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欠佳的原因初探

2010-08-28 07:37程小华刘清兰
中学语文 2010年15期
关键词:设题应用文课本

程小华 刘清兰

初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欠佳的原因初探

程小华 刘清兰

初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欠佳的原因有:教材编排体系——涉及内容良莠不齐;考试评价——考查内容模糊不清;教师——一切服务于考试;学生——一切跟着老师走;应用文——平淡、呆板。

应用文写作 写作能力 教材编排 考试评价

一、教材编排体系——涉及内容良莠不齐

自2001年实施新课标以来,全国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制体系,现就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和苏教版四套初中语文课本关于应用文相关知识的编排作个简单的梳理。

1.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编排情况。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各单元后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主要围绕密切关注生活、敢于抒发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来编排。各册课本的附录部分围绕欣赏书法,学习语法相关知识。通过这两条线的梳理我们发现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在编排上并未将应用文教学纳入其内。

2.北师大版语文课本的编排情况。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口语交际、综合学习是由“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语言趣谈几部分组成,附录部分主要由字词、书法小知识、课外阅读三部分组成,通过这两条线的梳理我们发现北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在编排上也未将应用文教学纳入其内。

3.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本的编排情况。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本的附录部分可分为两部分,七至八年级的附录部分为名著引读、语法相关知识;九年级附录部分编排了应用文示例、古诗文积累。其中各单元涉及应用文相关内容的情况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做旅游资源调查,第二单元写一则本校消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部分要求写一篇讲演词;九年级上册写作部分要学生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做一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第六单元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草拟一份合同。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应用文相关知识的编排,既有编排在相关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部分,也有编排在写作部分,同时又有放在附录部分,所涉及内容主要是围绕调查报告、写信、演讲词、合同等。涉及内容不成体系并且编排过于随意,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

4.苏教版语文课本的编排情况。苏教版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在附录部分安排了应用文示例的内容,具体是:七年级要求会写条据、通知、日常书信、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八年级要求会写规划、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九年级要求会写简单的会议记录、简单的总结、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说明书等。通过查看课本的编排,我们可知苏教版课本在知识体系编排上重视了应用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纵观以上四个版本的课本所涉及应用文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说是内容良莠不齐的。这恐怕和当前初中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欠佳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王荣生在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这样说道:由于既定的教学大纲与既定的教材几乎可合二为一,而在教学的实践中,语文教材(教科书)的权威性实际上又要超过教学大纲——不备有“语文教学大纲”的学校、没读过“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师,不在少数,而教学则必须“以本为本”。既然课本中未涉及相关内容,老师们自然而然就疏忽了应用文的教学。那我们又怎能期盼我们的学生能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呢?

二、考试评价——考查内容模糊不清

在眼下“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还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中考的指挥棒还在指挥着方方面面的工作,平日的大考小考的“针对性”就更强了。为了说明问题,笔者抽样选择了三个版本使用地区近三年的中考语文卷来分析问题。

1.杭州市、南昌市近三年中考卷(此两市采用人教版课本)。杭州市2007、2008年中考语文卷综合运用部分设题两道:一为语病修改,一为仿句。2009年设题三道,一为多个短句组合成复句,其余两题继承前两年两题型的传统。南昌市2007年中考语文卷综合运用部分设题四道,第一题为修改文段,第二题为名著导读,第三题为用文字表述图表内容(2分),第四题为给某活动编辑短信、写开场白并发表看法(5分),真正涉及应用文相关知识的是用文字表述图表内容和写开场白,而这仅占3分。2008年综合运用部分设题四道,第一题注音选择,第二题缩句和修改,第三题给句子排序,第四题参加某项活动该怎么做、如何说、有何感受。2009年综合运用部分设题七题,第一题注音选择,第二题词语运用、第三题选出没有语病项,第四题句子排序,第五题改写句子,第六题给新闻加标题(1分),第七题参加反法西斯活动讲解“打结的手枪”的图片(3分)。

