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玉琴 刘艳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组织来源不明细胞呈腺泡样或器官样排列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好发于青春,常位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肿瘤生长缓慢,但血循丰富,部分患者可产生广泛的血循转移,主要转移至肺、骨、脑、皮下等部位。有文献报道,复发率高达 70%及此病的不可治愈性,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能接受所发生的一切而心理负担过重,影响治疗及疾病恢复。对此,笔者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消除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男,19岁。2007年 9月 1日因“发现左大腿包块一年余”入院。体检:神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体检无明显异常。专科体检:左大腿中上段外侧见大小约 20 cm×10 cm包块高于皮面,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末梢血循、感觉、运动正常。入院查 MR I示:“左大腿中上段外、后侧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脉管类肿瘤可能”。完善相关检查,对症支持治疗后,于 2007年 9月 4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左大腿巨大软组织包块切除术”,术中取病变组织送检,病检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复查 ECT示:左股骨未见肿瘤侵犯,左大腿外侧软组织异常系术后改变。患者于 9月 18日痊愈出院。出院后给予随访,患者现病情稳定,已走上工作岗位。
2.1 心理状态评估
2.1.1 采用SCL-90测评表[1]在心理干预前后各测评 1次,干预前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①恐惧、焦虑、抑郁;②情绪不稳定,内心混乱,认知不良;③悲观、绝望、思维过程异常,对生活失去信心;④个性表现为精神衰弱型:失眠、多梦、意志减弱,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
2.1.2 产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①疾病因素:患者年纪轻而患此病,觉得生活不公平而情绪不稳定,加上缺乏疾病知识,担心自己日子不多,觉得恐惧、焦虑,有睡眠障碍;②其他因素:由于患者为一名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使患者忧虑就业,加重了焦虑感,表现为失眠、多梦、意志薄弱。
2.2 心理护理目标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不良情绪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患者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
2.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2.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知道此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疗效会更好,痊愈后可参加工作。多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给患者提供渲泄的机会,通过渲泄使患者摆脱恶劣的心境[2],从而战胜疾病。
2.3.2 提高患者的认知 向其介绍以往患者在手术治疗上取得的疗效,鼓励其正确面对现实,让患者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整个治疗,也会导致病情加重及机体免疫力下降。
2.3.3 睡眠指导 睡眠好坏是十分重要的,睡眠减少可影响患者的意识、情绪的稳定以及机体的恢复[3]。因治疗的需要术后的刀口疼痛及疾病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矛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思虑过多而影响睡眠,对此医护人员通过仔细的观察,有效的沟通,找出患者所思所虑,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精神松弛。因患者酷爱上网,告知患者不能熬夜,熬夜既损害身体健康,又影响疾病的恢复。
2.3.4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增进患者的信心。因此肿瘤对现行的化疗、放疗不敏感,疗效不肯定,所以此次手术后有可能长期进行免疫支持治疗,使患者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迷茫,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首先,医护人员了解家属的想法,改变家属消极的情绪,不让消极的情绪影响患者,指导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关心体贴患者。在情绪和情感产生过程中认知起着关键作用[1],笔者对患者采用认知疗法[2],让患者定期完成心理作业,即让患者写出现在及未来担心的问题,自己将采用的应对方法,对其拟采用的正确方法给予肯定,改变不良认知。指导患者认识情绪障碍的过程,积极抵制不良信念。
2.3.5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 根据美国护理理论家Drothea.E.Orem[4]的自护理论,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当心情激愤、悲观厌世时,告诫自己,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相信自己能提高生活质量。
3.1 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情绪稳定,摆脱了心理障碍的困境,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病情稳定。
3.2 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心理评定。采用 SCL-90测评表测评,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绝大多数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干预后,所有因子分值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干预前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问卷各项分值在心理干预前后分值比较,t值 =8.076,P<0.01。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之一,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疗效必定会更好,有文献报道有患者存活14年中有 9年多,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参加工作。护理过程中,积极培养患者自我护理,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对潜在的、远期的心理问题做出预防,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本例个案通过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为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护士必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应用,不断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67-316.
[2]洪炜.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45-159.
[3]王克芳,李绍忱,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58-59.
[4]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