见的慢性病,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成熟,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根治得以实现。现在将2004~2009年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1],选择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1岁,病程多在半年以上,长者达10年多,经历过2~7次鼻息肉摘除术15人。全部患者术前了解鼻窦情况,均行鼻窦冠状位加横断轴位CT扫描,了解术腔病变的情况和结构的变化。
1.2 方法 手术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鼻内镜下先辨认有否残留或息肉样变的中鼻甲,有息肉取部分活检,然后以电动切割器清除,伴发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此时鼻腔足够通畅,得到类似正常轮廓的中鼻道,再依次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切除筛泡,开放筛窦,电动切割器清除筛窦内息肉及增生组织,结合鼻窦CT开放额窦及蝶窦。手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术后鼻腔常规填塞明胶海绵及膨胀止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
1.3 手术后鼻腔的处理 48 h后抽出鼻腔填塞物,抽出填塞物第2天开始处理术腔,1周内主要收缩鼻腔、吸净分泌物和积血、生理盐水冲洗术腔,暂不处理窦腔。出院前,在鼻内镜下作一次彻底的术腔清理和冲洗,术后1月每周复诊2次,1月后每2周复诊1次,3月后每1月复诊1次,每次鼻内镜下清理鼻腔鼻窦,清理增生肉芽、囊泡、水肿粘膜及复发性息肉,分离粘连。
1.4 术后抗感染药物 常规剂量静脉输注抗生素3 d再口服抗生素1周左右,同时予以抗变态反应、抗炎、抗水肿药物一周,局部类固醇激素3个月以上,粘液促排剂3个月。术后跟踪治疗约6个月~4年。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1]。45例中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手术治愈32例,治愈率71.1%,病变清除欠彻底,症状好转10例,好转率22.2%,无效3例占6.67%,无效者为70岁以上患者。
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多在鼻通气极差或头昏明显内科治疗无效方才就诊,病程长、病情重,给修正手术带来诸多困难,鼻内镜手术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失血量,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本组老年人术后换药次数多,创腔上皮化时间延长,术后恢复慢,合并糖尿病者尤为明显。术后并发症包括眼睑肿胀淤血、鼻腔粘连、术后流脓时间长,定期复查在鼻内镜下可完全分离粘连带,鼻负压置换治疗后症状好转,此组患者术前一定做好充分准备,熟悉解剖结构,熟练操作,术后加强换药及积极随访,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少部分病例无论采用鼻内镜手术加药物治疗均无效,考虑慢性增生性鼻窦炎可能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
鼻内镜鼻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术,因鼻内窥镜视野清楚,手术彻底,损伤小,痛苦少,对老年患者来讲优于传统鼻息肉摘除术的手术治疗,鼻息肉病变首次根治性治疗也是预防老年鼻息肉病的关键。本组患者与唐隽等[2]报道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治愈率77.1%相似,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平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唐隽,等.老年病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