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北京 100012)
俗话说“开卷有益”,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者郑也夫曾经说过大学的教育要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那么,学员对读书的认识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读书习惯、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为了掌握这些情况,笔者对大学一年级 123名学员关于读书的意义、阅读时间和方式及阅读内容等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在对读书意义的认可情况方面,学员认为读书对自己有用,认可度达到 100%。但对具体用途的认识存在分歧,其中选择增长知识和提高修养的各有 77人,选择愉悦精神的为 28人,选择消遣娱乐的为 29人。在阅读时间和方式上,每天阅读时间在 1小时以内的为 63人,1小时至 2小时的为 48人,2小时以上的为 12人。在回答平时利用何种媒体进行阅读时,92人选择了书籍,46人选择杂志,36人选择报纸,22人选择网络。对有无读书笔记这一问题,4人选择经常写,63人偶尔写,56人不写。在问及影响读书的主要原因时,认为没时间读书的为 85人,占到 69%,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为15人。
问卷调查中有关阅读内容的调查显示,在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中历史、军事、文学类各占三分之一。对古代作品和现当代作品的选择问题,喜欢阅读现当代作品的为 100人,占 81%,喜欢阅读古代作品的仅为 23人。学员喜爱的作家排名前十名依次为:鲁迅、金庸、余秋雨、刘猛 、易中天、巴金、朱自清 、老舍、冰心、郭敬明。喜爱的书籍排名前十名依次为:《三国演义》、《狼牙 》、《品三国》、《围城 》、《红楼梦》、《狼图腾 》、《天龙八部 》、《水浒传 》、《文化苦旅》、《亮剑 》。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笔者就学员读书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对于读书的作用和意义,学员认可度达到100%,都认为读书对自己有用。但有的学员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范围小,知识面窄。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培养读书的兴趣,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写作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著名作家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对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也有很大影响。建议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广泛阅读一些哲学著作、文学名著、史学专著、领导人的著作等,可以帮助学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部队院校要求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纪律,也应结合教学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时间上适当做一些调整。大学教育应该以自学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主动权应在学员手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和课内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开放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所以,应针对大学教育的这一特点,实行一种“抓大放小”的管理模式,在部队统一管理的大前提下,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的学员队规定自习时间不许看课外书,其实这不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应给予学员必要的学习自由和阅读时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模式。
学员喜欢的图书种类中,历史、军事、文学类各占三分之一,既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需求,也突出了军校学员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员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可以结合课程、贴近时代,列出一定数量的书目指导学员阅读,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让学员对自己的阅读做一个思考和总结,这样阅读的效果会更好。还可以借鉴“两课”做法,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通过组织专题研究、辩论、演讲、讲座、文学社团、自办刊物等活动,拓宽学员的视野,培养学员的读书习惯。
前文数据显示:喜欢阅读现当代作品的人数占到 81%;在喜爱的作家前十名中,当代作家有金庸、余秋雨、刘猛、易中天、郭敬明,占到 50%。表明学员在读书上更注重时代感。因此,大学语文在选文上也应做到贴近时代,适量增加当代文学作品,增加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增加时下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比如现代军事作品、网络文学、“80后”、“90后”现象等,使大学语文在内容上更具时代气息,从而为学员提供现实指导。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读书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有些书读后并不能立马见效,但长期的积累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作用很大。希望学员们在大学期间能够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