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射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2010-08-15 00:51:00陈九英李卫平杨小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2期
关键词:副反应耐药性抗菌

陈九英 李卫平 杨小莲

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普遍,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 79%,是发达国家的 2倍[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在美国占24%~66%,在我国为 25%~56%[2]。有文献报道[3],细菌对各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率增长很快,已构成影响临床应用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遏止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控制细菌耐药流行趋势,已成为一项艰巨而又现实的任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注射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到各临床科室,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之前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抗菌效果;其二是该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副反应。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注射药品的不断涌现,品种不断增多,面对繁多的抗菌注射药品,在选择时难以把握。

1 方法

1.1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静脉输液量为 100~200 ml为宜,输注时间控制在 0.5~1.0 h,溶液量过大(500ml),溶液浓度过稀,减低抗菌效果,输注时间较长,则会增加药物降解及致敏机会。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静脉输注,如果液量小,浓度大,输注快,则会增加对神经肌肉接头毒性,抑制呼吸[2]。如阿米卡星静脉滴注时,每 500 mg至少加液体 200 ml,林可霉素每 600mg至少用 200ml,静脉滴注时间要维持1 h以上,用药才安全。乳糖酸红霉素则要求用溶媒稀释浓度一般 <0.1%[1]。

1.2 由于其给药途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副反应,其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生命的危害程度远高于其他剂型,所以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副反应小的抗菌药物;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4]。

1.3 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疗程安排要充足,剂量要适当,在用药的过程中,剂量过大常会增加毒性反应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故应根据机体状况及病情轻重等决定用药剂量,一般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用药剂量要小;一般感染性疾病用药原则: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般或一种抗菌药物治疗的疾病,不联合用药[2]。

1.4 防止副反应 药物的副反应包括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副反应的发生与血液药物浓度过高有密切的关系。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用药反应,尤其要仔细观察有无副反应[2]。一旦发生这些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一定要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必要时做皮肤试验,绝不可忽视,以确保安全用药。

2 讨论

2.1 由于标本送检率较低,致使临床用药仍以经验用药为主,从而导致了广谱抗菌药物的普遍使用。虽然广谱抗菌药物应用范围大,但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而窄谱抗菌药物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耐药性[4]。因此,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2.2 强化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行政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同时也应对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纠正其对抗菌药物的一些错误认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3 在医院内部制定注射类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各科室应根据常见感染性疾病种类、近期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制定出合理的、适用的注射类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并定期修改。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替代传统的、随意性很强的用药方法[4]。同时要加强注射类抗菌药物副反应的监测工作,对近期疗效不佳或发生严重副反应的注射类抗菌药物要暂时停止使用,同时追查原因,为合理使用注射类抗菌药物提供反面依据。

3 小结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等。医务工作之间应密切配合,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地使用注射类抗菌药物。总之,使用注射类抗菌药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临床应用十分复杂。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射类抗菌药物应用必将会进一步地朝着高效、安全、经济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张情,童德军.抗生素在传染科应用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8-459.

[2] 李赞东.注射用抗生素溶媒的临床使用合理性问题.广西医学,2009,31(9):1373-1375.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

[4] 陈文光,蒋景华,章泽豹,等.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47.

猜你喜欢
副反应耐药性抗菌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新农民(2019年19期)2019-02-20 08:08:23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家畜口蹄疫疫苗免疫副反应的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