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心血管疾病介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些负性效应。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作的关键。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 2007年 8月至 2009年 12月行心脏介人诊疗患者 70例,其中男 40例,女 30例。临床表现胸闷、出汁、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而色苍自、四肢厥冷、心率减慢。
1.2 原因分析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时间长。术中时间较长,患者血容量相对不足;患者术中出汗较多,透气散热性能差,物理散热困难,患者易出汗,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紧张、恐惧影响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通过刺激 R受体,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过度增强;代谢机制矛盾触发抑制反射,使迷走张力升高,导致周围血竹扩张和心率减慢,局部浸润麻醉不够充分者、输液量不足及缓慢心率者均易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2.1 生活护理 术前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受术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时,可静脉滴注 10%葡萄糖(糖尿病患者除外)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术前常规对受术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以预防患者术后不适应床上排尿而出现尿储留。术前适量进食,最好是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2.2 术前指导 一旦确定患者行介入治疗时,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宣传,以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取得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热心的帮助,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恐惧,同时应向患者介绍拟行的检查和治疗的方法目的,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康复患者讲解手术感受,以增强信心,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特别强调术后穿刺肢体制动的必要性和可能造成的危险,清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担心。
2.3 术中监测 护士应简单介绍周围环境和设施,使之能尽快适应,减少恐惧感;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尽可能缩短患者裸露的时间,以减轻其紧张情绪。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备好各种急救物品及器械,所有设备处于应急状态。术中患者病情变化快,随时有可能出现各种应急情况,护士要协助、配合医生观察各种监测数据,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术中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与术者配合。当术中出现胸闷恶心等不适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有效组织抢救。胸闷、心前区不适是迷走经反射的首发症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是其主要体征。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诊断一旦确立,立即去枕平卧,立即高流量鼻导管面罩吸氧,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遵医嘱短时间大量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进一步观察病悄发展。
2.4 术后预防迷走神经反射 拔管前确保有效静脉通道,加快生理盐水输注速度,达到 500 m l/h液量,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力度适当。术后 4 h拔管时,必须沿股动脉外侧缘的深筋膜、周围组织作浸润麻醉,避免拔管过程既拔又压引起疼痛感,拔管动作不能过猛或压迫过重诱发迷走反射。压迫止血时应以食指和中指压迫动脉穿刺点,其按压力度以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避免用力过度或压迫面积过大,引起疼痛或压迫侧肢血液回流减少,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2.5 体位 取平卧位,术侧肢体制动 24 h,伤口置沙袋压迫6~8 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湿度及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若术后 3h出现排尿困难或不习惯于平卧位排尿可予以变换体位,护士要用手协助按压穿刺部位,嘱患者放松自动体位,用力不可过大过猛。
2.6 饮食护理 由于术前禁食、禁水,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故术后 1h后即可鼓励患者进食、饮水,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液体摄人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排尿困难者尽早诱导排尿,无效时及时导尿,避免膀耽过度充盈、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伤口敷料是否包扎在位,掌握沙袋压迫的时间。术前、术后禁食禁水时间过长,术中出汗或失血过多以及术后补液太少,均可引起患者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可以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单因素或多因素作用下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与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密切相关。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1]张梅玲.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干预.宜春学院学报,2005,(4):92.
[2]曹巧元.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