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世界史教学的德育方法研究

2010-08-15 00:51汪涛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世界史德育历史

汪涛

(枣庄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 枣庄 277160)

高校世界史教学的德育方法研究

汪涛

(枣庄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系,山东 枣庄 277160)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德育重要形式的世界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其教学活动在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史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渗透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校园延伸到社会,世界史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世界史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方法①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德育重要形式的世界史,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其教学活动在德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谓方法就是在世界史德育渗透中教师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本文将对高校世界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探讨世界史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价值,从而拓宽高校世界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

一、引导讲述法

即教师在叙述丰富鲜明的世界史事实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领悟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使心灵受到启迪的教学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点和信念起着很大的作用。历史叙述法应当始终用丰富的鲜明的生活事实来揭示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比如通过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以议会新模范军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为主的平等派积极与长老会派和独立派的斗争过程,结合平等派代表人物李尔本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能够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结论即是以平等派为代表的人民群众不断斗争推动革命前进的产物,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针对大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现实的特点,在运用引导讲述法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每堂课的开场白带领同学分析国际时事和热点问题,注意借助世界史知识回顾问题的来龙去脉,运用唯物史观对其分析评价。在讲述台湾问题时,引领同学们了解地理大发现后荷兰的殖民侵略史、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扩张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反法西斯斗争史等知识,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增强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在运用以语言为媒介的引导讲述法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条理清楚。

二、情感陶冶法

即教师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以富有感情的语言、手势、体态等,绘声绘色地传授世界史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联想,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如果一堂世界史课,教师用一种腔调一种语气一种动作讲述下来,这种“课课一个样,堂堂一种腔”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枯燥乏味。但同样一节课如果教师讲授时爱憎分明,倾注感情,就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德国的“国会纵火案”这一历史事件时,向学生介绍了因该事件而逃亡的贝歇尔的一首诗:“亲爱的德国呵,我虽流亡在外,/却从未把悲伤的眼从你身上移开,/我要使你的光亮有如星星一般,/有时虽然暗淡却永不熄灭。/夜晚我用充满幻想的低语,/从迢迢千里外向你呼喊/一切灾难中最深重的灾难降落在/我的民族,呵,我的痛苦和悲哀。”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发出的呼唤——要将祖国从泯灭人性的梦魔中拯救出来。这样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伟大祖国产生了深深情怀。情感陶冶法要求教师深入发掘世界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且在讲授过程中发挥真挚的道德情感,从而做到师生的真诚交流,建立最佳教学情境。

三、榜样示范法

即教师以革命领袖和英雄先进人物的模范行为和英勇事迹影响教育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失去了理想和信念。而在世界史教学中,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等内容,引导学生以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益处的。比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节内容时,通过引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话,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引导学生以两位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榜样,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此外通过讲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美国总统罗斯福虽患小儿麻痹症但身残志坚荣登总统宝座12年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意志品质。

四、对比反思法

即在世界史教学中注意对比相关事件,启发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并强化德育的教学方法。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世界史学科中能够比较的内容多而广泛。在讲授世界文化史时,注意引导学生把它同中国的文化成就相比较。例如,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而早此五百年前,我国的商高就讲过“勾三股四弦五”;阿维森纳的《医典》记载了七百六十多种药物,长期被欧洲奉为权威,而早此三百多年前的我国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就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通过比较,突出了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此同时,向学生强调人类文明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在古代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并非样样都先进,例如:写在草纸上的象形文字在前五千年的埃及已经出现,苏美尔人也有了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而晚此二千多年,中国才有甲骨文;前十八世纪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比中国李悝制定的《法典》早一千二三百年;埃及的金字塔高一百四十六米,用二百三十万块重约两吨半的巨石砌成,距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号称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丝毫不比中国万里长城逊色。从而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增强国际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摈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正是世界史在高校合格人才培养中的又一个重要作用。

五、讨论研究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历史问题,学生分组论辩研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世界史教学中必须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研究法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传统的单纯灌输法变为“提出问题—讨论探索—得出结论—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法。大学生经过中小学基本世界史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加上他们有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所以通过论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素质。比如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一节时,针对如何评价哥伦布,引导学生展开论辩。结果有些同学从屠杀印地安人方面对他全盘否定,有些同学从发现美洲沟通新旧大陆,揭开世界历史新篇章的角度全面对他肯定,还有同学则对他一分为二,看到他正反两方面。通过讨论,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既要学习历史人物好的品质和优点,又要摈弃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同学们论辩结果的基础之上,教师依据唯物史观加以评述分析。使同学们逐步认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把他们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看他们是否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其思想和行为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其动机与效果是否统一等。

六、社会实践法

即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锻炼思想,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补充。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可以利用社团等配合各种重大纪念活动和节日进行德育渗透。在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中,鼓励学生查阅历史文献,撰写小论文,组织讲演会、编演历史剧、观看影视资料等,借以宣传世界历史事实,分析原因影响,锻炼科研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针对大学生喜欢过洋节的现象,在感恩节庆祝活动中,结合犹太历史、基督教史、印第安人史以及美国史等,教育学生要对父母家人、学校教师、同学朋友、国家社会等学会感恩。在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国内各类历史遗迹、纪念场馆和教育基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世界历史,进行中外比较,最终达到德育目的。在带领学生到北京参观实习过程中,通过登长城逛故宫游颐和园,引导学生理解当其他文明古国都被迫中断,而成为消失的文明时,只有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到今天,从而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组织学生回顾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殖民扩张的历史,分析讨论西方如何崛起,东方为何衰落。从而强化了大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使命。

总之,在世界史教学中,根据其学科特点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师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1]朱小蔓.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改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3]李斌.世界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曹胜强.应当重视世界史教学的德育价值[J].枣庄学院学报,2009,(6).

[5]田海洋.灌输·善喻·欣赏—对传统德育方法的反思与超越[M].教育科学研究,2006,(6).

[6]魏青素.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2).

[责任编辑:张伯存]

G633.52

A

1004-7077(2010)06-0027-03

2010-10-16

汪涛(1977-),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经济社会史和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史德育历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国情怀素养在世界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世界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百件文物带你玩转世界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