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0-08-15 00:51白青姜利波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白青,姜利波

(聊城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白青,姜利波

(聊城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大学校园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具有激励导向、情感陶冶、行为规范、心灵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全球化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了诸多启示。

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①

大学校园文化[1]作为社会文化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趋向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剖析,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并创造出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追求的具有学校育人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深层结构,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和谐校园文化这一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地域之内构成学校基本物质面貌和外显的物质文化状态的总和,是在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的基础上,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创新环境设置,主要包括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生活休息场所、校园绿化环境、各类设施装备等方面的状况,如校园科学合理的布局,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精心培育的树木、花卉、草坪,各种标语横幅、新闻橱窗、板报专栏等。这些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和教育者的教育意识。物质文化[2]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正是通过以上物态形式发挥、创造出一种境界和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大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2.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之所以也是一种文化,在于它既是建立和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又在相关制度中渗透着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行为定势、目标追求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的教学制度管理、生活制度管理和校园环境管理等几大方面。通过制度的建立,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建立起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对行为规范的尊重,锻造出自律自治的精神。校园制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于寓教于制度规范之中,起到“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

3.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优良传统和被师生认可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群体心理、人际环境、人文素养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态,主要包括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以及长期形成的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独特的风格,它的外在表现为课堂教学、班级活动、校训校歌、校史展览等形式。这些形式创设了一个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起到“教书育人”、“风气育人”、“传统育人”的综合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析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当前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激励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3]指向的是未来的目标,其表现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校训、校风。聊城大学的校训“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集中体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目标,指明了学生的努力方向;在学校办学34年历程中,形成的“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也时刻激发他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全面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否在人生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得稳、立得住,是非常重要也是相困难的事情。大学校园文化正是以社会的先进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人文知识,多样化的文化模式,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衡量、评价周围的事物。《孙子兵法》上讲:“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种“势”一旦形成,置身其中,你会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你去做、去努力。校园文化的这种激励引导力可以理解为这种“势”。

2.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情感陶冶功能。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起着一种文化传递作用。教育不在于使人获得死板的现成的知识,而是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陶冶学生的人格和灵魂。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教育就像一朵“并蒂莲”,对教育对象的作用是紧密联系、互补互融和相生共存的。整洁有序的校园布局、独具风格的特色建设、优美高雅的文化设施、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无论是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体现办学宗旨的人文景观,为德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长期置身其中,不知不觉接受着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自身的人格,产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这种渗透校园文化的教育,在学生培养中扮演着全面而生动的教化角色,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激情活力、对文化的眷恋、对生命的叩问,这种陶冶规范作用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其影响巨大而深远,在时间上也特别长,甚至在人的一生中发挥作用。

3.大学校园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要有明确的规范,良好的社会风气及其监督机制以外,身边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已经证明,一切外部教育影响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的认同并内化,从思想上、从价值深层来规范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这些都内化在学校的肌体内,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的校园人来说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任何个体总是在自己已有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其心灵深处的文化积淀、血液流动的情感、大脑的思维方式、行为的规范等,总是以周围群体的影响和历史的遗传方式为范本形成的。校园人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地用约定俗成或者大家共同认可的标准评判是与非、对与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围中,校园人处理具体的事情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往往能收到制度或权力本身所难以相媲美的效果。

4.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心灵教育功能。大学校园文化由高校的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民族精神、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操等凝聚而成,形成校园所特有的巨大的“心理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精神状态[4]。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使大学生感受到温馨美好的文化气息,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感染影响学生,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升华,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对自身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莫里·狄克斯坦这样描述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校园里充满着一种由伟大思想、不朽著作和长远观点形成的令人陶醉的气氛”。培育和强化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抵制古今中外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促使大学生从单纯的兴趣满足和感官愉悦中超脱而出,引导大学生的心理世界向着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大学校园文化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党和国家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挑战新要求为当前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赋予了新的内涵,带来了新的启示。

1.要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和时代精神展示的有机统一。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体现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和印度分别行了创造不同的灿烂传统文化。每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传统和社会形象,北大的文化三角地和清华的荷塘月色都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代表之作,凝聚了两校文化传统的精华。校园文化建设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中保持清醒头脑和主动姿态。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精神都将被倡导,与其相关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将受到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网络时代给大学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也将带来巨大影响。大学生适应这个改革创新浪潮汹涌和网络文化此起彼伏的时代已是必然趋势,但这些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必然产生某种冲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的“软管理”手段,着力构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提高大学生这两方面素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完善,对于解决这些冲突具有明显作用。

2.要构建人文精神熏陶和科学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她无声无息地丰盈着人们的精神气质,潜移默化地提高着人的层次和品位,渗透并塑造着人的性情、人格、品德、气质,乃至思想,使人获得一个稳定的内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重视人文精神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北京召开的世纪世界名校校长论坛会上,哈佛大学陆登庭校长就提出“人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高校发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功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2]邓党雄.校园文化建设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6).

[3]蔡丹丹.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李广信.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

[责任编辑:李成文]

G410

A

1004-7077(2010)06-0139-03

2010-11-16

白青(1970-),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校园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