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群 鲜 红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17
五倍子,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等,作为化工原料和出口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盛誉。作为传统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止汗、止血、解毒、敛疮等多种临床功效,以它为原料的各种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食品、航天等领域。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对五倍子的分类与鉴别、生物学成因与分布、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在治疗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五倍子是我国的森林特产物,目前已报道的有十多种,商品五倍子有角倍类、肚倍类、倍花类。198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列出了常见的角倍和肚倍两种。各种五倍子均为不同的瘿绵蚜科(pemphigide)的一些蚜虫在其寄主植物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木属(thus)的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1)、青麸杨(Rhus potaniniiMaxim)、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Var sinica Rehd.et wils)等或其他树上不同的特定部位形成的虫瘿。形成虫瘿的各种瘿绵蚜科的蚜虫的头部触角均为五节,因此人们形象地称此类虫瘿为五倍子。
目前药材五倍子主要使用产量较大的角倍和肚倍加工炮制而成,一般通过观察其性状进行鉴别。角倍:呈菱形,常有瘤状凸起和不规则角状分枝,大小不一,表面有灰白色滑软的细毛绒,壁较薄。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色或浅棕色。两者均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粘附有蚜虫尸体和蚜虫排泄物。气特异,味涩。二者均以个大,完整,不碎,色灰褐者,无枝梗者为佳。加工炮制一般方法为取原药,拣净(文火干炒片刻,杀死内部蚜虫),敲开剔去内壁杂质,备用。
各种五倍子的生物学成因具有相似性,仅在寄主、蚜虫等方面有所区别,以角倍为例,它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在其寄主植物盐肤木叶总轴的翅叶上形成的虫瘿。当早春盐肤木萌发幼芽时,角倍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性雌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成瘿期间,旺盛地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称为秋季迁移蚜。此时的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其冬寄主茶盏苔或及其同属植物上(各类越冬幼蚜的冬寄主主要是藓类植物,提供给越冬幼蚜的生活营养物质),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持续上述过程,从而形成循环。
五倍子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山区和丘陵。在我国主产区集中在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六省,这些省的五倍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商品五倍子中角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产量约占全国五倍子总产量的75%,肚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0%,倍花类分布比较分散,产量约占总产量的5%。
五倍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鞣质,我国药典上收载的五倍子鞣质,称为鞣酸(tannic acid),又叫单宁酸。因五倍子盛产于我国,国际上又将五倍子鞣质称为中国鞣质(Chinese gallotannin),它是倍酰葡萄糖的混合物,即葡萄糖上的羟基与没食子酸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属水解类鞣质。五倍子的鞣质含量很高,最高可达70%以上。1994年林余霖等测定了7种五倍子中单宁酸的含量,角倍为49.01%,肚倍为64.75%,圆角倍为60.75%,其他几种均在40%左右。五倍子鞣质的化学成分许多还存在异构体,由于测定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其结构的研究经过了数十年的时间,仍在继续进行。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aenssMil1)或青麸杨(Rhus Potanini Maxim)叶上的干燥虫瘿。味酸性咸寒。据现代研究主要成分为五倍子鞣质(Chineses Gallotannin)含量达50-80%。林启寿指出:五倍子鞣质是一种很复杂的化台物.主要作用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沉淀物,从而具有收敛性,能凝固皮肤粘膜组织蛋白,保护粘膜表面、促进血液凝固。