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利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关于艺术作用的一点探讨
◆皇甫利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创作与社会紧密联系,艺术家担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是艺术家的责任。让更多的人通过艺术了解社会,教育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是艺术的主要作用。
艺术家 艺术作品 审美 引导 时代
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没有脱离与社会的关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远古时期,人们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记录生产和生活的片段、寄托人们的愿望,艺术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艺术可以表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过去几种简单的艺术形式很难再表现当今丰富的生活,所以,艺术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那么,这种丰富是完全建立在生产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艺术也会作用于社会,这种作用主要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三者有时融为一体,但有时也会以一种作用为主。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开拓一切有益的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反过来,阻碍艺术的功能性,将不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
艺术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往往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认识到它们所描写的时代和地区的生活情景,和人物形象,从而扩大我们的生活视野。比如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岩画了解那时人们狩猎的场面,从老舍的作品中,可以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等等。艺术的认识作用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应该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剧,很多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平凡的世界》反映了八十年代农民的生活场景;电视剧《士兵突击》反映了当今部队的生活。这些都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它们均取材于生活,真实的再现了一个年代,一群人的生活让人看了觉得很自然,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同时它们又高于生活,不仅再现生活,其中还表达了我们社会的总体价值观,表达了作者的愿望。相反,一件歪曲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品,只能引导人错误的认识生活。那样的作品是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也不会被人所接受。
认识的作用又以艺术作品中形象的生动为条件。能够准确的,细致的表达出形象的特点,这取决于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巧。当然更主要的是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提取那些有代表性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区特点的生动的形象,并且运用一种形式,如绘画、音乐、电影来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应该具有高超的艺术性。人们通过认识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可以提高对普通实际生活的认识能力,这也就是艺术认识作用的目的。电影《少林寺》上映以后,很多年轻人都去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甚至在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洋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河南要一睹嵩山真面目。少林寺由此而名扬海内外。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开始研究中国功夫。这就是艺术的认识作用。
艺术家正确的观点体现在作品中,对观者具有教育作用。艺术家总是通过他对生活的看法和评价,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揭示出生活的意义。好的艺术作品在帮助欣赏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在教育者欣赏者对人、对生活采取正确的看法和态度。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激励着人们勇于面对生活,永不放弃对生活的勇气。这就是高超之处,它可以教育人,鼓舞人。
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建立在正确反映生活的基础上。如果艺术家对生活的看法不符合实际,那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起到破坏作用。冷战时期,一些互相敌对的国家为了彼此利益,创作的艺术品带有明显的诋毁对方形象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艺术家把创作当作个人精神的表现,表现个人主观随意性。这些作品不易被欣赏者所接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够把艺术家自己同社会、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
现实生活本身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中有美丑、明暗之分,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能够反映这两个方面,歌颂美好的、暴露鞭挞丑恶的。这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社会的主旋律就是这样。优秀的艺术家,本身应该能够判断出美丑,这是基本素质,如果一个艺术家连美丑都不分,那他还会怎样引导大众去判断美丑。
在各种艺术门类中,有的门类具有讽刺性,如相声、漫画等。艺术家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暴露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并且以艺术形式进行讽刺和鞭挞,以引起社会的注意,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在每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品,这其中很多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赵本山的《卖拐》就反映了当下一些人靠坑蒙拐骗谋取不义之财,小品具有讽刺意义。
另外,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往往不是为从中获得教育,而是抱着娱乐、消遣、休息的目的。要使艺术作品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必须“寓教于乐”才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两者融合的很好的作品,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记忆,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长久的影响。
由于艺术的种类很多,欣赏的人群也有所不同,比如,二人转本身就是源于农村的一种曲艺形式,这种形式在民间被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所以,它反映的很多事情都是取材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紧密联系的;京剧,是国粹,过去是上流社会的一种文艺形式,所以,很多故事内容都取材于上流阶层的生活。因此,可以说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各自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能要求它们互相替代。
没有美就没有艺术。艺术能唤起人的美感。因此,艺术具有审美作用。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艺术形象,并告诉人们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性情,增强人们对美丑的判断力,这就是艺术的审美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真善美的结合。去掉真善,就没有美可言;同样,去掉了美,就失去艺术的感染力。美好的东西永远和真实、善良联系在一起。《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体现了在沙皇统治下,穷苦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场景,真是的再现了人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在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下,作品具有了感染力,具有了美感,是一件优秀的作品。
艺术的审美作用,在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也许有些作品的认识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有些作品审美作用则比较突出。那么,怎样权衡这两者的关系呢?这在于艺术家的把握,根据不同的需要,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多种功能性,是艺术家的职责。
很多艺术家都要通过作品来宣传自己的理想和审美观念,来影响人、改造人。所以,不论有意还是无意,艺术作品总是会起到巩固或者破坏社会经济基础的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是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紧紧把握人类发展的大方向,朝着光明的、美好的方向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这样的艺术家也同样会被人们所记住、所崇敬。
[1]孙美兰.艺术概论.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