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构图”与王维《辛夷坞》英译研究

2010-08-15 00:51靳乾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辛夷原诗王维

靳乾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摄像构图”与王维《辛夷坞》英译研究

靳乾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从“摄像构图”角度对王维诗作《辛夷坞》重新解读,避开以画论诗的局限性,探讨王维的创作构思和技术处理所达到的意象聚焦、以动衬静、色彩音效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并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文,探究不同译者如何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展现原诗审美意境,以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加工审美体验,才能成为原诗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

摄像构图;王维;《辛夷坞》;审美①

引 言

“摄像构图”是广义范畴上一种诗歌审美批评角度。其一,是基于摄像艺术同文学创作一样是时间艺术,能够表现事物时间承续的动态效果;其二,“构图”(Composition)这个源于拉丁语词汇,和诗歌创作同样是关注艺术家为个性的艺术构思所作的艺术处理,探究其艺术效果。在《美学》中,黑格尔认为,“布局”就是把不同的人物形象和自然界事物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美自足的整体。这里的“布局”就是所谓的构图。诗歌正是这样的构图艺术,目的在于形、音、意、情的糅合要大于单纯相加的整体。王维以山水诗著称于世。苏轼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P105)古往今来,以画论诗成为王维诗歌审美批评的一个重要角度,但同时也出现了对“诗中有画”这个命题质疑的声音。其中,蒋寅认为“历时性的、通感的、移情且发生变化的景物,实际上是不能充任绘画的素材,而且根本是与绘画性相对立的。但它们却是最具诗性的素材,我们在杰出的诗人笔下都能看到成功的运用。”[2](P95)诗歌是一种时间艺术,具有流动性,有着静止的绘画造型艺术所无法传达的深远意境,这就造成以画论诗的局限性。但运用艺术的共通性,超越异质媒介的局限,汲取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功能,是历来文学作品审美批评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摄像构图”狭义上是指在拍摄中,出于主题内容的表达,把被摄对象按一定的规律安排在影像画面中,以取得最佳布局的方法。通过“摄像构图”审视王维山水诗歌作品,更能体现发现其艺术魅力。

《辛夷坞》是王维与好友裴迪在辋川以即地命题即景赋诗的二十首绝句之一。明代胡应麟明确指出《辛夷坞》是“入禅”之作,即“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3](P199)吴晟则在《中国意象诗探索》中把此诗定位为“诗人并未以禅典、禅语入诗,而是在山水风景的刻画或现实生活的描述中,不自觉地进入禅境,透漏出某种禅意和禅味,臻于无意为禅而禅意、禅味自至的境界。”[4](P195)原诗表达出一种流畅的画面美,这种画面美与现代的摄像构图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笔者参照“摄像构图”的理论框架对此诗及英译进行重新解读,结合相应的文学及语言学的观点,加以对比阐释以下六种译文,以挖掘诗人与译者如何在山水田园的摄捏中彰显禅意的境界。原文如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六种译文如下:

1.叶威廉译:High on the tree-tips,the hibiscus./Sets forth red calyces in themountain./A stream hut,quiet.No one around. /It blooms and falls,blooms and falls.[5](P127)

2.张心沧译:Like the lotus flower grown on a tree,/The pink magnolias sprinkle the hill-side;/Hidden in a gorge,unnoticed, /A thousand buds flower,then wither and die.[6](P76)

3.王宝童译:Magnolias,“lotustrees”,how you shine in bud there./And blush and blaze upon this mountain-breast./Around the untrodden dale there’s none to stare/At you who bloom and fade and drop to rest.[7](P163)

4.华卫译:The magnolias on the treetop/Put forth red buds in the hill./Nobody is in the dale so still,/They blossom and then drop.[8]

5.洪亦君译:As if lotus flowers on the bough,/Magnolias redden the hill now,/In the secluded dale they bloom/To the fullest,then slowly doom.[9]

6.铁冰译:Likelotusbloomson boughs they ’ppear,/With buds and pink in mountains here;/The vale serene sees none at all/But them in time who flower and fall.[10]

一、拍摄距离、意象聚焦在《辛夷坞》英译中的体现

摄像师的位置与拍摄对象之间距离的相互变化,左右着画面的透视关系和被摄物体的主次地位。摄像师通过变换拍摄角度,可以强化拍摄对象的位置,以表现主观的选择意愿和感情倾向。而对于山水田园诗歌作品,诗中实景意象则成为诗人的“被摄对象”,通过文字表达使之得到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折射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