有止血、护膜、减少分泌渗出和防止细菌侵蚀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与鞣质凝固蛋白影响细菌营养代谢有关。西冈五夫指出,五倍子鞣质从l、2、3、4、6一五倍酰基葡萄糖为基本骨架的聚古酰基葡萄糖类(平均分子量1434,倍酰基度8.3)。探讨了白蛋白对150种鞣类在水溶液中的沉淀作用,发现水解型鞣质的沉淀能力与槠酰基度有关。对双股DNA的切断能力及细胞毒性与音酰基度及构成酸的种类有关。对前列腺素合成有强的活性。与组织胺游离有关的透明质酸酶的活性研究,从倍酰基葡萄糖类取得令人注目的效果。如同酶具有各自特异的机能一样,鞣质也具有各自特有的性状。鞣酸作用于粘膜,创面溃疡可使蛋白质沉淀凝固,成为不溶解的化合物,形成薄膜,将患处覆盖。对于分泌细胞也有同样作用,可使其干燥,因组织表面紧密,小血管受到压迫,或收敛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对轻微的肠道炎症,其收敛作用又可以止泻。此外,还有防腐作用,常用于消炎。所以,在发生出血,下痢,肠溃疡,多汗症以及粘膜炎症时,比较适用。但对于急性炎症应当避免应用,因可使炎症表面结痂,遮盖感染,防碍正常组织的生长。如大量吸收,可伤害肝脏。五倍子体外实验对多种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杆菌(伤寒,副伤寒,邻居痢疾,炭疽,白喉,绿脓,大肠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其抗菌不是由于酸性作用,而是由于所含的鞣酸能凝固蛋白,以及其他成分所致。
五倍子药源丰富,价廉,经历代医家开拓应用,在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独特疗效,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如《世医得效方》治消渴.集灵方治盗汗。《本草纲木》治滑痢,遗精。均单用本品取效。《丹溪心法》取五倍子等燃熏外治肛漏。外用配醋、蜂蜜治疗金葡菌引起的化脓病灶及蜂窝组织炎,淋巴结核溃疡。配白矾使损伤和微血管收缩止血显著。配蜈蚣等对各类疤痕有一定修复作用,单用水洗治子宫脱垂、宫颈糜烂及带下症沿用已久。内服配五味子、米壳治肺虚久咳。配槐花、地榆治便血。肖毅敏[3]用五倍子汤熏洗肛周脓肿疗效显著。马有度用本品配大黄、冰片外治内痔出血疼痛。赵炳南用五倍子粉治疗湿疹瘙痒。张道廉[4]配白矾醋调敷脐治200例鹅口疮均愈。秦维康[5]等配枯矾治50例鞘膜积液,46例全部消失。郭耀唐献的五倍子膏对扭挫伤、乳腺炎、血肿确有良效。刘金钢用内窥镜喷洒复方五倍子液治中小胆道出血,几乎百分之百止血成功。严俊章[6]用五倍子制剂作屏障式避孕研究,40例体外杀精后浮动度接近零(P<0.01)。沈廷琮用五倍子、蒲黄自制鼻衄膏治120例,有效率93.3%.贾士斌用五倍子膏贴百会穴治胃下垂l3例.治愈12例一年未发。名方玉枢丹就含五倍子,败毒抗癌,内服外治胰腺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等改善症状显著。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用五倍子汤和五倍子散治疗Ⅰ~Ⅲ期内痔1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用五倍子汤(五倍子30g、朴硝30g、桑寄生30g、莲房30g、荆芥30g)煎汤熏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熏洗后用五倍子散(五倍子1个,车前草末3g,轻粉0.9g,冰片0.15g,将五倍子凿一孔,用阴干车前草揉碎,填入其内,用纸塞孔,湿纸包,放火上煨片刻,去纸,研为细末,然后加轻粉,冰片,共研为极细末)。搽于痔上,每日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采用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统一标准,症状(便血,脱出或疼痛)消失为痊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及形态与治疗前无变化为无效。疗效:Ⅰ~Ⅲ期内痔共158例,治疗一个疗程,痊愈142例,占89.87%,好转16例,占10.13%,总有效率100%。
Ⅰ~Ⅲ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便血,脱出或疼痛,治疗内痔的目的主要以消除症状为主,五倍子在临床上的作用机理是鞣质凝固蛋白,保护粘膜,促进血液凝固,能有效消除内痔的各种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至于所含倍酰基葡萄糖类与切断双股DNA的能力,细胞毒性,前列腺素和透明质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鞣质质构架与各自特性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1]李秀萍,李春远,等.五倍子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2(30):3.
[2]沈欣.五倍子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8(19):54-56.
[3]肖毅敏.中药熏洗治疗舡周脓肿150倒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2):22.
[4]张道廉.倍明散治鹅口疮[J].新中医,1981﹙10﹚:29.
[5]秦维康.五倍子枯矾煎剂外用治疗鞘膜积液50例[J].中医杂志,l981(10):34.
[6]严俊章.五倍子制剂屏障式避孕的初步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8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