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畅的影响及治理

2010-08-15 00:44王文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文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

大学生就业不畅的影响及治理

王文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2)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劳动力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但其就业形势不乐观。与其他劳动力群体相比,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给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及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的各有关方面必须共同努力,寻找出针对性强的对策与措施,才能使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不良影响;治理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

近几年大学生连续就业难的问题,已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1、造就了大批大学生漂族和啃老族。由于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连年就业困难,使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但许多从农村及边远贫穷地方走出的大学生,在大城市的各种机会与优厚资源的吸引下,为了实现理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心理上不愿回到家乡就业,总想在大城市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宁肯漂在学校、漂在城市,过“蚁族”的生活。根据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十所重点和普通高校110个毕业班的调查,在目前的高校毕业生中,仅“校漂”的人数,在重点高校中约占毕业生的5%,普通高校中约占10%。据估计,目前全国“漂”在学校的毕业生已达到几十万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漂一族”,他们由于没有职业,为了维持暂时的生计,要么是继续伸手向家求援,继续“啃老”,要么像蚂蚁一样,四处奔波,求得一些临时的职业以糊口。由于工作无定所、多为临时性的,收入低而不稳,多数人没有与雇主签订合同,没有任何的福利待遇与社会保障。所以,他们的许多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难以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快乐,没有社会组织的归属性,实际已处于社会的边缘化状态,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农民工好。由于他们生活上的窘迫以及精神上承受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其过于理想化的就业期望值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们更易心理失衡和遭受伤害。首先在心理上产生极强的挫败感。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会在多次应聘失败的打击下逐渐加重,最终形成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疾病。从心理学原理上看,在这种心理问题或疾病压抑下,人们一般会通过向内的“自责”和向外的“责他”爆发出来。如果通过“自责”爆发,会导致失业者本人心理上产生严重自责性的倾向,认为自己很无能、无用,觉得无脸面对家乡父老,因而产生自暴自弃,会在长时间内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人生;如果是“责他”的心态爆发,失业者会把自己不能就业的原因完全归结为社会,逐渐产生仇视社会、仇视他人的倾向,严重时会发生破坏社会、报复社会的过激行为。

2、直接影响了许多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国大学的高收费制度,导致众多中低收入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需倾其几十年的积蓄甚至是靠借贷来完成。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后不能马上工作挣钱,来补偿家庭以往供自己上大学的巨额支出,该家庭就会陷入偿还银行贷款的困境中,更进一步加剧这些家庭的生活困难程度。一个家庭供养上学的孩子越多,该家庭的生活就越贫困。目前,在我国许多贫穷落后地区,有一些家庭因孩子上大学已陷入极度贫困化。据甘肃省农业部门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该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投资返贫的占50%①。这种悲剧性的情况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3、大学生就业的扭曲信号,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大学生群体就业难的扭曲信息在三方面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第一,一些研究人员对当前大学教育发展的片面认识。一是片面地把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归为我国大学扩招。认为当前大学教育发展太快,已超出了我国目前社会与经济对此的需求,导致了大学生太多而就业难。持这类观念的人较多。二是认为我国的大学教育仍应保持原来的精英教育,不应实行普教化。只有精英教育,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保证每个大学生都不会失业。上述这两类观点,无论其如何表述,其潜台词都包含着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发展太多、太快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无论是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上看,还是与发达国家同期的发展水平下拥有的大学生人数相比,都是处于很低水平,并且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所要求的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二,一些地方政府减少了对大学教育资金的投入与支持。从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数据看:中央与省市区两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连年不足,并具有下降趋势。据教育部对2004-2008年的财政对教育投资报告显示,每年都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下降的情况,2005年达到23个,情况较好的2007年有6个,2008年又回升到15个。实践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而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始终没有超过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2008年仅为3.48%②。第三,许多高校在大学生的就业难,特别是某些专业的毕业生过度就业难现象的影响下,在专业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上,出现了错误判断,不仅盲目、仓促设置新专业以及改变一些专业的课程内容,而且还把专业设置得过窄,致使某些以提高素质为主的课程难以开设,毕业生因整体素质不强并难以就业③。

4、造成人力资本的严重浪费与贬值。第一,大学生就业难,使许多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直接造成国家在高等教育上付出的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加快,导致其贬值加速。大学生如不能及时就业,所学知识短期内迅速过时贬值,其人力资本无形折旧严重。若等待几年后再就业,即使工作的内容与原所学专业相同,也因其原所学专业知识的老化,需重新学习,这样就须进行二次教育投资,因此会进一步加大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二,造成全社会对该群体教育投资的严重损失,不仅投资者对此投资的本金在短时间内难以收回,而且,还因人力资本的自然损耗降,降低了对此投资的未来收益。第三,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供过于求,使许多用人单位任意压低人工成本,过度地招聘大学生,造成用人中的大材小用、学用不一的现象严重,使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贬值。

