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梅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学生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认定,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同时也是测定教学效果的一项指标。在高职教育中,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准确、科学、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既是高职教育工作者职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核方式是高职教育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通过考试可以把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便于学生记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作出分析,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 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单纯的由教师评价学生,少了评价的全面性和民主性,多了评价的片面性和独断性,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
1.1.2 评价手段单一
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主要是考试,即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由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凑足100分,采取闭卷或开卷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单一的学生评价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传统的学生评价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使得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只是盲目应付考试,造成学习过程中 “平时松、考前紧、考中作弊、考后忘”的不良现象。此外,单一的学生评价手段,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状况和潜在的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压抑了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1.1.3 评价内容单一
传统的学生评价内容单一,只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评价。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知识,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再现,记忆性的题占的比重比较大,真正考察学生实际分析或论述的综合性题目较少。传统的学生评价内容仅局限于对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考察,造成只要分数高,考试成绩好,就是优秀学生的错误概念,导致学生一味追求分数,歪曲了学习的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1.4 评价标准单一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主要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并按照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一味的追求较高的分数势必造成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或无所谓,造成学生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均单一化的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如建立适应课程教学、实验实训项目、课程综合实训等多样性的评价方式,重点体现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采取单项目评价、多项目评价和综合项目综合评价等工具,并根据实践性教学特点,扩大学生的作品、产品和设计方案等评价工具的应用范围。因此重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价[2]。在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仿真与现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专业成绩和能力评估相结合,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相结合,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针对教育结构的考试和针对就业结构的考试相结合,使学生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学生评价是一种主体性活动,随着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全面的评价要求倾听和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意见。
在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不仅仅包括教师,还应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之间、企业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家长。教师的评价体现了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但能够使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而反省自己,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评价标准和评价要求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评价的顺利进行;企业专家的评价是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角度出发,可以弥补教师评价仅限于课程知识掌握层面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实习实训中的核心能力;学校领导与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处理以及应用评价信息,对评价信息进行个性化分析,使评价融入高校的总体教育计划,使评价体系的设计更加合理;家长的评价反映了家庭、社会对下一代成长的期望,并提供给教师有关个体学生的背景信息。在评价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与企业专家、学校领导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家长及时沟通评价信息,共同制定评价策略。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原有的评价者居高临下,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的关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来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不再处于单纯的被动状态,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学生对反思自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学生在评价中主体地位的突出,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在评价中的责任更大。
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便认识每一位学生,更有效、更直接、更真实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3]。
在评价方式上,泰勒强调客观的测量和统计,提出用三种评价方式来完成评价任务,即由评价专家测验,通过测验测得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设定评价情境,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对学生的特定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表达观点,借以引起学生做出体现其知识能力的回答。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采用标准化测验,这种评价方式是通过学生对大量结构化的情景的反应,来了解其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但无法考察学生在动态的、真实的背景中会如何应用知识。因此,在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时要注意三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即除了测验外,评价主体在实践中要重视情境评价和提问。情境评价要求评价者对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的特征,以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评价者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在实际操作中,评价者要基于工作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进行情境设计,呈现给学生的是需要在专业化操作和实践中进行的活动任务,评价者要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完成此项活动中的个人表现、与他人的合作等情况并给出相应评价。此外,通过提问的形式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等信息。这种提问不仅仅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具有专业性、针对性,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越深越透。
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要求评价内容扩展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学业成绩的高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领域,如个人和社会发展、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数理逻辑思维发展、科学思维发展、社会和文化理解力、艺术领域发展、身体发展等方面[4]。
学生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智力的发展,同时还意味着情感、道德、性格、世界观、自我意识等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这是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多元化学生评价不能把对学生的评价仅仅当作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应从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视角,全面确定评价内容,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进步,诊断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为目标。
评价标准透明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评价标准的公开和评价标准制定主体的评价标准是指导评价的工具,一般是由教师自主开发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自主开发并不意味着随意开发,评价标准的设计一定要依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反映一定的课程内容、并能达到一定范围知识和能力评价的目的。一般来说,良好的评价体系应当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详细的质量等级描述、灵活的评价策略以及具体的示例。评价标准应当是透明和公开化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标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5]。此外,教师还要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范例或作业样本,范例和样本可以是优秀达标的作品,也可以是质量较差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标准。
标准一般是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简短陈述。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评价之前,首先要确定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和培养什么样的素质。这些知识、素质和能力将成为评价标准。然后,要将不同的学生表现区分开,以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表现标准作为基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渐进规律将标准划分出较高、高级、最高等不同的等级。在制定标准时还要考虑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此外,评价主体应当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学院领导与教学管理人都应积极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中。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在对学生评价体系上从理论到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行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该系由专业指导委员会 (由专任教师、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负责相关事宜。在理论上,从人性观、知识观、学习观、情境学习理论、方法论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内涵、特点、价值理念,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内容,并制定了相关文件以确保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开发、设计和实施。通过重构学生评价体系,目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受企业欢迎的程度明显提高,改革初见成效。
作为激励学生发展的驱动器,学生评价是高职学院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将今天的希望转化为明天的现实,促使学生的潜能、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学生对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整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己作品和表现自我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1]夏玉江,杜萍.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职业技术,2008,(4):60.
[2]姜大源.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
[3]杜良行.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88-89.
[4]田宝忠.关于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1):31-32.
[5]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