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三个带动”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2010-08-15 00:46黄大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沙湾龙头企业工业

黄大敏

(中共乐山市沙湾区委四川沙湾614900)

始终坚持“三个带动”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黄大敏

(中共乐山市沙湾区委四川沙湾614900)

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工业带动农村繁荣,工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是工业重镇沙湾推进农业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沙湾反哺农业

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工业占GDP比重达80%的沙湾区而言,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坚持走“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工业带动农村繁荣,工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

一、支撑条件

近年来,沙湾区的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势头,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中,沙湾区排名第17位,在类区县综合经济评价中排名第一,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基础和条件。

1.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反哺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17.2%,以全市1/16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8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38664元,居全市第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2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同比增长56.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6亿元,同比增长75.1%。城镇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在岗职工年均货币工资达到2.3万余元,同比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65元,同比增长13.8%。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反哺农业提供了经济基础。

尤其在工业发展上,沙湾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围绕做大做强冶金建材、能源、机械铸造三大产业,切实加快不锈钢民生产业园和德胜钢铁钒钛循环经济园建设,努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不锈钢城、乐山最大的冶金建材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机械铸造基地,工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2009年,全区规模企业达到80户,工业总产值实现173亿元,同比增长22.8%;工业增加值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26%,以全市1/16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的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41.6亿元,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21.15%,利税总额实现17.9亿元、同比增长14.9%。能源、冶金建材、机械铸造三大产业创产值169.5亿元,占规模企业工业产值的97.86%。总体而言,沙湾工业已拥有了较雄厚基础,为反哺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造血功能显著增强。沙湾区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近几年共硬化村级公路425公里,修建通组公路1360公里,修建蓄水池8000多口,全区95%的村、65%的组实现通水泥路,69%的村实现安全饮水。围绕市场培育,积极扶持福华纸业、鸿福木制品、尚春纸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全区年加工销售林竹产品1500万吨,给农民带来人均500多元的收益。深入推进粮油、生猪、牛肉和辣椒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全区年加工、销售农副产品50余万吨。截止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3家。其中,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1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9家。按照“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农村专合经济组织,目前全区发展各类专合组织47个。积极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现已建成中药材、西瓜、蚕桑、肉兔、生猪等农产品基地33个,规模达8.5万亩,带动8万余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新希望种猪场已建成占地85亩、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存栏2000头祖代母猪的全省首座“公寓”式种猪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培训农民工6万余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余人。目前,全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达到7万余人,农民收入的47%来自务工收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也为工业反哺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沙湾区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和投入并取得了实际成效,但总体而言,“三农”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地方。

1.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严重失调。2009年,沙湾农业占GDP的比重仅为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09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85年的1.58:1扩大到2.64:1,如果考虑农民的实物收入和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补贴等因素,差距扩大到了3:1。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沙湾农业发展每年增速均在3%左右,与工业、服务业20%以上的发展速度悬殊很大。

2.投入机制不健全。尽管区级财政在“三农”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财政在支农方面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当前最为急迫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用于产业领域、农业科技的比重并不高。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方面还明显不够,全社会扶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所涉及的建设用地、税收优惠、资金倾斜、银行信贷、电力支持等方面,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3.特色产业规模小。经过多年发展,沙湾区农业基本形成了林竹、生猪、茶叶、中药材四大支柱产业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但产业规模总体较小。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农产品品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业发展机制不活。农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近年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一些村组背上了较重的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农村的加快发展。

三、对策措施

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工业带动农村繁荣、工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财政支农、以工扶农、引工投农、城乡联动的工业反哺农业新机制,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开辟农业发展新路径、增强农业发展新动力。

1.提高思想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实现沙湾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现实需要。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加快发展。要通过规划进一步整合城乡资源,在沙湾中心城区和嘉农、福禄、葫芦、太平等中心镇,孙坝、魏坝、先锋、中桥等产业中心村构建起既相互衔接又合理分工的城乡联营体系,同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与城镇社区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加大对范店、龚嘴、铜茨、轸溪等乡镇边远山村支持力度,促进资源、技术、产品向山区转移,同步推进平坝、丘陵加快发展与山区跨越发展。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狠抓以人畜安全饮水、水利设施、农村道路、旱山村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提升沙湾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创新支农机制,破解投入难题。创新公共财政支农机制,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和中央“三个高于”的要求,每年从区级财政总支出中拿出15%以上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创新农村投资激励机制,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组织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同贫困村、偏远村结成“共建对子”,吸引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惠农资金,确保更多资金用于农业发展。

3.完善产业规划,做大产业规模。按照成片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打造亮点、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以省道103线和大渡河两岸为核心,重点发展现代生猪、优质蔬菜、经济林竹等特色产业;以太平、碧山、踏水等大渡河以东浅丘区为核心,重点发展优质稻、安吉白茶、蚕桑等特色产业;以范店、龚嘴及毗邻乡镇为核心,重点发展中药材、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力争5年内形成5万亩高效农业示范片和10万亩药、茶、果高山生态经济带。充分发挥铜河景观、田园风光、生态环境、“三铜”文化、传统农业等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在嘉农、太平两镇发展绿岛休闲旅游业,在碧山、踏水、太平等农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发展集观光、休闲、娱乐和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家游,在龚嘴、铜街子、沙湾、安谷电站库区发展水上旅游,带动沿线村镇发展乡村旅游业。

4.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配套优惠政策、协调贷款融资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力争两年内全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大力扶持恒瑞粮贸、明仕工贸、三峨茶业、玉芽茶业等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支持福华纸业做大做强,力争较短时间内创建为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沙湾新希望种猪场建设,使其尽快形成年产3万头种猪的大型种猪场。加强同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院、科伦药业、乐山师院等的合作,做强中药材产业。

5.做强劳务经济,推动有序转移。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积极建立农民“双向流动”就业机制,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培训,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对接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管理服务融为一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业,推进劳动力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就近转移5万人以上。

6.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繁荣。按照严格依法、完全自愿、充分有偿的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农民开展土地转包、转让、入股、租赁等多种流转形式,促进土地等资源向大户、龙头企业、专业组织集中,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两年内实现流转土地3万亩以上。鼓励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农技推广部门等多种组织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和服务,积极引导合作社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健全市场体系,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100个农村商业网点,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在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镇兴办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交易场所,达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47,ebook=43

F127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4.16

1009-6922(2010)04-47-03

2009-06-29

黄大敏,男,中共乐山市沙湾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

猜你喜欢
沙湾龙头企业工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龙岐螺阳小学作品集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工业人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