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凤玲 程丽君 徐丽华
2008年 1月 ~ 12月共收治 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经头部 C T确诊,其中男 40例,女 16例,年龄 28~61岁,平均年龄 47岁。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具有抗纤溶作用的止血药物 6-氨基己酸降低再出血率、静脉尼莫地平治疗[1]防治 S A 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2.1 饮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缓慢,食欲差,给予少食多餐,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告知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韭菜、芹菜、香蕉),并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忌辛辣食物,每次饭后 1~2 h按摩腹部数分钟,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药。切忌过于饱餐,增加腹内压造成颅内压增高。同时限制水的摄入量,每天入量在 1500 m l,以免加重脑水肿。神志清楚患者嘱进食时动作缓慢,床头抬高 15°~30°,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每日保持水电解质和热量的最低需要量。
2.2 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常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作好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对患者耐心的解释,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减轻控制症状的方法,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2.3 病情观察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严密观察、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光反应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尤其对并发脑水肿患者,应每小时观察 1次,注意其定向力是否正确,瞳孔是否等大,以便及时发现脑疝。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不易唤醒,两侧瞳孔不等大,应考虑到脑疝发生,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保持血压稳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尽量减少搬动,治疗和护理相对集中,减少对患者的干扰。
2.3.2 症状的观察 严密观察头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采用放松技术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如发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呈喷射状、脑膜刺激征明显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及时发现并控制抽搐发生,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躁动或谵妄时,立即寻找原因,并给予适当处理,如加用床档,给予约束带约束,或遵医嘱给药。
2.3.3 药物观察 由于尼莫地平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可造成血压下降,一些患者可出现头痛症状,另外,尼莫地平为酒精溶剂,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心慌等反应,甚至感觉难以耐受。因此在输液前向患者解释清楚上述副反应,以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紧张。输液过程中注意慢滴,如有条件应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并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及血压变化。
2.4 功能锻炼 需绝对卧床 4~6周,减少头部搬动,置于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 15°~30°,以预防再出血的发生。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 2次/d,手腕和足部置于关节功能位,避免形成关节僵直、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
2.5 预防并发症
2.5.1 防止肺部感染 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常合并肺内感染,对呕吐频繁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时随时吸出,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遵医嘱早期、合理、适量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吸入性肺炎。
2.5.2 防止尿路感染 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尿失禁者,男患者可用尿壶接尿,女患者则应勤换尿布。对尿潴留者,必要时遵医嘱行导尿术。
2.6 出院指导 卧床休息1个月,适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及劳累;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加强营养,增强自体抵抗力,注意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偏瘫患者要加强肢体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创造健康。
[1]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