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 310018)
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经过十余年的英语学习后,往往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其中一些经过教师反复纠正,还是无法避免,仿佛 “石化”了。美国语言学家 Selinker于1972年在其论文 “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中提出了语言 “石化”这个概念。他认为许多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会出现石化,使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本族人的水平。根据Selinker的定义[1],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次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怎样缓解石化现象和相应的教学对策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王初明教授 (2003)针对外语应用问题提出了新颖的补缺假说理论,笔者认为该假说同时也为石化现象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补缺假说”理论的内涵是:语言的使用依赖于语境。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恰当使用的前提。由于非母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外部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2]。
由此可见补缺假说的本质是母语语境的补缺,也就是母语语境的迁移。这对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颇有启示。
引起语言石化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年龄因素,缺乏学习机会,不恰当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等。石化现象的提出者Selinker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语言迁移 (transfer)。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的知识认识不足或不熟悉,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这种现象叫做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补缺假说,我们知道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迁移,母语语境也可以发生迁移。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语境有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之别。王初明教授认为,外部语境指人们说话时所处的环境,其组成部分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非语言反应、身体活动、说话的时间、地点、话题、方式、说话的正式程度及上下文、周围的物体等等。内部语境指说话者头脑中的语境知识,是外部语境在大脑中的反映,但经过大脑的认知加工,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的意图、预设、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学习者接触的外部语境主要是母语的语境,那么投射在大脑中的内部语境也就是带有母语特征的内部语境,学习者使用的是两种语言,母语和作为外语的英语,然而大脑中对应的只有一个带有母语特征的内部语境,那么在使用英语的时候,母语语境知识进行迁移,影响学习者使用的英语就不难理解了。并且,对于英语形式出现的错误,尽管对于表面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如果引起语言错误的内部语境知识并没有改变,那么错误并不会根本避免,会反复出现,直至石化,成为永久性错误。
因此,要缓解语言的石化现象,不仅要注意避免母语语言形式和思维模式方面的迁移,还要注意避免母语语境的迁移。
Selinker认为大部分外语学习者学习的目的语都会石化,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语的水平。本文讨论的重点即如何缓解石化现象,使学习者尽可能地接近真正的目的语。
语言迁移是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的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影响自然有好坏之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加快对英语的理解,负迁移则妨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因此要缓解学习者英语的石化,就应该采取措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将强正迁移。
研究表明,认知灵活性强的儿童,能根据具体的知识需要同化、顺应,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框架。相反,认知灵活性差的儿童,总是固守过去原有的知识框架,不能将新知识同化、顺应,只要知识背景稍有变动就不能解决问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弱,并且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儿童之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的知识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儿童具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这种情况同样适合外语学习,认知灵活性强的儿童,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需要同化、顺应,从而建构新的知识 (外语语境知识)框架。相反,认知灵活性差的儿童,总是固守过去原有的知识 (母语语境知识)框架,不能将新知识 (外语语境知识)同化、顺应,只要知识背景稍有变动就不能解决问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弱,并且反复犯同样的错误[3]。
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认知灵活性强的学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随机通达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培养学生认知灵活性的有效方法。该理论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根本变化时能够做出适应的反应。在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指导下,斯皮罗[4]等人提出了针对高级学习的 “随机通达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核心主张是,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道济知识获得的目标。要实现随机通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避免过于简化的内容,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应强调依赖情境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认知灵活性;
(2)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内容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知识点会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出现;
(3)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情景,培养学生又几乎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目的语,构建目的语的内部语境。
(4)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使其不仅仅是学习课程内容的工具,还是增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渠道。同时教师要注意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精细组织和准备,使学生既可以在多种情境中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增强语用能力,又不会在无关信息中浪费时间。
母语迁移中的三个方面——语言形式、思维模式和语境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避免语境负迁移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形式和思维模式的迁移。
首先,要避免母语语言形式的负面影响,就要加强目的语的最佳输入,重视目的语输入质与量。Krashen[5]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处于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只有这种输入才是最佳输入。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的水平作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语言材料,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等进行大量、系统地听以及看不同背景的对话和录像,亲自感受目的语,增加感性认识,对正确的表达进行强化,力求最大程度地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其次,要避免母语思维模式的负面影响,就要注意学习目的语语言以外的知识,如目的语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当学习者了解了目的语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就不会总是借鉴母语的思维模式理解目的语。语言之外的知识会帮组学习者缩小与目的语之间的心理和社会距离。对文化的了解越深入,语用失误就越少,语用能力就越强。同时,教师应注意把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感受到目的语的文化,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又会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延缓了石化现象的产生。
芬兰埃博学术大学的Ringbom教授在 《外语学习中的语际共性》[6]一书中阐述了语际共性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换言之,母语对于外语不只有差异性,还有共性。差异性带来了母语的负迁移,共性则促进了正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母语的正迁移。汉语和英语固然有巨大的差异,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呢,这些共性无疑会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
引起石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母语的迁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补缺假说,我们认识到母语的迁移不仅仅是母语语言形式的迁移,也是学习者带有母语特征的内部语境知识的迁移,因此在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培训的同时,也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建立带有英语特征的内部语境,避免母语语境知识的负迁移。仅仅纠正学生从语言形式的错误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从学生的内部语境知识着手,才能全面地解决问题,从而缓解英语的石化现象。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语境知识补缺不一定全部是负迁移,如果是出于语际共性的补缺,母语语境知识的迁移还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文和英语的语际共性是什么,怎样使语境知识补缺成为一种正迁移,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外语教学工作者们进一步探讨。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11.
[2]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2-3.
[3]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188-193.
[4]Spiro R J,Feltovich P J,Jacobson M J,et al.Cognitive Flexibility,Constructivism,and Hyper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
[5]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6]Ringbom,H.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