2.北京市近三年中考卷。2007年综合运用部分设题三道,第一题写开场白(3分),第二题看图提取信息(2分),第三题选出不合题意句子(3分),这有5分是和应用文相关的。2008年综合运用部分设题三道,第一题概括材料信息(2分),第二题写鼓励性的话语(2分),第三题选出不符合主题的句子(2分),只有概括材料信息和应用文有一定关系,其他并无直接关系。2009年综合运用部分设题三道,第一题提取信息(4分),第二题续写句子 (2分),第三题发表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3分)。

3.南京市近三年中考卷。2007年中考卷综合运用部分设题四道,第一题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第二题词语使用不当修改,看水浒戏脸谱做题,第三题看图表提取信息,只有看图表提取信息和应用文有一定关系。2008年中考卷设题五道,第一题字音、标点知识考查,第二题补充议论性话语,第三题看图做题,第四题仿句,第五题写赠言。2009年语言运用考了五题,第一题字音知识,第二题名著情节描述,第三题考了倡议书,然而却又转到修改语病去了,第四题填词语,第五题看图做题。

通过上述中考卷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考查的知识主要是字词句相关内容,或者看图提取相关信息之类,即使考到了应用文却又绕回到改病句、给加点字注音和简单的开场白等老路上去。而对应用文的文体、语言特征等的考查却忽略不计,这似乎给老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导向性”。况且应用文到底属于什么板块内的知识,到底该考应用文哪方面知识,对这些似乎模糊不清。

三、教师——一切服务于考试

通过上文教材、中考的分析,加之应用文似乎只注意格式就行的客观原因,自然造成教师主观上放松了应用文的教学。同时老师们也嫌麻烦,要教应用文还得自己写“下水文”,但教师们是否都具备常见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这有待考察。笔者就曾见语文教师填报销差旅费居然不知一定要用黑色水笔,自己连零至玖都写不全,学校想修改合同要其帮忙看看,然而此老师却不能完全了解合同的相关格式及特有的语言要求。当然老师的兴趣也是影响其能否在教学中重视应用文教学的原因。更何况近几年根本就不考应用文,何必花时间在这上呢?“一切服务于中考,凡是中考考的就是教学的重点,凡是中考不考的我们有理由无暇顾及”。这是一线教师的口头禅。这大概就是基础教育走上应考教育之路的典范吧。

四、学生——一切跟着老师走

在课本、考试评价、教师三者都不重视应用文教学的情况下,自然就有了1980年4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题为《一封令人忧虑的来信》的文章,文章披露了一学生对书信格式完全不懂,其中的用语令人吃惊。然而时至今日仍然出现了类似的书信,一本在中学师生中较为受欢迎的期刊中刊出了一封 《写给敬爱的保尔·柯察金》的书信(见《作文素材》2010年第1期),信的开头“敬爱的保尔·柯察金”第二行“您好”之后紧跟着就是“虽然……”,正文内容没有另起一行,结尾的落款“此致”顶格写,“敬礼”二字放到下一行的中间去了。这看似一个小问题,不知是小作者的疏忽还是编辑同志的大意。

老师教什么,学生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学,真正能自己给自己把把脉、查补知识漏洞的学生并不多。老师没有要求,更没有日常的练习,毕业后又怎么能根据日常需要写应用文呢?所以才会有学者说:这不是我们的学生水平低,人家水平高,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教过那种样式的阅读、那种样式的写作,因而我们甚至无权要求学生具备那样的能力。

五、应用文——平淡、呆板

应用文因其独有的特征,例如语言不如文艺性作品优美,又有固定格式要求,所以“平淡、呆板”就成了应用文的代名字。同时需要时又可以在网上搜索,因而出现了徘徊于语文教学之间而成为语文教学的流浪者,哪个老师愿讲多少就讲多少,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的情况,自然也就有了“一看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的尴尬局面。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设题应用文课本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