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10-08-15 00:51蒋茂东刘兆怀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办学

蒋茂东,王 群,刘兆怀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80年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30年中,不少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分析这一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发展道路。

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的理性主义倾向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早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理性主义思潮占居了主导地位。理性主义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职业的选择,应尽量保持教育与经济生活间的距离,抛弃教育中的实用性。[1]同时,理性主义强调对 “永恒真理”的追求,为了维护这一追求的纯洁性应将知识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相分离。审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其理性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节,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步探索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定位不准,在办学过程中偏离社会需求,过分强调学科性,而忽视职业性,向 “学科型”高等教育靠拢。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盲目攀比普通高等教育,一些高职院校基本上参照普通本科和专科模式办学,结果多数高职院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或者说,办成了“压缩饼干式”的普通本科,未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有的的特色,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初衷,从而使人们在潜意识中把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次等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

二是重理论、轻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为主旨的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应该是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2]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然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沿袭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印记,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的培养重视不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服务,造成实践教学的 “从属”地位,无法保证职业技能训练的适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的功利主义倾向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功利主义倾向。功利主义认为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功利主义主张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者或专业人才,主张培养社会的公民或社会成员;在教育内容方面,主张为职业选择作准备,加强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功利主义强调教育不应远离社会,而应为社会发展服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3]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功利主义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办学中出现了极端功利主义倾向,使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商品化、市场化、技术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辩证地处理了宗旨、导向、途径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内容完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与高等学校 “社会服务”的职能相一致,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就业为导向”与中央关心民生的战略思维相一致,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服务为宗旨”与 “以就业为导向”相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互动与整合。具体实践这个互动与整合的是 “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这一指导思想认识上以及实际办学中出现了偏差。在思想认识上,把 “以服务为宗旨”简单地理解为为企业服务、为就业服务;把“就业为导向”理解为 “零距离上岗”、“找到工作就行”,甚至没有经过培养过程就把学生送到企业就业;把 “产学研结合”简单理解为让学生顶岗实习而忽视必要的文化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把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等同于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在实际办学中,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把高等职业教育当作单纯的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认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工夫,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少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人生中的再就业考虑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只注重资格证书的获取,忽视获取资格证书能力的培养。为了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多数高职院校施实了多证书、多资格证的制度,并将其纳入学生毕业离校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分追求,势必起到误导作用,致使学生疲于资格证书的考试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这种用极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来理解高职院校办学思想的做法,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国民素质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4]高等职业教育完全受社会浪潮和市场经济的左右,就会偏离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妨碍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进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极端功利主义倾向从本质上弱化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不能从根本上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和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中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融合

教育思想反映了人、社会与教育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对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的总体把握。在教育思想上,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的冲突始终存在。由于这两种思想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自身也形成了一系列或偏重理性主义,或偏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对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但也存在相互融合的一面,实现两者统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曾提出过 “大学理念”和 “大学功能”的概念。他指出,“大学理念”是存在于大学内部的,标示大学方向的那些 “恒久不变”的、具有理性主义倾向的价值观念;“大学功能”则是以大学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程度为判断标准的,具有功利主义倾向的那些价值观念。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大学功能”逐渐占了上风,但事实是实践 “大学功能”离不开 “大学理念”这个包含了大学本质在内的价值理念基础。同样,贯彻 “大学理念”也离不开实践 “大学功能”所创造的学术与物质条件。

在某个时期,某种社会环境,比较偏重某种价值取向,这是正常的。但在教育思想的问题上,如果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甚至贬抑其它方面,都会对人的发展或社会发展造成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中,越来越重视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性,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反映并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而理性主义正反映了 “大学理念”的基本倾向性,功利主义则反映了 “大学功能”的基本倾向性,理性与功利应该逐渐趋向统一。因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中不能没有功利主义,也不能没有理性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选择不应是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各执一端,而应是两者的融合。

由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到逐步融合正是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5]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的发展因素,功利主义更多地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它们各有其合理性。因此,理性主义要逐渐接纳和满足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需求,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和模式也要引入了理性主义色彩。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切实将遵循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紧密结合,将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正确理解并科学践行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在以服务为宗旨中,高职院校不仅要及时跟踪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也要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强调为企业服务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同时,坚持为社会服务。在以就业为导向中,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必要的文化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统筹兼顾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需要。在产学结合中,高职院校要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日后从事的职业一致,避免产学的分离与脱节,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向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人的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养目标、能力结构目标、知识结构目标和技能体系目标等几部分,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潘懋元,肖海涛.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历程——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J].高等教育研究,2007,(8):6-1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