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平
做好人·干好事·当好官①
赵刚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半月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一个半月来,大家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认真学习,积极研讨,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加强了交流,加深了友谊。通过学习、交流、考察,大家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深化,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党性锻炼得到了增强,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临别之际,我讲几点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只有把人做好了,才无愧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称号。“人”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人”就是为人处事,常言说“做官只做一阵子,做人要做一辈子”,怎样才能把人做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认为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品行端正。一是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如果“其身不正”,下属就会“有令不行”。有的人忌贤妒能,喜欢搬弄是非,这就是人品不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一时得意,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礼记·中庸》上讲“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是古人对“正直”这个概念的一个诠释,我认为不妨可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修身之道。当下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品行好坏的重要标准,关键是否能按党性办事。二是做人要洁身自好、克制私欲。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一定要“慎”字当头,慎言、慎行、慎独、慎思,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不做,要经得起金钱、美色的各种诱惑,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守,否则,就有可能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
2、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现实生活中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招不来客商,干不成大事。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中,如果说起话来言而无信,做起事来形式主义,领导干部的形象就会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就无法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古代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老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在京城南门口竖起一根大木头,对围观的人说“谁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担心他的许诺不会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扛起木头从南门走到了北门,结果,商鞅当场赏给了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老百姓都相信商鞅说话是算数的。因此,他定的新法很快被老百姓接受,大家也不敢不遵守。在现代社会,以诚信待人处事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只有诚信才有竞争力。卡耐基说:人的成功15%靠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诚实守信。对于领导干部,诚实守信是协调共事的前提和基础。
3、善良宽容。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还是一种大智慧。春秋时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重用管仲,成就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在历史上传为美谈。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宽。”对他人宽容是人性的一种升华,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和睦和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厚道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始终以一种厚道之品为人处世,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一种踏实感,所以古人讲“厚德载物”。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作为一名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群众才会放心,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善良就是以人为善。素昧平生的人有了难处,鼎力相助,这是小善;国家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这是大善。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认为有一定道理。
4、勇于负责。“责任”是检验一个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如果将社会看作一个舞台,那么每个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不论扮演哪一种角色,人们都会对这个角色有一个相应的期望值,能否达到这个期望值,就在于你对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有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老百姓拥护他,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人民的那份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在成绩面前不揽功,在问题面前不退缩。是“推功揽过”,还是“揽功推过”,这不仅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
5、乐观自信。有人说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气势汹汹,它就还你一个横眉冷对。毛泽东曾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信心有信仰,成功时不陶醉,失败时不气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快乐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望。“得民心者得天下”,诚心诚意为民做事,就能顺应民意、深得民心,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领导干部如何把事做好?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要高起点谋事。做事的站位高不高,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至关重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我们党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伟人和一大批杰出的领导人。他们之所以为历史所记取,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远见卓识,考虑事情深谋远虑,站位高人一筹。作为领导干部,想问题、做事情,就应当从大局出发,以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以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尺度,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团体利益、个人的升迁荣辱。只有这样,才能干得了大事、成得了大业。领导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与否,与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联系。眼光的长短和宽窄,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前提。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眼光要长、要广。所谓长,就是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的发展及走向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前瞻性的眼光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砝码;所谓广,就是要统观全局,环顾四方,对其他地区的发展程度和方法策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利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借鉴,有所帮助。近年来,我们党对干部的培养讲“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就是要着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这方面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切不可闭门造车。
2、要精细做事。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精细做事的能力和水平。有的人对待工作粗枝大叶,有的人对待工作严谨细致,两种态度的最后效果往往截然不同,正如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成功人生应从关注细节开始。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注重提高自己精细做事的能力和水平,做任何工作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3、要高效办事。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能办的事情立即办,不要拖拉。要做到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脚勤,就是要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如何决策,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需求,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难处。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可惰性缠身,得过且过。另外,高效做事还必须讲求工作方法。要善于集中精力和时间,抓重点、抓关键,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事务中,区分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大事先干,急事快办,要善于“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提高办事效率。
4、要高风格处事。人的一生经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往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风格处事,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有的人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有的人遇到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威信就高不了,就难以让人信服信任,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一名领导干部是否有人格魅力,就体现在处事是否高风亮节上。我们讲高风格处事,并不是简单地提倡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揽,而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个人。
要当好官,关键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利益观。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公正。“公”,就是去除心底的私心杂念,身正、心正、行正。公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原则。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础,而相对于做人来讲,公正做官却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做人只是对自己负责,做官则是要对一个群体、一个部门负责。“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也是对“公正”的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处理问题做不到公正,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为群众说公道话,他就会受到质疑。正像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到底,正与不正,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方向的问题,它反映着一个干部从政以什么为目的、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基础。只有想问题、办事情秉持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2、亲民。就是执政为民。百姓利益无小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你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自然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所以,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如果立志做大官,就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就会脱离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经常到群众中间去,了解群众疾苦,送去党的关怀。
3、守纪。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转型期,诱惑无处不在。作为领导干部,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守纪”的干部,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努力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二是感情与原则的关系。不能只讲亲情、友情,而忘了原则、法纪。如果对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碍于情面,明知不对也不拒绝;对他们的错误不批评、不制止,甚至放任包庇,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后为亲情所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在处理感情与原则的关系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相声大师侯宝林对“度”这个概念作出了贴切的注解:“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作为领导干部,“度”把握得好不好,对你的形象甚至于前途至关重要,也许一念之差,就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原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说过,领导干部不宜结交“四类人”,即“地位不高又名声不好的人、能力不强又想当官的人、收入不多又特别能花钱的人、职位不高又特别能钻营的人”。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三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如果把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那就背离了权力的责任,损害了权力的尊严,最终会受到人民的谴责,甚至身败名裂。领导干部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正确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真正把握好自己。
4、创新。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也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因为“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综合素质于一身的具体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在循环流转的体系中没有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过程,是对以往规范和标准的一种沿袭和继承。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事做对,而不能把事做好。有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只有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不断地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才是历史进步的原动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然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同样的道理,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他所在部门的工作或者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工作中能不能出一些亮点,想一些新点子,提一些好建议,这也是一个干部有没有水平的重要体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习惯,培育创新的思维,敢为人先而不步人后尘,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
5、团结。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大家能够在一起合作共事既是机遇,更是缘份,应该格外珍惜。只有主动加强团结,自觉维护团结,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达到事业发展、人民受益、个人进步和思想升华的目的。团结协调能力的强弱,体现了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一把手”要牢记五句话:一是统揽不包揽,二是果断不武断,三是放手不撒手,四是大度不失度,五是合唱不独唱。作为“副手”要扮好三个角色:一是在参与决策方面学诸葛亮。像诸葛亮那样出好主意,当好“高参”,关键是增强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是在维护团结方面学蔺相如。要找准位置,甘当配角,善于补台,全力维护“班长”的权威。班子成员之间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能把性格上的差异演化成工作上的分歧。三是在推进工作上学习曹刿。要勇于带领下属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每项具体工作。
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是职务,也是责任。只有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观念,切实提高为民造福的能力,真正服务群众,时刻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党尽心、为国尽力、为民尽责、廉洁从政,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①本文为2010年11月1日上午,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校长赵刚平同志在中共南昌市委党校2010年第二期县干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张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