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谢丽华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52)
高职院校图书流通管理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支柱之一,其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的。而图书馆流通部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窗口,创新不仅要考虑到现代网络技术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应用,而且更应考虑的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进步所导致的广大读者对图书流通功能需求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组织网络化和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经济活动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图书流通管理创新的目标应是充分认识图书流通系统结构的内在联系和网络化环境下系统运动的规律,准确把握图书流通系统优化控制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现其最佳控制的过程,达到图书流通管理的科学化,并最终使图书流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与整个学校发展保持一种紧密联系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只有这样,图书流通才能在未来学校的发展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是管理创新的主体。管理创新是由人来进行的,没有立志于创新的人,就没有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也就没有管理创新和管理革命本身。高职院校图书流通部的管理人员是管理的核心。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培养知识型的管理人员,用“人本管理”的理念指导管理人员的服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管理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图书流通管理创新的主体“人”,即流通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确立发展型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学校的协调发展,使读者和工作人员双方得到自我更新和提高。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作用和重视工作人员本身的发展,强调运用权变管理思想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以柔性管理方式取代目标管理中的硬性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要将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图书流通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人本管理的创新。
2.图书馆流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现代图书流通将是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功能知识服务场所。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被广泛采用,使图书馆在信息处理、信息存贮、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算机将成为现代图书流通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就对流通部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知识与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以缩短信息处理的时间,使文献信息尽快发挥效益。懂得常用的联机专题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懂得图书馆的联机目录查询,能利用远程登陆检索其他图书馆目录。熟悉图书流通中的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熟悉馆藏文献资源,并为读者进行咨询服务,辅导读者独立运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要有熟练的文献查找能力,在流通借阅活动中能快、准、精、新地为读者找书,为书找人,对新入库和读者归还的图书要及时上架,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促进信息功能的发挥和需求的满足。构建“学习是工作、工作是学习”的观念,使之扎根于每个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的思想深处,成为图书流通管理人员自我管理的向导。将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的知识再教育问题、人性化问题,作为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的终身教育的重要课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提高,达到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3.图书馆员的角色要向多元化发展。
图书流通管理人员是知识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有情有意的知识载体,对读者利用图书资源起到转化、主导的作用。读者到图书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难免无处着手,无所适从,也就不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这时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就要担当起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在其所服务和熟悉的学科领域,引导读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索信息,解答有关信息利用、信息开发、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等问题。在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铺路架桥,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读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图书流通部是一个集查、借、阅、藏、咨多功能的阅览大厅,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会使读者产生操作上的困难。这时,图书流通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担当信息用户的培训员,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的方法。图书流通管理人员还应该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图书馆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可以对其管理的图书及信息进行选择、归类、整理、加工,使信息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采集符合本校读者需求的网上信息资源,通过本馆的网上平台为广大读者及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图书管理人员虽没有科研人员那样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却拥有丰富的文献检索知识,熟悉各种检索工具,当他们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之后,通过现代化的检索手段,完全可以为科研人员排除各种“信息垃圾”,成为科研的信息导航员。
高职院校图书流通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使图书流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开架借阅过程中,流通部服务更突出地体现在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借阅环境、读者行为等等的服务性管理中。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应从图书管理创新的目的出发,围绕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及本馆的情况,努力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及利用,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馆藏信息的利用与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图书流通部门除提供日常的图书外借服务外,还应利用加工整理的文献和其他信息,开展宣传报道服务,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馆藏,更好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在做好图书流通基本的服务的同时,针对本校重点课程及科研课题、读者的特定要求,开展定题服务、专题服务。将现实馆藏中一次文献中有关知识提炼出来,形成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根据本校教学改革、专业设定情况及学科特点,编制各种专题资料、汇编、文摘和目录索引。建立有关资料的数据库或系统档案,编写综述、专题分析、动态进展、预测等动态性科研资料。转换文献载体形式,对原始文献进行复印、缩微、变成机读型资料。将网络中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综合,并使之转为有序,形成各专题崭新的网络信息库,保存在本馆网络上供广大读者查询,也可补充馆藏的不足。
2.服务内容的创新。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在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的同时,流通书库要以开架的形式向读者开放,为读者提供宽敞舒适的室内阅览环境。图书流通管理人员不能只限于借还、上架及整理等工作,还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观念,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摆正自己与读者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位置。虽然开架借阅与闭架借阅所提供服务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服务质量评定标准是一致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的服务为多元的服务,让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计算机流通系统查询自己所借阅图书的册数、限还时间以及网上续借。读者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向图书流通管理人员进行咨询,并由图书流通管理人员进行解答。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了解流通部新书的动态,对于流通频繁的图书可在网上自行预约。流通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熟悉本馆藏书,在不能为读者提供想要的图书时,一定要为读者提供与其相关的图书资料。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现有馆藏图书进行优质服务,为学校的科研及特定读者提供特色的、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
3.更新馆藏结构。
高职院校图书流通部的藏书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随着文献载体非纸化、信息记录电子化、文献传输网络化,文献的载体形式也由传统的印刷型扩展为电子型和网络型,藏书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馆藏也将以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这就对馆藏的结构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优化藏书结构,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流通部工作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馆藏作保证。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及办学特色,通过对流通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在学科上的分布规律,筛选出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品种,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对于馆中已有的复本率低、利用程度高的图书要及时进行二次补充。而对于馆藏中一些质量不高的呆书、残书,知识老化、复本率高的图书进行定期剔除,从而保证藏书的利用活力。藏书结构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在明显缩短、加快,藏书的增长与书库有限空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应随读者需求的改变而不断进行调整。根据图书流通统计对馆藏结构进行评价及调整,提高藏书质量,并使其结构合理,从而使藏书建设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所拥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和存取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应从实际出发,适当扩大电子版文献的采集。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上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只有合理地配置,才能使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合二为一,相互信赖、相互补充,使藏书结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和复本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4.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图书流通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了质的变化,不但使传统服务深入到信息知识层面,而且使服务的对象扩展到了一切需要信息支持的人。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要实现满意服务,就要在服务观念上大胆创新,突破单一的服务格局和僵化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其多元化服务功能,确立社会信息服务的思想和意识,以实现信息服务创新。高职院校图书流通部实行开架借阅后,流通工作人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图书流通部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其它图书馆共享资源。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各类数据库的建设,逐步向知识库和思想库方面发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和读者个性服务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要力求将知识导航作为为读者服务的核心。随着读者能够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能力的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图书流通还必须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开发、整合、处理,建立虚拟馆藏。链接优秀网站,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广的空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加快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各种记录内容的数据库(如题录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和各种存储介质的数据库(如光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建立一个涵盖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资源的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系统,开展一体化的快捷优质的服务。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应有效地利用本馆馆藏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带有突破性、学术性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为图书流通文献信息服务翻开了新的一页,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信息资源,高职院校图书流通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担负起读者信息认知能力培养的工作。不仅要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读者,而且还应当培养读者的认知信息的能力。读者信息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图书流通工作人员进行读者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完成得好,就可以使读者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激发信息需求,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发挥图书知识的有效性,从而使图书流通服务得到发展。
总之,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必须贴近现实,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专业的视野,对大量的信息源进行专业的收集、加工、分析,形成专业教学、研究需要的有用信息,并主动参与到专业教学、研究环节中,提高管理质量,将传统的流通服务与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1]姜正云.图书馆流通服务细节的完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
[2]刘文慧.细节决定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6).
[3]吴志红.探索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服务之模式[J].图书馆论坛,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