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兆红
中学语文教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思想教育的性质,是用文字语言来感染学生,达到教学目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语文课的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它们本身就具有美的感染力,文学作品的思想教育是通过它的审美作用发挥出来的,如果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它的教育作用。
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的和感受的,只有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客观存在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习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首先自己要能对大自然的美进行欣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这样才能在文学作品中引起共鸣,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美丽的日月山川,从而向学生表达美的画面,美的意境。这又要求语文教师语言也要美,只有美的语言才能细致描摹景色、情态,准确表达思想感情,也才能引起学生的美感,诱导他们进行丰富的联想,达到与作家、作品产生共鸣,完成审美的目的。
就语言美而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选入语文课的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具有色彩鲜明、声韵和谐、生动形象等特点,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文学亦被视为“语言的艺术”。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就曾说过:“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文学语言讲究音韵和谐,骈散有致,亦讲究与思想内容完美统一。
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清新明快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江南春天的写意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句中的动词“钻”,形象地表现出了小草在寒冬刚刚过去,土地还很僵硬的地下,拼命生长的状态,也只有一个“钻”字才能恰如其分地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如果换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无疑大失颜色。“偷偷地”中的形容词“偷偷”则描绘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迅速长大带给人们的一种惊喜。
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一段文字,写了“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两种色彩,“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和何首乌“臃肿的根”三种形体,“鸣蝉长吟”、“蟋蟀弹琴”、“油蛉低唱”三种声音,还有覆盆子“又酸又甜”的滋味,石井栏“光滑”的质感,叫天子轻捷的动作等,做到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动静映衬。在教学中如果适当点拨,就会引起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联想,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生机蓬勃的百草园的生动形象,从而产生美感,激起喜悦之情。
就形象而言,选入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塑造了形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虽不做过多的文学分析,但也要进行简单的分析;特别是那些闪耀着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如课文《社戏》,描绘了农村少年的群像;此外还勾勒了六一公公淳朴、热诚和宽厚的性格。少年中最突出的自然是双喜了。文中第7自然段开始写到了双喜,并称他是最聪明的。他的聪明,首先表现在他想到了怎样解决“航船”的问题,可以带“我”去看社戏了。他发现大人迟疑着不肯让孩子们相伴去看社戏,立刻提出了三条理由:(1)船又大;(2)迅哥儿向来不乱跑;(3)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他还用“打包票”的话作了保证,终于解除了“我”的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双喜是个聪明能干、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充满自信的少年。六一公公,看见了“我”,相信了双喜关于“请客”的话,善意地停了楫,笑着说:“这是应该的”。可见六一公公并不吝啬,而且宽厚好客、善解人意,他恼的不是偷了自家的豆,是孩子们不知心疼劳动果实,踏坏了不少,所以才责怪他们。
就意境美而言,所选诗歌和散文都有优美的意境,如果能从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入手,就能使他们感受到艺术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飞红滴翠记黄山》(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中的一段解说词。虽是案头文字,却可从文字中想象出画面。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黄山的奇特美景,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实在很难操作。于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猴子观海”“仙人下轿”的鬼斧神工,演绎云缠雾绕、旭日东升的变幻多姿,展示奇峰古松、云海温泉的秀丽风光,就成为一种必然手段。学生在看中赞,在赞中思,在思中叹。这样的课,就如导游带领着学生移步换景,一步一重天,一步一境界。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写出了阔大、雄伟、绮丽的景色,读之让人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注重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锻炼与培养,能唤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