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法大健康之五吃出你的五味人生

2010-08-15 00:48文/海
中国医疗保险 2010年8期
关键词:辛味甘味咸味

文/海 博

医改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因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本刊特推出“小方法大健康”系列文章,介绍各种中医药保健治疗方法,期盼这些“小方法”能在您养生祛病的过程中派上“大用场”。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这是我国蒙学典籍《三字经》中的一段话,说的是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能用口分辨出来的,主要有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有药性,食物也有食性。中医养生学从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五味分析食物的作用,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来滋养五脏六腑,调节人体阴阳,预防疾病。

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出来的,它是食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但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食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和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因此,五味的含义既代表食物口味的“味”,又包含了食物作用的“味”,也因此出现了文献记载的有些食物的味与口尝的味道不一致的情况。

五味调和以养人

中医认为,食物养人,是通过味来实现的,味充养五脏之气,五味对五脏及其所属组织器官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认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五味各走其所喜”。人吃进去的食物,不同的味会对应不同的脏腑,酸味以入肝及其所属的五行之木系统为主;辛味以入肺及其所属的五行之金系统为主;苦味以入心及其所属的五行之火系统为主;甘味以入脾及其所属的五行之土系统为主;咸味以入肾及其所属的五行之水系统为主。这是中医对食物作用部位的选择性的认识。

五味的作用各有不同,有酸收、苦坚、甘缓、辛散、咸软五种基本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汗、止泻及生津开胃等作用。如醋、柠檬、乌梅、山楂、西红柿、酸枣仁、石榴、柿子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如苦瓜、苦杏仁、橘皮、苦丁茶、莲子心等。

甘(俗称甜):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强壮、和中健脾、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解毒的作用。如蜂蜜、饴糖、桂圆肉、红枣、百合、桑葚、枸杞、山药、米面食品等。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花椒等。此外,辛味食物还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可以增进食欲、增加食量。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消积润肠、软坚散结的作用,此外还有“咸走血”之说,有补益阴血的作用。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多以咸味为主,如食盐、酱油、海带、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肉、猪肉等。

另外还有淡与涩味。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如冬瓜、茯苓、黄花菜、薏苡米等。由于淡味没有特殊的滋味,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称“淡附于甘”。涩能收敛,有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故常以酸代涩,或将二者并列。因此,虽然有七种滋味,但习惯上仍称“五味”。

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气味,有行气化湿、醒脾开胃、化浊辟秽、醒脑开窍等作用。以水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手、芫荽、香椿、桂皮、茴香等食物。

以常见的300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甘(淡)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涩)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较少。各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

五味偏嗜易伤人

味可养人,也可伤人。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如果偏嗜五味,导致饮食五味的太过或不及,便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

酸多伤脾。酸味可以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由于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酸味食物吃得过多,就会使肌肉角质变厚,嘴唇失去光泽并外翻。出现饭量减少、饭后胃胀、大便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的症状。

苦多伤肺。苦味可以补心,过多的苦味食物会引起心气偏胜,就会克伐肺脏(火克金),由于肺主皮毛,苦味的东西吃多了,皮肤就会枯槁,毛发就会脱落。还出现咳嗽、咳痰等肺气虚的症状。

甘多伤肾。甘味可以补脾,过多的甘味食物会引起脾气偏胜,就会克伐肾脏(土克水),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甜东西吃多了,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还常出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肾虚的症状。

辛多伤肝。辛味可以补肺,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肺气偏胜,就会克伐肝脏(金克木),由于肝藏血,主筋,辛味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就会干枯。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血虚的症状。

咸多伤心。咸味可以补肾,过多的咸味食物会引起肾气偏胜,就会克伐心脏(水克火),由于心主血脉,咸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损伤血脉,使血脉凝滞,脸色变黑。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心虚的症状。

谨和五味益身心

五味调和,才能保障人体健康,享有天赋的寿命。因此,古人提出“谨和五味”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要做到谨和五味,需把握以下几点:一要知道五味与五脏系统的配属关系。二要懂得五味之间的搭配。注意制作食物时酸、苦、甘、辛、咸的协调辅佐,配伍得当,不可单一,也不可杂乱无章。三要掌握进食五味的量。进食时,五味不可偏亢或不及,注意平衡。四要注意季节变化的影响。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五味的摄入。

就一般健康人而言,应注意五味摄入的均衡,不可长期偏嗜某一味。根据五行生克之理,春季应少食酸,多食甘,以养脾气;夏季少食苦,多食辛,以养肺气;长夏(农历六月)少食甘,多食咸,以养肾气;秋季少食辛,多食酸,以养肝气;冬季少食咸,多食苦,以养心气。对于有某种疾病的人,则应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时间段,有针对性的侧重于某一味。如:外感风寒的人,可适当吃些具有辛辣味的生姜、葱白、紫苏等食物,以宣散外寒;因寒凝气滞引起的胃痛、腹痛、痛经,可以吃点茴香、砂仁、生姜、桂皮等食物,以行气散寒止痛;风寒湿痹患者可适当饮用白酒或药酒,以散寒通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五脏虚羸的人可多吃点甘甜的食物。因虚引起的久泻、久痢、久咳、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患者可多吃点酸味为主的食物。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疖肿、湿证的人可有选择的吃些苦味较重的食物。结核、痞块、便秘的人可适当吃点咸味为主的食物。

此外,多食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损伤筋骨,且酸味易敛邪,有“闭门留寇”之弊,实邪感冒者不宜服用;大苦之药能伤津、伐胃(败胃),多食易导致消化不良、口干舌燥、便秘、干咳,津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多食甘易发胖、伤齿,能助湿腻膈碍胃,令人中满,糖尿病、湿阻食积、气滞腹胀及龋齿患者应少食。多食辛易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多食咸易升高血压,使血流变缓,心血管疾病及中风患者务必要少食。

因个人体质的不同,以及地域、时间、遗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偏好。但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吃什么就“肆无忌惮”地长期多吃,而要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管好自己的嘴。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即便“口嗜而欲食之,亦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只有尽量做到五味俱全而且均衡,才能有益身体健康,吃出多姿多彩的五味人生。

猜你喜欢
辛味甘味咸味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甘味”农产品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便利店购买咸味零食增长显著
休“咸”一刻
维吾尔医调理咸味黏液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19例疗效观察
夏吃辛 养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