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宏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是精神科,患者病情复杂,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更加复杂,因受疾病的影响,患者随时可能受症状支配而出现自杀、自伤、冲动打人、毁物、逃跑等现象,而每一次意外事件的发生,总是与护理有密切的关系。如何从护理方面去加强防范,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缢是较为常见的且较严重的意外事件。衣裤、被单、带子、绳索、皮带、铁丝等都可成为自缢的工具;任何可着落的地方均可悬挂,常见的地方有浴室、厕所、树枝、窗框、门框、门拉手上,也有患者在被窝里自勒。精神患者一般在清晨、后半夜或无人时采取自缢行为。
一旦发现患者自缢,不可惊慌失措地去拉患者,应该立即抱住患者的身体向上托起,迅速解脱绳套,顺势将患者轻轻放下(防止猛力摔下),平卧于地,解开领扣和裤带,立即检查脉搏和呼吸情况。若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应立即就地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按摩。不可轻易放弃抢救或轻易地认为患者已死亡而停止抢救。有时需要坚持数小时之久,必须待患者恢复呼吸或医生前来检查确认已经死亡为止。
患者可利用任何尖锐的物品,甚至用手指甲抓破自己,用玻璃碎片、铁钉、刀剪等刺伤自己,用头撞墙角,暖气片及各种棱角处,或从高处跳下、坠楼等,造成外伤出血、骨折和颅脑损伤等。
当发现患者外伤出血时,要检查出血的部位和种类,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动脉出血的血色鲜红,喷射状流出;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缓流出。头部、上肢、下肢等较小的动脉出血,可采用指压止血法,即按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阻止血流。如前额及头皮出血,可在耳前下凳关节处压迫颞动脉。上肢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凹内1/3处)或压迫肱动脉,下肢出血可压迫股动脉(腹股沟中点扪及搏动处压迫)。对四肢较大的动、静脉出血,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垫以毛巾后用橡皮带或带子扎在受伤肢体,作好明显标记,记录时间,每半小时放松1次,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患者常因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误服或吞服异物(常见的异物有玻璃碎片、铁钉、铁丝、针和小石子等)。发现此种情况时,不要惊慌和胡乱按摩腹部,要安慰患者,了解异物的种类,检查口腔和咽部有否外伤,异物是否卡在咽喉部。如卡在咽喉处,要设法取出。若吞下的异物较光滑,一般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家属可让其吞食大量纤维素类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切成寸长,不要烧得过熟),以防异物对胃壁的损伤刺激,并促进排出。患者每次大便后,要仔细检查便中有无异物为金属类,可到医院进行X光检查,寻找异物所在的部位,并观察患者有无内出血症状,如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出汗、解柏油样的大便等。发现这类情况应立即进行外科手术等处理。
精神患者服毒多为蓄意自杀。积藏大量药物一次吞服中毒,或因药物管理不当,被患者窃取而大量吞服或因服农药造成中毒事件。此时不要因追究原因或检查患者而耽误了抢救。清醒的患者可进行催吐(让患者喝水后,扣咽喉处,使其呕吐),并立即送患者到就近医院抢救,进行洗胃、解毒等处理。
家属要关心体贴患者,并注意避免不良言语或行为激惹患者。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行为的改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发现患者表情紧张、凶暴时应注意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用镇静的态度,安慰劝导患者。如患者手持凶器,应站在患者的侧面(不要站在患者正面)易于后退的位置上劝说,另一人从患者背后,乘其不备,用力夹住患者的双手,再上前夺下凶器,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室内的陈设应处处从安全考虑,力求简单实用,移去一切危险物品,如凳子、木棍等。
精神患者的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或精神因素影响下,发生各种伤害或破坏事件,如自杀、自伤、伤人、纵火、毁物、触电、溺水、噎食、服毒、吞服异物等。这些意外不但对患者本身具有极大危害性,同时,也会造成社会性破坏,危及周围安全。因此,急性期患者一般以住院治疗为好,如因故无法住院需在家治疗的,家属必须了解、掌握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熟悉患者的病情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让其单独行动;对有早醒现象者,临睡前给服适量的镇痛安眠药;注意使患者远离危险的环境和物品,不要让其去阳台上,也不要让其靠近利器、电源、炉火等;严格保管好药品,并注意根据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劝慰、开导,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和较为丰富的有益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加强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的饮食及睡眠质量。
大多数患者的消极、冲动意念和企图,可在其言语、表情和行动上有所流露,家属可通过以上措施加以防范。但部分患者的冲动、消极意念和行动是突如其来的,使人防不胜防。还有的患者则隐瞒企图,采取周密的有计划的行动,加之方法众多,取材方便,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常难以避免和防范。因此,家属还应了解精神患者常见的急救处理技术,遇有意外事件时,切勿慌乱,要大胆冷静,一面及时请人通知急救站或附近医院、诊所,一面迅速进行现场抢救,以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1] 陈艾华,梅桃英.对精神科陪伴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6,4.
[2] 苏保育,潘琼好,陈汝兰.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学杂志,2002,8.