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黎族医药理论与特色初探

2010-08-15 00:44戴水平杨卫丽张俊清刘明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黎族医药海南

戴水平 杨卫丽 张俊清 刘明生

1.海南医学院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省级重点实验室;2.海口市黎族医药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01

黎族医药,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宝贵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宝贵的黎族医药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亟待抢救发掘传承和创新发展[2]。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黎族医药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有着本民族医药特有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疾病理论、治疗方法和药物理论。

1 独具特色的医药理论

1.1 医学模式

查考黎族原始社会的历史、经济、医药文化,无不记载着崇神信仰与祖先崇拜。主要是崇拜和继承祖先的采用求神鸡卜、米卜,杀牲祭神等巫术求医治病。在古代,巫医是黎医药知识的积累者。一些古文献对黎族地区当时的风土民情也作了这样的记载:病不服药,惟事寨祭,或信巫鬼,重淫祀,从古然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巫医在黎族民间的盛行。

黎医认为草药的药性和功效源于土、水、火、气四行。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水为药物生长之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3]。黎医也有阴阳概念,山属阳,水属阴,草药也分阴阳,有公药,也有母药,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生长的草药,其性能燥热,而生长在阴凉地方的草药则性寒冷。

黎医对部分疾病的诊疗体现机械论医学模式,即仅针对病变局部用药而非针对整体用药。通俗的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槟榔果煮服治疗肠道寄生虫病以及疟疾所致的肝脾肿大,用熊胆、熊骨膏冲酒服治疗跌打重伤,涂抹熊油治疗烧伤等。

1.2 黎医基本理论

主要有麦滋囵三宝理论、三道理论。

黎医认为,人体生命之三宝,即麦滋囵。吃香睡甜益“麦”,勤活动纳“滋”,心情愉快生“囵”。“麦”指的是饮食和营养,“滋”指的是运动,“囵”指的是精神和意念。吃香睡甜为精,勤活动为气,精神愉快为神。正常人体处在麦滋囵三者平衡协调的状态。

三道理论是指谷道、水道、气道。谷道主要指消化道。稻谷禀天地之气而生长,赖天地之气收藏,得天地之气以滋养身体,其进入人体并得以消化吸收。水为生命之源,由水道进出人体,水道和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后,谷道排出大便,水道排出汗水和尿液。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鼻、口和气管,其交换枢纽为肺。三道通畅,调节得度,人体之气就能和天地之气保持协调平衡。

1.3 诊断方法

黎族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了面部望诊、目诊、舌诊、耳诊、甲诊、手诊、指诊等[5]。

望诊,即黎医观察病人的神态以及舌头、皮肤、眼球、尿、粪便等的颜色和形状等来判断疾病。如舌诊,着重于舌的颜色、舌苔和舌质,是通过与舌有关的各种疾病的特殊病症来判断疾病;尿诊则把尿液倒入干净的瓷碗中,并迅速搅拌,观察出现的泡沫形状及气味、颜色和碗底沉淀物,有的医生则取尿液一滴在自己的指甲上,通过尝尿液的味道,有何感觉,以判断疾病的类型与轻重。

闻诊即通过耳闻和鼻嗅来诊断疾病。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通过听觉和嗅觉,来分辨声音和气味的异常。

问诊指医生用黎语询问病人的相关症状及病史,何时得病,既往曾接受过什么治疗,服用过何种药物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脉诊时,若患者为女性,先诊右手脉后诊左手脉,男性则先诊左手脉后诊右手脉。医生用右手诊病人左手脉,左手诊病人右手脉。诊脉常用的手指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时,主要注意脉的长短、宽窄、浮沉、滑涩等特征。

1.4 疾病理论

黎族对于疾病的认识比较笼统抽象,风火毒瘀痧理论为黎族医药主要的病因理论。风、火、毒、瘀、痧均可致病。如脚骨吊风,为全身关节疼痛。牙龈炎、甲沟炎等出现动脉异常搏动的病证为火所致。部分疼痛病证为瘀所致,如头风疼痛、激心痛等。根据疼痛的轻重缓急程度分为“五毒”,即恶、凶、邪、寒、凉,并以日常猎物名称命名,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顺序为“蜂毒,猴毒,蛇毒,虫毒,熊毒”。“痧”为气机逆乱之症。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风热,暑湿之气,或因接触疫气,秽浊之气,阻塞于内,出现腹痛闷乱。

