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伶俐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思考
——教师角色之转变
付伶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也必须转变角色、转变观念。须具体做到:转“教”为“导”,化“经验型”为“专家型”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树立全新的现代职业观;在教学中提倡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强调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转变观念
现今,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好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高中生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当前这次史无前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早在2004年9月在我国的4个省、自治区全面实施,湖北省也于去年步入新课改,这是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实施的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构成。幸运的是,笔者作为一线老师率先亲身参与了新课改,激动之余也深深感到课改力度之大,肩上担子之重。
与现行高中课程方案相比,新课程最突出的变化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的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由此可见,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向内涵的质性的发展迈出的重大一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也必须转变角色、转变观念。
以前总是认为教师就是应该上课,就是课堂的主宰,这是我们国家教学的一个传统,总是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新的课改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任务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以“导”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改强调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不需要老师,老师应该是主导,在学生活动中体现老师的作用。教师也需要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重科研,把专家报告式的“严肃教学”转变为“愉快教学”。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应该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激活思维,通过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等形式和途径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各门学校教育应齐头并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创新精神,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因而,新教材在编排和内容上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当代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并要求把学生情感态度与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过去我们说的“好学生”,无非指他们一毕业就能考上北大清华。一句话,好学生就是功课特棒的学生。而现在提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都有特殊的才能。我们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尽管有的学生现在是处于后进地位,但后进并非就是无望。宇航员杨利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在中学时候极其普通,并非十分的出众,但是谁能否认他是一个人才。我们以前对待后进生是“恨铁不成钢”,感情上有些急躁,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不够,没有看到他们的潜能。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性,这也是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而且应该承认所有的人都是人才。这种分层次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尖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照搬旧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依照教学目的和课时去“灌输”知识和答案。面对新课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教师的担子更重了,难度更大了,对教学的要求也越高了。因此,我们首先要自我创新,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成新课改赋予的历史使命。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