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文波
妊娠期免疫力低下、性激素水平高、阴道分泌物多,外阴潮湿,易患尖锐湿疣。妊娠期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类固醇激素水平增加,局部血循环丰富,尖锐湿疣生长迅速,数目多,体积大,多区域,多形态,巨大尖锐湿疣可阻塞产道[1]。此外,妊娠期尖锐湿疣组织脆弱,阴道分娩时容易导致大出血。产后尖锐湿疣迅速缩小,甚至自然消退。
1.1 一般资料 宫颈尖锐湿疣患者 28例,年龄 22~36岁,平均年龄 26岁。病程最长的有 9个月,最短的有 2周。孕期有 12~36周。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口周围长有数量不同的菜花状赘生物,大小不等,蚕豆至鸽蛋大小的有 20例,最大的一例赘生物有 4.0cm×3.1c m,触之易出血,临床诊断,妊娠合并宫颈尖锐湿疣。
1.2 治疗方法 妊娠36周前孕娠患者尖锐湿疣病灶小位于外阴者可选用局部药物治疗,用药前可先行表面麻醉(1%可卡因)以减轻疼痛,药物可选用安息香酸酊涂擦,每周 1次,共 5~6次;0.5%足叶草毒素酊外用 2次/d,连用 3d后停药,4d为 1疗程,1~4疗程;50%三氯醋酸(TCA)病灶局部涂擦,或 5%氟尿嘧啶软膏涂擦均可治愈。若病灶大,有蒂,可行物理及手术治疗,如激光、微波、冷冻、电灼等。巨大尖锐湿疣可直接行手术切除湿疣主体,待愈合后再采用药物局部治疗[2]。应同时治疗患病之配偶或性伴侣。妊娠近足月或足月孕妇患尖锐湿疣,病灶局限于外阴者,仍可行冷冻或手术切除病灶,届时可经阴道分娩。若病灶广泛,存在于外阴、阴道、宫颈时,经阴道分娩极易发生软产道裂伤引起大出血;或巨大病灶堵塞软产道,均应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产后部分尖锐湿疣可能自然消退。
患者 6周后来院复查,有 3例可见宫颈口周围新生的尖锐湿疣,经再次治疗后痊愈。其余 25例,富颈光滑,未见尖锐湿疣,随访 6个月 ~1年未见复发。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目前发现HPV有 100多个型别,其中30多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尖锐湿疣是由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 6、10、11、16和 18亚型引起,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染方式的性传播疾病。HP V除可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外,还与生殖道恶性肿瘤有关[3]。HP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促使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早性交、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高性激素水平、吸烟等。尖锐湿疣往往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病、梅毒、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衣原体感染等并存。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占性传播疾病的第二倍。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可有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不适。病灶特征:多发性鳞状上皮增生,初为散在或呈簇状增生粉色或白色小乳头状疣,柔软有细的指样突起。病灶增大后互相融合呈鸡冠状或菜花状或桑葚状。病变多发生在外阴性交时易受损之部位如阴唇后联合,小阴唇内侧,阴道前庭尿道口等部位。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亦可取新鲜病变组织或病变表面刮取细胞,采用PCR技术及DNA探针杂交行核酸检测确定HPV感染及类型。
妊娠期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类固醇激素水平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丰富,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更加明显,生长迅速,不但数目多、体积大,而且多区域、多形态,有时巨大尖锐湿疣可阻塞产道。此外,妊娠期尖锐湿疣组织脆弱,阴道分娩时容易导致大出血。产后尖锐湿疣迅速缩小,甚至自然消退。治疗尖锐湿疣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包括足叶草脂、5-F U等,可引起胎儿流产、早产、死产、畸形等,妊娠期禁止应用。由于妊娠期生殖器官高度充血、水肿、易出血,而二氧化碳(C O2)激光烧灼(气化或碳化)或切割病变组织,能快速、准确去疣,且术中出血少,对病变邻近组织损伤小,有利于组织的净化及再生,并可防止病毒扩散。妊娠期HPV感染可引起新生儿喉乳头瘤及眼结膜乳头瘤。尖锐湿疣合并妊娠的治疗:病灶较小者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对病灶较大者,采用冷冻、烧灼、激光等去除病灶。妊娠近足月或足月孕妇患尖锐湿疣病灶局限于外阴者,仍可行冷冻或手术切除病灶,届时可经阴道分娩。对于分娩期的处理,不提倡仅为预防新生儿HP V感染而行剖宫产,但若病灶较大阻塞产道或经阴道分娩可能导致大出血者,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产后部分尖锐湿疣可能自然消退。
尖锐湿疣预后一般良好,治愈率较高,但各种治疗均有复发可能,多在治疗后的 3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 25%。治疗后需随访,至少在治疗后的 3个月有 1次随访。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尖锐湿疣,应及时做活检排除恶变。
[1] 曹泽毅,翁梨驹,郎景和,等.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6.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3]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