妇女产后过早解除凉水或受寒,致头昏头痛、手足麻木、白带异常等,名为“产后风”。另有一些疾病的命名以形状,症状来定,如小儿科的身形瘦小,皱纹多,臀部肌肉少,形状似猴的小儿病,黎族称为猴子病。这种小儿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小儿营养不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缺钙、锌、铁等微量元素造成。

黎族医药将疾病分为五大类,即内病、外病、虫病、女人病、鬼神病。内病指内脏器官病变,包括肝病、胃病、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胃肠炎、贫血、风湿病等。

1.5 药物理论

民间流行采药俗语“春采花,夏采枝叶,秋摘果,冬挖根块”。黎族所利用的药物基本上是在周边环境中能采到的植物,黎医平时特别注意观察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生长习性,并有意识地加以保护。

黎药材的炮制加工分为切制法、磨捣法、炒制法、泡制法、煨制法、灸制法、露制法和漂制法等8种。泡制法,有清水泡、白酒泡、米泔水泡。煨制法常用芭蕉叶、铜钱叶及粽子叶等包裹好药物,埋于热火炭中,以包裹物的表面呈焦黑状为宜。

黎族医生用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毒攻毒,带有毒性的植物可消肿解毒,如花叶芋等;二是以黄治黄,开黄花或黄色植物器官可治疗黄疸型肝炎,如田基黄等;三是以白治白,如白背叶根等治疗白带;四是以红补红,带红树汁或红色彩的植物可养血祛风,如海南龙血树等;五是以汁相濡,含有乳汁的植物可治产后缺乳,如番木瓜等[6]。此外,黎医治疗疾病重视专症专药、专病专方。

2 丰富的物种资源

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幅射量为120~140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海南黎族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在海南岛目前已勘察的植物种类有4731中,有药用价值植物3000多种,海南特有植物600余种,许多植物如灵芝、巴戟天、沉香、降香、益智、砂仁、槟榔、金不换、香茅等均为名贵中药材,海南粗榧、海南青牛胆、美登木、长春花、龙血树、见血封喉等特有植物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3 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黎族治疗方法形式多样,如药物疗法、骨伤疗法、拔附罐疗法、刮痧疗法、火针疗法、针挑疗法、挑痔疗法、挑疳积治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灯草疗法和饮食疗法等。

饮食疗法也是黎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以黎族日常水果菜肴治病,如番薯叶疗法、甘蔗疗法、芒果疗法、胡椒疗法、苦瓜疗法、木瓜疗法、雷公马(变色龙)疗法、蚁卵疗法等。

4 尤其注重养生保健

黎族人一年四季采取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春天注重调气,夏天注重清火,秋天注重蓄养精气,冬天注意养神。

黎族饮食讲究原汁原味,提倡低盐轻油,烹调少炒炸,以煮、熬、焖、炖为主,多清淡可口。如“五色饭”、“竹筒饭”和“鱼茶饭”等。黎族人民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治疗保健的经验,如山栏糯米甜酒滋补强身,产后食用木瓜饭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在夏季,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用植物煮水服用预防中暑和感冒,常用的有山苦茶、地胆头、鸡骨草等。服食有药用功能的野生蔬菜来调节身体,如闭鞘姜、革命菜、野苋菜、马齿苋、青葙、决明和五指山野菜等。

黎族产后没有坐月子的习俗,主要是产妇服用草药预防产后病,分两个疗程。第一个疗程重在活血化瘀、消除产后恶露、恢复子宫功能,第二个疗程重在补养。

此外,黎族百姓尚有服用黎家百草酒的习俗。黎家百草酒由30余种草药用白酒浸泡而成,具有补气血、舒筋活络、补精益髓的功用,能延年益寿。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也首次把黎药的研究开发纳入其中。由海南医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海口市黎族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南药黎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挖掘黎族医药的理论及特色,将大大促进黎族医药的产业发展。

[1]刘明生.黎药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曾渝,刘明生,杨俊斌.海南黎族医药亟待抢救发掘[J].中国药业,2006.

[3]诸国本.五指山区黎医药—海南岛黎族医药调查报告[J].亚太传统医药,2006.

[4]钟捷东.黎族医药[M].海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黎族医药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