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必然性及其途径

2010-08-15 00:51王晓漪夏建尧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规则意识

王晓漪,夏建尧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1 规则与规则意识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伦理、法律等内容。规则保证了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个体能在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获取生存与发展的可能。规则保证了社会在合理的秩序中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正如卢梭指出的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1]

规则意识就是人们对规则的认知、认同、尊重和信仰,并自觉遵守的心理品质。具体体现为人们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心理模式和遵守准则的行为模式。规则意识与其他任何心理品质一样,是由知 (规则认知),情 (规则情感)、意(规则意志)、行 (规则行为)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有机构成的。“规则意识作为存在于一定社会的制度安排、法律架构、政策系统、风俗习惯中的文化理念,积淀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人类理性精神。”[2],规则意识不仅为确立社会规则提供文化理念、价值导向、评价尺度,而且为社会规则的有效运行提供了精神支撑与保障。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规则意识的培养。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规则意识作为我国社会的公德内容之一,是全体社会公民的努力方向。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则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加强高职生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1 加强高职生规则意识培养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安定”是建立在 “有序”的基础之上的,而秩序的形成又离不开规则。一个社会的有序除了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即规则的物质化形态的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并将遵守规则内化成自我的自觉行为。社会成员规则意识的普遍觉醒使规则有效运行获得了合理性的基础,并保证了规则得以实现。因此,拥有良好规则意识的社会成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规则意识淡薄,规则行为欠缺。如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吞云吐雾、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排队加塞;在工作中公私不分,利用职务以公谋私、以权谋私、公报私仇;奉行 “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漠视规则的落后理念,办事情无视法纪规章,以关系凭亲疏。这些现象践踏了社会规则,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诚信的原则,降低了我们社会文明程度和竞争力,加大了社会治理成本。因此,正视社会公众规则意识不强,努力培育和增加全民规则意识,是和谐社会构建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高职生是和谐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与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规则意识状况更是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国家的文明水平。高职院校要重视与加强规则及规则意识教育,从培养合格社会人才的角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规则认识与规则行为。

2.2 加强调职生规则意识培养是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以传授职业知识与能力为基础,让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职业教育从诞生的那刻起,紧密地与生产联系在一起,以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而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不同于手工业时代松散保守的生产方式,是以严密的劳动分工、标准化的劳动操作技能,严格的生产纪律与规约来保证生产的高效率与大规模。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每个劳动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 (包括胜任岗位的技能要求、岗位操作程序与职业道德的要求等),所有的职责都以企业的规范规章 (即制度)的形式存在,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证企业的生产的完成。制度与规则是现代大工业生产赖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相应地要求从事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劳动者除了具有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则意识。能适应社会规则 (尤其是劳动规则),自觉接纳规则,并遵守规则,做到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执行规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在实践中,更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用人标准不光强调专业知识水平的高深度而且更注重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包括敬业精神、遵守规则、团队精神等等。这些要求也是决定高职生在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所以,高职院校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与突出规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把它作为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2.3 加强规则意识培养是促进高职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指不懂得礼节,不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立身处世,也不能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高职生正处鲲鹏展翅,人生起步之时,能否接纳社会规则,认同社会规则并遵守规则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活动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前提。孟德斯鸠曾经说过 “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

规则意识是人自由的理性前提。当没有规则意识时,规则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种约束、限制。相反如果人们具有规则意识,认识到了规则,对规则遵守成为人的自觉行为和习惯时,规则对于个人来说,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自由的保障。正如歌德所讲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这样的状态才是个体发展所需的自由。

但是,很多高职生规则意识淡薄,自律不够,处处觉得受到限制与约束,时不时地去违纪违规。笔者对在杭的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违纪违规的现象做过一个调查。数据表明:有57.22%的学生上课曾经迟到;33.20%的学生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有52.8%的学生认为自己 “遵守规则的意识是一般”;56%的学生认为自己 “对学校制定的与学生行为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是 “有点了解”而已。可见,加强高职生的规则意识教育是高院学校德育教育包括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这不只是理论上的要求,而且也是实践的必需。

3 加强高职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加强规则教育,提高学生规则认知水平

规则认知是人们对规则的看法与观点,是人们进行规则活动的基础。只有个体的规则认知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强烈的规则情感、坚定的规则意志和积极的规则行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规则认知水平,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向学生明确各类涉及到他们自身的法律、道德及管理等制度知识,并说明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教育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接受规章制度,认识到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个人素质的提高而设,教育学生做事先做人,做事是通过遵守规章制度实现的。

首先,各种专业课程是进行职业规则认知的重要场所。教师不光要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技能规范与操作程序的教学中,抓住职业道德、职业法律与规则意识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有意识地渗透规则知识 (即职业道德与法律规则),使学生知晓职业规则,懂得遵守职业规范的重要性,形成以遵守职业规范为荣的价值认知。

其次,在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校纪校规如 《学生手册》的学习与教育,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他应该遵守的规则,培养对日常行为规则的认同意识。

最后,在公共理论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规则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的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法制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里,无处不在渗透着社会规则及道德规则的认知教育。

3.2 营造遵守规则的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的规则情感

规则情感是依据规则认知而产生的对应尽规则的一种消极或积极的情感反应。作为一种主观态度,它对人们的规则行为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因接受与认可而遵循规则,同样地因厌恶与憎恨而放弃规则。因此,培养规则意识不可忽视学生的情感影响因素,而营造一个遵守规则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增强规则情感。在这个环境中不仅具有完善的规则体系,而且大部分社会成员能自觉遵守规则。人们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了解、记住他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更容易形成认同规则的积极的正向的情感,从而促进个体去遵守规则,形成行为的趋同性。

所以,高职院校需要营造一个“人人熟知规则,遵守规则”的校园文化氛围。上至教育管理层面,下至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学过程,都必须树立起 “以规则为行为之向导”的理念。首先,行政管理者要清正廉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行政、依规做事,不能以权谋私,滥用 “潜规则”,以免在与学生直接或间接处理事件过程中,让学生认为 “上梁不正”而轻视规则。其次,教学工作者要身体力行,遵守各项法律与规章,要展现给学生积极的正向的规则情感,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学生,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最后,完善规则奖惩机制。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说:“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也就是说,赏罚是非四个方面如果没有做好,那么有十个黄帝,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同此理,学校除了必须健全各种规则以外,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规则奖惩机制,以在保障规则的实施同时,形成良好的规则氛围。

3.3 加强规则实践,培养良好的规则行为

规则行为是人们履行规则的能力与行动,是规则意识的外在表现。规则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反复的实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理论与实践教育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规则意识。高职生是日益社会化的群体,必须加强其作为 “社会人”的规则教育,而社会人的规则意识归根到底要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学校应建立起高职生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体验规则的方式、途径和机制。如到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短期参观、学习、工作等。也可以通过一些校内的课程实践、各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创设相关情境,要求受教育者在活动中体会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隐性的,需要受教育者去发现;有的没有规则,要求参加者制定规则,评价规则、实施规则等。

总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比单纯地进行遵守规则的说教来得有力有效,更符合高职生的知识接纳度,以而使学生从根本上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1]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李振跃.规则意识: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15(3):56-60.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高职生规则意识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让规则不规则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