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经验谈

2010-08-15 00:44王墨群辽宁省白山市中医院1343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4期
关键词:证属川楝子砂仁

王墨群 辽宁省白山市中医院(134300)

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经验谈

王墨群 辽宁省白山市中医院(134300)

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辩证论治;中医内科学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疾病,是指胃黏膜的反复慢性炎症性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纳呆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脾胃素虚、外邪内侵等多个方面,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现将针对不同病因的慢性胃炎给予辨证论治的经验总结于下:

1 肝郁气滞型

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胃中气机阻滞,升降失常,不通则痛。

表现为胃脘痞满隐痛,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时有泛酸,食欲减退,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

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药用:柴胡9g,元胡12g,川楝子10g,白芍、佛手、香橼、炒白术、炒鸡内金各15g,茯苓、炒谷芽、乌贼骨各3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女,43岁。近日因情志不遂,胃脘胀痛,痛引两胁,每因恼怒痛发更甚,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胃痛频发,反酸不明显,嗳气频频,胃纳可,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微黄,脉弦滑。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服用本方7剂后胃痛止,但胃脘部仍胀闷不适,前方加砂仁3g,乌药10g,5剂尽,痛胀递减。2个月后随访,胃痛未发。

2 脾胃虚弱型

慢性胃炎病程长,“久病必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脾胃虚弱是慢性脾胃病之根本。

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得按痛减,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嗳气、嘈杂、泛酸、便溏,舌淡或红、边有齿痕、脉细等。

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

药用:黄芪20g,党参15g,白术、茯苓、元胡、炒神曲、炒鸡内金各12g,乌贼骨30g,薏苡仁20g,陈皮、甘草各5g,砂仁3g,高良姜6g。每日1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女,55岁。患慢性胃炎史5年,伴消化功能不良2年余。近半月胃脘胀痛,时感嘈杂,近几日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口干,喜饮水,便溏,每天2~3次,小便调,舌淡红,舌质干,苔腻,稍黄,脉弱。 证属脾胃虚弱。服用本方10剂后,胃脘疼痛减轻,又服5剂后,不适感均除。

3 脾胃虚寒型

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

症见胃脘隐痛、遇寒加重,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食欲不振,呕吐酸水,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

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治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

药用: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g,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男,40岁,间断性胃脘痛七年余,一月前因过食生冷之品而使病情加重。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乏力,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而迟。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服上方10剂而愈。

4 胃阴不足型

因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

其症多见胃脘灼热疼痛,咽干口燥,嘈杂不适或饥而不欲食,食后腹胀,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舌苔光剥或少苔,脉细数。

证属胃阴亏虚,治宜柔肝理气,益阴养胃

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山药、白扁豆、石斛、玄参各15g,玉竹12g,元胡、川楝子、佛手各10g,麦芽30g,白芍、甘草各6g,日1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男,42岁。胃脘隐痛,纳少,腹胀2个月余,近来因工作劳累而加重。时有干呕,倦怠乏力,手足烦热,大便不畅,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胃阴亏虚,沙参麦冬汤加减6剂后胃痛、腹胀大减,干呕已除,上方去元胡,加郁金10g,继服5剂后余症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5 瘀血阻络型

因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致瘀血阻络。

其症多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脉象涩滞。

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

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之药。香附、元胡各12g,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丹参、川楝子、乌药各10g,砂仁6g。每日1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男,40岁。胃脘隐痛8年余,而后胃脘隐痛及刺痛频作,夜间为甚,曾作胃镜检查,诊为“糜烂性胃炎”。舌暗红有瘀暗斑点、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气滞血瘀。拟失笑散加减,10剂后胃脘痛明显减轻,续服8剂后痊愈。

6 寒热错杂型

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不足等多因致病,直犯脾胃,脾胃易寒易热为产生寒热错杂证的病理基础。

症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时感灼热,呕吐反酸,时觉饥嘈,每食生冷则易胃痛,四肢不温,口干苦,不欲饮,舌边红绛,苔白中黄微腻,脉弦细。

证属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2g,人参、黄芩各9g,黄连3g,干姜9g,炙甘草6g,大枣4枚,寒象偏重者,干姜用至15g;热象偏重者,黄芩、黄连用至15g;伴气滞加香附、川楝子;夹湿邪减大枣、人参,加苍术,砂仁。日1剂,水煎服。

病案:患者,女,42岁,因饮食生冷后出现胃脘疼痛,喜温喜按,时有反酸、烧心,呕吐,四末及腹部自觉发凉,而手足心热,心烦,口干,乏力,便溏2个多月而就诊。查舌红,少苔,脉沉细。证属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加川楝子12g,砂仁3g,12剂后痊愈。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125

1672-2779(2010)-24-0150-02

2010-09-21)

猜你喜欢
证属川楝子砂仁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巧调饮食对抗关节炎
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
川楝子治病验方
砂仁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
川楝子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砂仁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