5、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大学生就业难从两方面影响到在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一,目前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现象,使在校大学生感到现在学习努力与否,毕业后就业时都是很困难,并且现在所学的内容在将来工作中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不知道该怎样学习。第二,因就业难造成的就业不公平性,使许多人认为学习好,不如关系、背景好。因此,不如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只求能考试过关就行,从而会自动放松学习。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混”大学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一些人平时不积极学习,毕业找工作应聘时,往往会因许多专业知识、技能没有被掌握而难以被用人单位录用。目前这种“混学业——专业知识不熟悉——难被录用——影响在读生”的现象,在一些大学得到了延传,不仅对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产生了误导,使他们延传了“混学业”的心态,而且,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6、影响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大学生普遍就业难,也会对正在小学、中学阶段读书的少年儿童群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第一,对许多孩子的家长来说,大学的高昂学费以及毕业后就业困难,使许多家长会产生放弃供孩子读大学的心态。当然,对有钱的家庭来讲,可能会继续支持孩子上大学或把孩子送到国外读大学。但对众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讲,许多人可能会不等孩子学完基础教育,或仅让其读完基础教育,放弃对其继续读大学的支持,让其直接就业挣钱。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自动”放弃学业,会不断给孩子灌输读大学无用,不如直接打工挣钱快的观念。对青少年来讲,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不全面的信息:错误认为积极学习就是为将来能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既然读了大学也不能就业,那就没有必要努力学习,况且目前上各类技校、职校是不需要好成绩的。因此,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混到初中或高中毕业,直接到社会上找份工作及早挣钱。当前,许多地方青少年厌学情绪日增,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严重,与此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会对我国正在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产生遏制性,而且,大量青少年学业不佳,也严重影响了其将来的就业能力以及发展致富的能力。

二、化解大学就业难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全社会都应尽心尽力,相互配合与协调,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1、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搞好政策服务。第一,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就业要切实做好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一方面积极制定有效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众多大学生到基层、农村以及落后地区去工作;一方面要在促进全民创业方面,尽快制定出真正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政策与帮助措施,把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范围扩到整个大学生群体,并且还应在现有财力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予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真正把大学生群体培育成为全民创业的领头羊和标杆,带动全社会创业活动的发展。第二,真正搞好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不仅体现在文件上,而且应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帮助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其健康发展。通过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力帮助,达到两种政策效果:一是为全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通过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榜样作用,消除大学生创业中对政策环境的顾虑,激发更多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欲望。三是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积极热情地执行和落实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优惠政策措施,而且,还要搞好各部门间的协作、协调工作,对涉及到两个以上部门间协调落实和执行的政策措施,要积极协作,不能相互推诿。同时,上级部门还应对下级以及具体执行人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考核,从而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真正发挥政策的效益。

2、积极调整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通过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主要从三个方面调整:第一,努力改变长期过于依赖外需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把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入手,合理调整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同时,还要完善和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来提升国民的购买能力,拉动内需增长,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努力扭转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国际生产链低端的地位。中央政府应制定引导、推动企业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的奖惩政策与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我研发、创新的能力,努力使我国的制造业实现从单纯的“生产”逐渐向集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以及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第三,采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对发达地区企业家引导、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把一些产业和资源从大城市外移到中小城市,把大量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等,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以促进这些地区快速发展,为吸引众多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上述几方面政策的实施,保证全社会能提供更多适应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量的增长。