原诗《辛夷坞》首句“木末芙蓉花”便是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的“特写”,继而第二句“山中发红萼”进行外围的延伸,触及远处寂静的山谷作为其背景,第三句“涧户寂无人”则勾勒出无人山涧,凸显被它隔离的辛夷花依然有着绚烂的生命,最后一句“纷纷开且落”则揭示了辛夷花自在自为的生命轮回。诗人在此借辛夷花的自开自落、无人知晓的描写,隐喻了当时自己隐于辋川,不假外物,不关世事的心境,继而反映出“任性”、“无住”的禅境。从构图的角度来看,图片的边框是我们截取画面时判定“去”与“留”的边界,而“山”、“涧户”、“芙蓉花”这些简单的意象恰恰成为《辛夷坞》这部作品中框定下的“被摄对象”。但“山”和“涧户”又进一步成为背景边框,框定住的“辛夷花”则无疑是诗人王维最想要聚焦的核心意象。正如朱纯深所说“当一个意象被其他意象框定时,这个意象就倾向于变成整个场景的焦点。”[11](P54)对于聚焦意象的处理,观察译文可以发现,不同的译者选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汉语古诗乃至一般的汉语话语中,一个名词的数量经常是“模糊的”,不能在语法上体现出单复数[11](P54),叶威廉(以下简称叶译)在处理辛夷花意象时与其他译者不同,使用了单数的形式,如“the hibiscus”,“It”。朱纯深认为实体意象翻译时单复数的选取,不仅仅要照顾语法的正确与否,更多的还是要映射诗中意境的审美效果,因为“与冠词(a,the以及零冠词)所表示的确定性的程度相配合,名词实体的数量状态也对集中的强度做出微调。一个单数的意象会促进框定,强化集中;而复数形式则有可能键入所追求的集中效果”[11](P61),而叶译对核心意象的单数使用,像是镜头对焦于辛夷花,焦距调试到最清晰,正映衬了集中的艺术效果,反映出物我圆融的心境来。

中心意象,张心沧(以下简称张译)和洪亦君(以下简称洪译)则是通过英语句法的特点来突出。汉语语法属话题性语句,注重意合的隐形连贯;英语形合的特点,则必须衔接严谨使得逻辑顺序清晰。其中,张译用了两句话并以分号隔开的形式完成了整篇的翻译。第一句由“like”作为介词引导的方式状语,体现了主语“The pink magnolias”的盛开状态。下一句为复合句,主语为“a thousand buds flower”,过去分词“Hidden”和“unnoticed”作为非谓语动词,两句的主语即是主题主语,都在讲述“花”的主题。而洪译使用“as if”引导名词短语,描述了辛夷花的样貌,第二句使用了介词“in”的地点状语框定出了辛夷花生长的背景,主语亦为主题主语作为谓语动词的施动者。两者的译本使读者自然而然的把辛夷花作为中心主题,体会到两位“摄影师”想要表现出事物的自主特性,削弱了人把自我的观点强加于客观物体的趋;表达了“花”没有人的干扰,在自然力的支配下,自在自为地绽放继而凋零的生命。

王宝童(以下简称王译)对辛夷花使用了第二人称“you”,使得它从其他意象中跳脱出来,并带有拟人的意味,使得读者自然而然把它看作这部作品的主角,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但是这样产生的效果与原诗的审美距离有所出处。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美国学者布洛(Edward Bullough)提出,指“通过把对象及其影响同某人自己的自我分离开来,通过把对象置于实践的目的与需要的联系之外,这样就获得了“距离”[12](P103),换句话说,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译者的诠释下,诗人与聚焦意象的距离成为了对话之间的距离,审美主体的愉悦感、对审美对象赞美之情流露出来。与之相比,原诗的审美距离则是诗人与辛夷花的一种心物合一,继而达到物我两忘的禅境,作者不是直接去表露或抒发情感,而是隐没自己,让纯客观的物象自在自为,来反映超然出尘的人生态度和宁静的心绪。

二、动态思维、静态描写在《辛夷坞》英译中的彰显

“摄像的画面构图可分为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在构图过程中,一方面要使静态物体要有静感,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达到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地运用摄像机,使静止物体运动起来”。[13](P113)绘画与摄影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后者。这与诗歌的时间艺术感如出一辙。诗歌创作中需要动态的思维,把表达的对象作为一个运动变化的主题加以考察。诗人的思维节奏随着表达对象的振幅而振荡,就容易抓住对象的核心,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使用最恰当的语言去映照对象,使得物象统一,意境深化。

《辛夷坞》便是直接反映了诗人卓越的动态构图艺术。之前已经分析,原诗四行依照着枝条顶端辛夷花苞的“特写”,到寂静的山谷的“远景”,再移动到周围涧户“远景”,最后画面定格在辛夷花的“近景”,并因为花瓣的盛开与凋落,使得静态的画面依然充斥着动态之感。把这些景观仅仅归为一幅画作是局限的,因为它是“镜头”由近及远的“拉摄”、再由远及近的“推摄”从而摆脱了“画”的呆板和“意”的单一,使读者感受着时间的流动,体会着唯美的“镜头下”的审美意蕴。以下便考察这种动态的审美体验如何展现在不同译文上:

何南林在《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讲到“动态思维和静态思维”,提及了Lanham举的一个例子:“I came.I saw.I conquered.Arrival;Reconnaissance;Victory.”二者区别一目了然,前者以动词为基础,是为动态(action),后者以名词为基础是为静态(stasis) 。”[14](P621)通过此例发现,根据词性的使用状况可以体现其动态与静态的效果。在华卫译文中(以下简称华译)就可以体会到动静相宜的效果。其译文十分简练,第一句“木末芙蓉花”的这样的静态描写中,仅仅使用了名词“magnolias”与关系介词“on”的短语,突出了静态的效果。而在第二句使用了动态动词“Put forth”来对应第二句动词“发”,而第三句“Nobody is in the dale so still”则使用了静态动词“is”。与动态动词相比,静态动词则表示一种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不是可以有意识地开始或有意识地停止的,这样恰恰可以作为静态背景。而第四句中的动态动词“blossom”和“drop”正好对应了原诗的“开”和“落”。这样的遣词造句显示了原诗那种“静”不是死寂无声,而是禅宗所推举的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般若静观。

同样,叶译也使用了同样的句法。但是在最后一句“It blooms and falls,blooms and falls.”中使用了词语结构重复的非常规形式,体现了一种非常规的时间流动效果,其一,并列的两个“blooms and falls”,是对叠词“纷纷”的诠释,意在同一时间段辛夷花开落的动态效果。其二,它又表现了宇宙时间性,即万物无穷无尽地循环往复,花开花谢,季节轮换,最后一切归于宇宙恒在的状态,通然了悟,摒心绝虑的禅意。

而洪译在处理上,则更多地体现在“拍摄的动态构图”上,洪译中的先由“lotus flowers on the bough”枝头花儿的“特写”,到第二句“redden the hill”是译者的镜头的拉摄,呈现出绚丽的红渲染开来的完整全貌。继而译者又拖动镜头到“the secluded dale”空旷宁静的山谷的背景,辛夷花在此绽放“bloom”,使得虚实对比,喧寂相衬。而最后一句“To the fullest,then slowly doom.”又把镜头推射到花的近景,而最后一词“doom”体现了一种结束性以及结论性的幽趣玄理。译文巧妙地体现出原诗一个个灵动的镜头组连转翻动,增添其生气和韵味。

这种流动的美感同样体现在铁冰的译文上(以下简称铁译),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的完整和时空的连贯。而“The vale serene sees none at all”使用了无灵主语句,使得原本固定静态的事物,有了灵动的气息,这本身就是一种动静相融。而且,译者的拍摄手法呈现了仿如跟着一个人的视野移动与跟摄,画面结构和视觉效果都呈现动态变化,最后“But them”则是视线最终停留与静止,再一次的动静相联。译者不愧是一位高超的摄像师。

结 论

“摄影构图”具有时间流动性、画面色彩和音效,是整体综合的艺术表现,因此是一种可以超越单薄凝固的绘画艺术而加以参照的文学作品审美批评方式。借此角度对诗作《辛夷坞》的重新解读,展现了作者王维对诗中每个意象巧妙的安排、核心意象的聚焦手法,运用动态构图展现幽静氛围的动态思维,以及利用色彩虚实的对比和音韵节奏的律动技术等,点点滴滴的融合,超越了诗作本身意思的价值,进而显现诗人主观追求的禅意境界,达到了卓越的审美效果。而对于进一步考察六种翻译作品,依然可以发现,译者通过名词单复数选取,词性关系调配,动态动词与静态动词对比使用、词语结构重复、无灵主语、色彩的直接间接地表达以及音韵格律等,利用英语的语言句法特点,使译文展现原文的审美效果。同时也反映了文学作品及其译文如摄像艺术一样,在基于现实生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潜心的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形成和谐统一的概念,集中地、完美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映衬出原作者的情感层面,促使或感染读者体验到艺术审美的享受。

[1]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下卷)[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2]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J].文学评论,2000.

[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吴晟.中国意象诗探索[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5]Wai-lim Yip.Hiding the University:Poems by Wang Wei[M].New York and Tokyo:Mushinsha Grossman,1972.

[6]H.C.Chang.Nature Poetry-Chinese Literature2[M].Great Braitain:Edinburgurgh University Press Printed,1977.

[7]王宝童.王维诗百首(汉英对照.图文本)[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

[8]华卫.辛夷坞 -王维[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061f50100ivtq.html.2010 -06.

[9]洪亦君.古诗英译[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d8490100iefd.html[E].2010 -06.

[10]铁冰.辛夷坞:王维绝句一首英[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219250100jc67.html 2010 -06.

[11]朱纯深.从词义连贯、隐喻连贯与意象聚焦看诗歌意境之“出”——以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及其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

[12]布洛."心理距离”作为一项艺术因素与审关原则[A].马奇.西方文学史资料选编(下)[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3]王延军.摄像构图如何体现创作意图[J].记者摇篮,2008.

[14]何南林.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责任编辑:吕 艳]

H315.9

A

1004-7077(2010)06-0129-04

2010-10-09

靳乾(198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研究生,主要从事典籍英译研究。

猜你喜欢
辛夷原诗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你好,我叫乌鸫
峨眉山月歌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改诗为文三步走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
我愿做你的树洞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