3、制定与完善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政策措施,力求改变目前整个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劳动力供求之间不对接的矛盾和问题。第一,努力改变目前地区、行业间存在的严重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努力为人才在地区行业间流动创造公平的条件环境。一方面,改革和调整现存严重不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人力成本的社会平均标准,使人才流动到哪个地方、哪个行业都能获得差别不大的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本上保证各地区、各行业的员工都能获得较为均衡的社会福利待遇;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还应加大对落后地区财力的转移和支持,完善各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这些地区不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增加这些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造比较好的条件。第二,平衡用人单位的成本负担。目前,许多企业对女性就业歧视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女性的生理特征会导致企业人工成本的增加,所以不愿多用女性。但从全社会的角度上看,女性的生育特征是传承人类发展所必需的,这是带有社会性的劳动成本,让企业完全支付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由政府买单,以此平衡用人单位的成本。建议设立社会统筹生育基金,主要用来弥补用人单位因女性员工在生育产假时期的工资以及生育费等,以此来平衡企业招收男、女职工的成本,有效杜绝用人单位过多考虑性别而造成的用人歧视问题。第三,政府还必须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及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一方面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从法律上杜绝各种就业歧视行为,同时,还应设立“公平就业委员会”,强化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对各用人单位的整个用人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遏制用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证每个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权利,促进人人平等就业。另一方面,政府还必须监督企业用工的时间,坚决禁止用人单位任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以保证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各组织能尽可能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4、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努力使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第一,中央与省级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渐使政府投资与高等教育扩招相适应;同时,各高校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必须科学分配、杜绝浪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上。第二,按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立专业和课程内容,重视学生作为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的提升教育,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各类学校都要建立学生心理指导、校正机构,帮助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除了在课堂上开设正常心理课程外,还要在校内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咨询活动,以矫正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努力使学生成为心理健康、学业有成的合格人才。第四,各高等院校都应建立对人才评价与跟踪分析的机制,科学预测社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积极跟踪评价所培养人才在使用中的不足,以便更科学地调整教育培训内容与计划,努力培养出适用的人才。第五,各高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搞好协作,创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实习基地,为提升学生各种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实习平台,以彻底破除目前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瓶颈。

5、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第一,完善全社会促进就业、创业的各种服务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各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应与院校积极合作与对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促进大学生更快就业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与帮助;积极推进非政府组织及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与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以高校为主、政府引导、中介参与、协会约束的全方位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第二,利用互联网,建立起连通全国各地、各个部门、行业的劳动就业供求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互联网——这种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平台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最大作用,真正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种使他们不出校门,就能充分了解社会各种劳动供求信息的平台,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因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畅造成的劳动力资源与岗位资源不对接的现状。第三,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创业是推动就业快速发展的源泉。对政府来说,要激发和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一方面,要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大力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园区和基地,并且在大学生的创业指导、资金支持、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还要放开某些垄断行业的市场空间,为大学生进入创业提供更多的项目空间。社会其他阶层要对大学生创业尽可能的提供服务与帮助。第四,政府要加大灵活就业群体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努力使这部分就业者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与正规就业者相同,以鼓励大学生群体进行各种的灵活就业。第五,各用人单位要努力承担起对大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积极配合各高校搞好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配合教育部门搞好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重任。在用人上,要努力改变对应届毕业生的苛刻要求和歧视,摒弃“只用不养”的观念,必须承担起社会分工赋予企业在人才成长中必须履行的那部分培训责任,可结合本单位现实与未来人才建设的需求,依据企业与学校对大学生素质技能侧重点不同的要求进行培训,实现整个社会在人才教育培训上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培训功能上的互补性。第六,大学生家长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一方面,要主动收集社会各方面的就业信息,了解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导向,把职业性质、岗位要求与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有机的统一起来,给自己孩子在就业、择业上以正确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他们自主选择职业的空间。帮助子女正确分析与评价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使其有效把握自我,正确自我定位,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同时,在孩子就业和创业中不过度的呵护与溺爱,让孩子经得起工作中的挫折历练,以帮助其在现实中尽快地成长起来。

6、大学生本人应改变心态,积极应对,不要消极等待。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环境,但能在现实中改变自己,要使自己尽快适应现实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就业中,大学生要针对现实要求,对照自身的不足,寻找出真正导致本身就业难的症结,然后依据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进行化解。当然,在实际中,有些问题比较大,大学毕业生自己现有的能力及社会资源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只要具有了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精神,打破一步到位、一定终身的就业观,相信问题总是能解决的。世上的路总比困难多,况且现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非常重视,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与对策。所以,每个大学生必须相信,在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自身的积极努力下,就业难的问题总能得以解决的,每个人都可能寻找到一项较适合自己的工作。

注释:

①王晓光:《甘肃会宁:高考状元县“因教返贫”现象调查》《人民论坛》,2007年第6期。

②张武升、张军凤:《2004年至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分析》,《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26日。

③《高校新增专业成鸡肋 多数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半岛网-城市信报》,2010年8月3日;《近4成失业大学生扎堆10个专业 政法类难找工作》,《北方网》,2010年8月15日。

责任编辑:陈文兴

C913.2

A

1671-2994(2010)05-0145-04

2010-07-19

王文明(1959- ),男,河南长葛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方向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重点研究项目《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难点与政府的引领、支持政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30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